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0 题号:1867397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供:托付。②涓埃:比喻微薄的贡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城”为诗人客所要镇,正有驻军戍守,暗示边地不安,诗人忧国情浓。
B.“风尘”暗指安史之乱,国家战乱频繁,诗人与诸弟分散,只身流寓异乡。
C.颈联紧承颔联,只有在将衰老时供养好多病之身,才能有机会报答朝廷。
D.全诗先由向外观察景色转为向内审视情感,尾联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
2.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本诗“题目中‘望’字意,皆暗藏在诗句中”,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此诗当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短述:篇幅短小的诗作。②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③渠:他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作者写自己平生喜欢琢磨寻觅好诗句,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就决不罢休;既交代了“聊短述”原因,也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态度。
B.颔联写作者老来诗境已熟,写诗都是随性率意而成,面对春天花鸟也失去了深情愁思;“老去”“春来”相对,表达作者对花鸟的歉疚。
C.颈联写江边新装了木栏可供悠然垂钓,又准备了木筏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转写实景,用“水槛”“浮槎”侧面写出江水如海的气势。
D.整首诗是一个浑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体。诗人面对汹涌的江水,抒发内心感受,虽未写海,但江如海势,以虚带实,令人叹为观止。
2.请简要说明尾联是如何体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2022-01-14更新 | 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③。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定居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②三城戍:岷山三城的堡垒,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诗分古体和近体,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前三联皆对仗工整,不同于常见的中间两联对仗,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扣题中“望”字,视角由近及远:从终年积雪的岷山、重兵驻防的三城到清澈见底的锦江和横跨江面的万里桥。
C.颔联的“海内风尘”指战乱,切合首联的“三城戍”;“天涯涕泪”切合与离别相关的“万里桥”。
D.尾联最后点出深沉的忧虑: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E.此诗前三联写“野望”,由向内审视转为向外观察,尾联才指出由这一变化的原因,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2.诗中蕴含着诗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17-11-15更新 | 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漫成①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拳联②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安史之乱后,作者一直颠沛流离,后弃官南行,入蜀定居成都,本诗作于766年,当时杜甫从云安前往夔州。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②拳联:通连蜷,蜷身之意。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身子,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给人恬静之感。
C.二、四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景,与一、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D.第四句写波光粼粼的江面跃起一条大鱼,在夜空中划过,又潜入水,极富动感。
2.本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22-07-09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