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8 题号:18664808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有感

(南宋)苏泂

灯影三更夜,虫声四壁秋。雨阶疏滴滴,风幔飒悠悠。

朋友新凋丧,湖山旧钓游。平生匡复志,老去未能休。

秋夜有感

(清)柯劭慧

风叶落空阶,秋声感客怀。多情天上月,夜夜入帷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运用了室内外景物描写组合的方式,苏诗由室内到室外,柯诗由室外到室内,都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
B.两首诗都紧扣诗题中的“秋夜”,交代了时间、季节和居所的环境,巧妙地将自然景致和主观情思融为一体。
C.苏诗写风雨,没有使用动词,但自有秋雨滴落台阶时的疏落之形,秋风撩起帷幔时的萧飒之声,富有动态感。
D.柯诗写秋月,不注重摹其形态,仅突出月亮“多情”,夜夜陪伴,使主人公心境宁静平和,通篇不见怨艾之语。
2.这两首诗都以“秋夜有感”为题,抒发的情感却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醉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八年,其时作者在南郑宋金对峙前线任军中职务。②高台,即高兴亭,位于南郑内城西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从角声烽火写起,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
B.“悲歌击筑”借荆轲易水诀别的典故,含蓄地表现词人身处前线的悲壮之意。
C.“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呼应了题目,同时将词人的情绪由低沉转为昂扬。
D.“多情”两句移情于景,以月光深情照开暮云反衬将士不思北伐的厌战之情。
2.“灞桥”“曲江”均为唐时长安胜地,作者在词的结尾提到这两处名胜,有何深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3-05-21更新 | 10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怀锦水居止(其一)

杜甫

军旅西征僻,风尘战伐多。

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

天险终难立,柴门岂重过?

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


【注】①锦水居止:指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永泰元年四月,杜甫的朋友严武去世,五月,杜甫全家离开浣花溪草堂,乘舟东下,九月到巫峡剑门一带,因肺病加剧而暂住养病,此时柏茂琳等起兵讨伐崔旰,蜀中大乱。②天险:剑门。③柴门:成都浣花溪草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军队向西开赴讨伐反叛势力,风尘滚滚战争实在太多,风尘代指战争。
B.颔联想象成都一带的父老颂扬舜帝,表现了百姓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C.颈联感慨如今处于天险终究难以立身,怀念浣花溪边的柴门,但又岂可重过?
D.全诗围绕“怀”字叙事、抒情,前两联写“怀”之无奈,后两联写“怀”之原因。
2.这首诗的题目是“怀锦水居止”,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怀念之情的。
2022-05-05更新 | 19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南歌子   苏轼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聱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注】①化世:治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②聱牙:乖忤违背。③骑鲸公子:指李白,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水中捉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出语不凡,境界开阔宏大;《南歌子》开篇妙用叠词,音韵和谐,表现出时令变化和两鬓的状态。
B.《南歌子》“寓身”句中,词人以“尘沙”自喻,感叹个人的渺小,作者在《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感慨。
C.《南歌子》语言晓畅,下片虽有用典,但也不生涩难懂。词人认为方士求仙,海人泛舟虽清静恬淡,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
D.《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抒怀,词人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的英雄,词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真正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
2.这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3-15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