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2 题号:185136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社会,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品琳琅满目,新模式推陈出新,新生活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有些行业消失了,有些产品萎缩了,有些技术失传了,不少有识之士发出救救非遗的呐喊。毋庸置疑,非遗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保护传承。各级政府在行动,激励政策相继出台;专家学者在探索,活化路径妙招涌现;非遗传承人在坚守,创意引领别开生面。一度濒临失传的老手艺逐步焕发新的生机。

其实,只要非遗走进生活,就像鱼儿回到水里,就不愁没有活路。近来,江苏扬州明清古城火了,央视等主流媒体将对其进行了报道,分享其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成效,仅2022年端午节假期3天,央视就集中报道11次。其中,仁丰里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节目精彩纷呈,文创销售红火一时,那个热闹劲、烟火气、文化味,让人

看那热闹的场面,小夫妻带孩子的、年轻人陪父母的、三五成群结伴而行的,参加仁丰里端午民俗文化节的大多是年轻人。谁说年轻人不爱非遗?非遗以合适的方式打开,年轻人就会饶有兴趣。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锡荡口古镇,是学者钱穆的故乡。粉墙黛瓦的街区,恰如两片青色衣襟覆盖在河道两侧。一座座石拱桥、石梁桥似纽襻,把它们紧紧相连。苍颜斑驳的卖鱼桥,是从前进行鱼鲜交易的地方。天明时分,渔民们摇着小木船,陆续从湖荡那边进镇,浅舱里水花四溅,银光闪烁。刚刚在桥堍缆好船,手挽竹篮的主妇就围拢来了。

昔日,年少的钱穆生活在古镇老街,常常到鹅肫荡边玩耍。号称八千亩水面的鹅肫荡,平时禁捕,到了冬天才开捕。一时千舟云集,热闹非凡。钱穆的父母雇了一条船,兴致勃勃带着他下湖。有人把活蹦乱跳的鱼儿送来,在湖荡里现烧现吃,那情景让钱穆晚年居住在台湾都无以忘怀。对于他,湖是故乡的意象。

荡口古镇,是太湖流域无数古镇中的一个。清亮的石板、低矮的廊檐、临水的楼阁,还有店铺里的那些糖果小吃,一切都是如此熟稔。古镇无不依水而生,而荡口的独特之处,在于街巷是笔直的,没有迂回曲折,每户人家都自在地领略水色。这里古朴风貌犹存。店铺里的美食,小笼馒头、青白团子、甘露青鱼、糯米酒酿……每一样都透露水的意蕴。钱穆故居,是一处经过精心修茸的清代建筑,前门临街面水,后边有一个绿荫笼罩、花木繁茂的庭园。四周静谧得几乎能感觉时光流逝的声响,恰好可以读书。

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店铺里的美食,每一样都透露水的意蕴。”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7-25更新 | 7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量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特定器官来决定的,而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的。一个活细胞就好比一簇火焰,它燃烧燃料,从而产生生命所需的能量。这一比喻极富诗意,但并不准确,因为细胞完成“燃烧”是有温度条件的,即人体的正常体温。①只有这样,千千万万个火焰才会遇合地“燃烧”,给生命提供所需的能量。

在细胞中,物质会永不停歇地转化为能量,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它是自然界更新循环的一种方式。在循环过程中,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糖燃料经历了分解及一系列微妙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规律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环节都由一种特定的酶支配和控制,每一种酶都各司其职。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能量,排出废物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变化的燃料分子会被传送到下一环节。当这个轮子“转”满一圈,燃料分子几乎被分解尽了,它们将随时与新的分子结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一过程是生命世界的一大奇迹。③细胞就像一间化工厂,不断从事着生产活动。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④所有发挥作用的部分极其微小,就连细胞本身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到。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使用了借代手法,用“小火焰”代指细胞,使其特征更加鲜明。
B.第②句使用了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物质变能量的过程。
C.第③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喻体“化工厂”形象地展现了细胞活动的情形。
D.第④句使用了夸张手法,突出细胞本身及其发挥作用部分的体积之小。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第①句中“燃烧”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022-11-23更新 | 16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爷,是封建时代对地位尊贵者的敬称。每逢中秋,(        ),这是老北京宫廷贵族的风俗。这种风俗源自民间传说:月宫里的玉兔下凡到人间为北京城里的百姓消灾治病。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要供奉它,酬谢它。《花王阁剩稿》说:“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这是最早的关于拜祭“兔儿爷”的记载。

这样的兔形泥塑被老百姓把它称为“兔儿爷”,这种称呼严肃庄重虽不如称“太阴君”,但非常亲切得很。到清末,“兔儿爷”变成既是拜祭品又是中秋节儿童的玩具。常见的“兔儿爷”,一般都是金盔金甲的武士模样。后来又有了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兔儿爷”,如剃头、推车、挑担的“兔儿爷”,等等。人们甚至还把“兔奶奶”请到了供桌上,让他们夫唱妇随,和谐生活。二者的衣着打扮,也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请”一尊泥塑的“兔儿”,然后恭而敬之地“供”起来,称之为“爷”
B.称一尊泥塑的“兔儿”为“爷”,恭而敬之地“请”来,再“供”起来
C.“请”一尊泥塑的“兔儿”,且称之为“爷”,恭而敬之地“供”起来
D.“请”一尊被恭而敬之地“供”起来的泥塑的“兔儿”,并称之为“爷”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2021-05-17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