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86584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2022年中国健身房行业消费需求及投资布局监测分析报告》)

材料二: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民健身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第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个国家战略紧密相连、深度融合,“运动是良医”理念深入人心,体卫融合、体旅融合逐步深化。百姓从“要我锻炼”转变为“我要锻炼”,主动健身、科学健身逐步融入日常生活。截至2021年年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第二,聚焦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卡点堵点痛点,“硬件”“软件”短板快速补齐。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97.1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分别比2013年增长了134.3%71.2%65.1%,城市闲置“边角地”变身日常锻炼好去处,更多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在健身项目覆盖上,大批便民、利民、惠民活动出现在百姓身边,冰雪运动等以往受地域性影响较强的运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第三,新技术赋能全民健身,在5G技术加持下,云直播、短视频发展迅猛,时兴的各种运动设备、软件平台,正让运动的门槛越来越低、离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

(摘编自解植岗《大健康理念下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材料三:

一些新兴“网红”健身运动的推广普及,传播了更丰富的体育文化,提升了人们的健身热情。但这只是第一步,提高健身运动水准要靠重复练习,强身健体需要持之以恒。健身运动潮流变动不居,容易分散人们参与健身运动的专注度,影响健身效果。尤其是,一些健身运动项目成为“网红”之后,会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人打卡。如若缺少专业的培训、专门的防护,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一拥而上,还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就健身运动产业而言,产业发展需要长期积累,需要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如果因为健身运动潮流火爆一时而跟风参与,容易出现良莠不齐的产品和服务。

有时候,本应起到督促健身作用的健身运动社交会偏离正轨。现实生活中,有人热衷借分享健身运动图片和视频来炫耀消费能力、打造特定“人设”,助长了攀比之风;有人在社交平台传播“健身必须练出‘马甲线’,否则就是不刻苦”“练瑜伽必须穿名牌瑜伽裤,否则就是不专业”等错误理念,容易对他人造成误导。健身运动应当关注自身的体验,而不是过分关注健身运动数据是否好看,否则只会丢失健身运动本来的乐趣。

(摘编自孟繁哲《让健身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数据显示人们去健身房的目的有减肥塑身、释放压力、锻炼身体、增长肌肉等,其中认识新朋友这一社交目的占比较小。
B.随着“运动是良医”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愈发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意识上正在从“要我锻炼”向“我要锻炼”转变,健身逐步融入日常生活。
C.便民、利民、惠民活动使健身项目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像冰雪运动等以往受地域性影响较强的运动也出现在了百姓身边,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D.“网红”健身运动固然能调动人们的健身热情,但如果一味追逐健身潮流,不能正确、持之以恒地进行健身,难以提高健身运动的水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中健身场地的问题最为突出,健身房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健身需求,城市闲置“边角地”的合理利用可缓解该问题。
B.5G技术为云直播、短视频、运动设备、软件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新技术让运动健身贴近生活,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健身活动。
C.一些“网红”健身活动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参与者,但如果人们盲目跟风,将会导致运动损伤,因而参与者要从自身条件出发,慎重选择参与。
D.当前,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但健身运动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良莠不齐,致使某些人借助分享健身运动图片和视频来炫耀消费能力、传播错误理念。
3.假如你是某社区的一员,要在社区举办的“推广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中演讲,需从个人、企业、社会三个方面阐述,请结合材料内容列出演讲提纲。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还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以往我们唾弃文艺创作上的“假大空”,现今大家不满于文艺创作上的“假小空”。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导致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领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而缩进自我的小天地,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我们的心灵是可以锻炼的,锻炼得好,就可以到达崇高,进而孕育崇高的思想。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无此认识?我们有了此认识后,愿不愿意锤炼我们的心灵?以及我们该如何锤炼?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长久以来,西方“纯诗神话”像宗教般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在西方纯诗那里,外界任何事物都是“非诗”和“反诗”的。纯诗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纯诗成为一种看上去很美而实则平庸的文字游戏。显然,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将其视为传达人类思想的武库,纯诗的合理性就极其脆弱。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丰富多彩,这种崇高“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B.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真情只是崇高产生的必要条件。
C.诗人应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不能臣服于自我,也不能模仿古今中外传统。
D.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它难以表达人类的崇高情感和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某些新诗缺少崇高的情感,这些新诗的作者需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
B.当前某些诗人鼓吹欲望性“个人写作”,把自己缩进自我的狭小天地,这值得警惕。
C.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思想、升华品格为价值追求,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
D.文章重在提醒新诗创作者们要避免新诗创作中的“假大空”,诗作要有“崇高美”。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持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刘又源/一个人/在玩/手机/游戏”,这样的诗歌里缺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不过是一种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
B.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饱含深情型的崇高。
C.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许多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这首诗具有崇高的思想。
D.只要将“神舟十二号顺利着陆”这一大事件放在诗人面前,就能激发诗人恢宏的想象,创作出崇高的时代史诗。
2022-11-10更新 | 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出生率跌破警戒线,正在成为影响民生持续改善和国家长远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应对,不仅会对家庭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也会给国家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均寿命持续延长和出生率持续降低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国需要尽快统筹施计,完善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传统的传宗接代、多子多福观念走向式微,年轻人普遍感到生育焦虑,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育儿成本居高难下,几乎要占家庭日常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儿童课业负担繁重,且有许多内容从学校转嫁到家庭,家长普遍反映占用时间太多;三是工作竞争压力大,父母难以平衡育儿与工作的关系;四是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与儿童福利发展滞后,致使年轻人需要承担着照顾父母与子女的双重责任。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并无生育意愿,选择不婚不育者、丁克夫妇在增加。

(摘编自郑功成《解决养老育儿难题须统筹施计》)

材料二:

数十年间,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口数量型矛盾为主,转变为人口结构性矛盾为主。面对人口形势的变化,人们担忧:社会如何负担这么多老人?人口拐点就要来了,红利期消失后会暴露更多社会问题。

其实,所谓“人口拐点”并不尽然,新的人口红利仍然可期。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老龄化、少子化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然而机遇犹存:一、少年儿童社会抚养负担减轻,健康和教育整体得到改善;二、劳动年龄人口缩减的同时其规模依然巨大,人力资本积累日益雄厚;三、老年人力资源尚有很大的挖潜空间;四、我国依旧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规模庞大的具有基础教育水平的劳动力群体,为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丰富的人口红利。而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将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性力量;五、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保持韧性的关键。此外,我们的人口总抚养比依然较低,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摘编自李丹阳、李婷《如何破局,以解“养”“育”之需》)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不少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老龄社会,有的国家进入了超老龄社会。已进入超少子老龄社会的日本,在应对少子老龄化方面有以下一些新的探索。

一是推广嵌入社区的小规模多功能护理中心。日本绝大多数老年人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生活、养老、接受医疗和护理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类护理机构贴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夜间住宿、上门护理、送餐上门、体检等服务,受到欢迎。

二是“认知症咖啡馆”服务特殊老年群体。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患认知症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认知症咖啡馆”应运而生。这类咖啡馆既有公办也有民办,地点通常选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是普通的咖啡馆、茶馆。活动内容丰富,深受老年人欢迎。

三是为健全育儿支援体制,对养育幼儿的年轻母亲提供帮助,以厚生劳动省为主体开展了一项“地区育儿支援中心”事业。中心主要为3岁以下儿童家庭提供育儿方面的信息和咨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是“社区老年沙龙”回应孤独问题。随着老年单身家庭的增加,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日益显著。社区的老年沙龙也应运而生。老年人在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带领下做些简单的手工、一起吃盒饭、聊天。老年沙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老龄化”与“少子化”相遇,将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阻碍社会活力和创新动力的产生。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构建可选择的养老方式,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大托育服务供给,特别针对0—3岁的幼儿家庭进行支持,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负担。

(摘编自胡澎《日本应对超少子老龄社会的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育儿成本居高难下、学校教育向家庭转化、工作竞争压力大等导致很多年轻人产生生育焦虑。
B.日本养老比较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认知症咖啡馆”“社区老年沙龙”行之有效的做法。
C.我国社会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有两个,即人均寿命持续延长和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
D.过去数十年间,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从人口数量型矛盾转变为人口结构性矛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依然巨大,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将支撑产业结构升级,人口总抚养比较低等决定了我国人口形势无忧。
B.日本应对少子老龄化方面的一些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如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适当建立社区小规模多功能护理中心。
C.当今世界,不少西方发达国家步入了老龄化甚至超老龄社会,与其相比,我国人口仍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D.针对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与儿童福利发展滞后的现实,国家应通过立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大托育服务供给。
3.以上三则材料表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3-03更新 | 6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元素不应流于表面

陈之琪

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电影也便缺少了使人思考品味中华文化魅力的动力。

②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中国元素怎么呈现,是文艺创作者们面对的一大课题。

③最近,电影《大鱼海棠》火热上映,它凭借细腻的制作与唯美真挚的情感表达,受到不少观众好评——为了报恩而牺牲自己的椿、默默守护在心爱之人身边的湫、拯救鱼儿且不悔于此的鲲。人间最真挚美好的感情就这样集中在一起,成就一片纯净的乐土。

④仔细观察发现,这部电影借用了不少外国作品的原型。在我看来,取材最多处来自宫崎骏的系列动画电影——撑船的三手怪,神似《千与千寻》中的萝卜神,为灵婆抬轿的猫,类似《猫的报恩》中猫的原型,夜晚整个建筑群灯火通明之景则与《千与千寻》中的一景非常相似„„借用外国艺术表现手法无可厚非,但同时不能缺少对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更不能在汲取借鉴中迷失了自己。

⑤不能说这部电影没有融入中国元素,可圈可点之处也不少。比如,在选择影片发生的场景时,导演梁旋和张春多次走访福建的客家土楼,并最终将其运用到电影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椿的抽屉中各种中国的特色物件、湫家中的装饰物葫芦马勺以及片中人物源自古籍的姓名。这些确实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但也仅限于告诉观众,我们是有这些东西的。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电影也便缺少了使人思考品味中华文化魅力的动力。

⑥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一些外国电影反而有独到之处,比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这部电影以赫敏的讲述为旁白,以中国特色的皮影作为表现形式,生动地将死亡圣器的故事讲给观众。在影片昏沉阴暗的主色调中突然增添了一抹亮色,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同时也令人感受到皮影的魅力。相比于真人演绎,做成皮影的效果更加生动,亦可以抬升整部电影的格调。这样的融入中国元素,是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而不是因为这个地方可以用,才使用了这样的表现形式。

如果说文艺作品是一架庞大的机器,中国元素则应该在其中扮演齿轮的角色,而非成为机器的喷彩若只在机器表面做文章,则会让观众产生缺乏内涵之感,而这种内涵的缺失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所无法补足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那些隐藏在中国版图各个角落的中华文化的认知自然强于多数外国人,我们需要的只是取舍它们的慧眼,正如韩愈在《马说》里讲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中国元素便是一匹不好驾驭的好马,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重要的部分在其精髓,而非外在的表现形式。为了驾驭这匹烈马缰绳亦可以源自外国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法,以使中国元素更加完美地展现出千里马之力。如此,不仅是观众,甚至创作者本人,都能在理解中华文化上获得提升。然而不可以忘记的是,缰绳终究只是缰绳,若是以缰绳为主、千里马为辅,大约结局只能使其不以千里称也了。因此,选好缰绳,驾轻就熟地使千里马奔向世界,是我们应当致力的。

摘自《京华时报》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大鱼海棠》融入“中国元素”的一项是(     
A.福建的“客家土楼”B.装饰物“葫芦马勺”
C.皮影D.源自古籍的姓名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我们的艺术作品中,呈现“中国元素”时可以借鉴外国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法,但不能在汲取借鉴中迷失了自己。
B.《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借用了不少外国作品的原型,而“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
C.若只在文艺作品表面做文章,则会让观众产生缺乏内涵之感,而这种内涵的缺失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所无法补足的。
D.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外国电影更有独到之处,比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这部电影就以中国特色的皮影作为表现形式,生动地将“死亡圣器”的故事讲给观众。
3.第⑦段“如果说文艺作品是一架庞大的机器,中国元素则应该在其中扮演‘齿轮’的角色,而非成为机器的‘喷彩’。”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1-11-19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