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23 题号:186941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提出的美学命题。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以扬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如果我们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文本策略,并从这一角度反思中国山水绘画传统与继承的关系,可以看出唐宋绘画的文本策略是以“无我之境”为主导,元明清绘画的支本策略是以“有我之境”为命脉。

王国维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元好问“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诗句来解释何为“无我之境”。这两句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它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现实主义图画。所以,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无我之境’的作品多是客观的、全景的、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人物活动和社会事件,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

唐宋山水绘画创作的文本策略最大特征是“无我之境”,具体的艺术手法就是“图真”,即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眼中所见的山川形象。山水创作多为“以物观物”,力求作品达到主客相融、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所谓“无我”,并不是没有个人情感而是这种思想情感没有直接外露,主要是通过客观的描绘对象以传达出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家隐藏于山水迹象的背后。为达“无我之境”,唐宋美学家提出了诸如“外师造化”等命题,山水绘画审美情趣多侧重于客观对象真实生动地再现,艺术家重“自然”,重“造化”,通过真景和笔墨的结合来创造意境。

“写其真,得其神”是“无我之境”的重要价值标准。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就是宋人现实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命题强调了艺术家对自然山水要作直接的审美观照,要有“林泉之心”。只有以自然的心灵丰贴近自然,发现自然物象最本质的美,才能得自然之意度;将物象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的审美形象。作品才能达“无我之境”。

(摘编自罗一平《“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中国画创作的文本策略》)

材料二;

所谓“文人画”,有其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次要地位,更强调和重视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一贯讲求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到这里不再放在客体对象上,而完全是放在主观意兴上。这个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的人物画的标准,从此以后倒反而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这就不但完全忘怀了历史的来由,而且也把“形模”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和意义放在非常次要以至附属的地位,与北宋初年那样讲究写真、形似,成了鲜明对比。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墨色,亦即所谓笔墨本身。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景物)的相对独立的美。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书法这时与绘画密切结合起来。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趣味,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兴、气势,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

与此相辅而行,从元画开始的另一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否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唐人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一线细楷,但决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影响对画面——自然风景的欣赏。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既是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另一面又是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这种同书法文字和印章来配合补充画面,成了中国艺术的独特传统,它们或平衡布局,或弥补散漫,或增加气氛,或强化变化,方正的印章在一片水墨中更增添了沉着、鲜明和力量。

既然重点已不在客观对象的忠实再现,面在精练隽永的笔墨意趣,画面也就不必去追求自然景物的多样(北宋)或精巧(南宋),而只在如何通过某些自然景物(实际上是借助于近似的自然物象)以笔墨趣味来传达出艺术家主观的心绪观念就够了。

这当然是标准的“有我之境”。早在宋代,欧阳修便说过:“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所谓“闲和严静趣远之心”主要就是指一种主观心境和意绪。自然界或山水本身并无所谓“闲和严静”,因之要通过自然山水来传达出这种主观心境意绪,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一困难终于由元画创造性地解决了。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另一种意境,与北宋、南宋的画境,各擅胜场。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审美感受上看,在国维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之说,前者为“以物观物”,后者为“以我观物”。
B.“无我之境”是唐宋山水绘画创作文本策略的最大特征,“写其真,得其神”是其重要的审美价值标准。
C.心怀“林泉之心”,发现自然物象最本质的美,就能获得自然之意度,将物象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的审美形象。
D.材料一中的“图真”与材料二中的“形模”有着相似的审美追求,都强调真实描绘画家眼中所见的山川形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宋元文人画中,“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不仅表现在客观对象上,还表现在主观意兴上。
B.元代文人画家认为,绘画之美更在于描画本身流动转折的线条与浓淡、位置变化的墨色。
C.元画中,题诗写字开始占据很大画面,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自此,画家开始关注构图。
D.元画创造性地解决了通过自然山水传达主观意绪的难题,可见“有我之境”胜过“无我之境”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有关“无我之境”说法的一项是(     
A.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黄宾虹认为:“书画同源,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
C.宋代范宽《宣和画谱·山水二》:“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
D.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4.艺术家在“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中表达思想情感方式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请观察下面这幅元画,运用材料二的观点,对其审美特征做简要赏析。

《富春山居图》(局部)元代,黄公望

2023·吉林长春·三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设计?有人认为设计要么和美有关,要么和技术有关。其实设计无处不在,但是,我们不能过于简单地把设计理解成美化,或者是简单的工具。从实践层面来理解,设计是教你做一系列合理而周密的谋划,可以定义为人类塑造自身环境的能力。每一件人造物都是一件设计品,我们制作它、使用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而在造与用的过程中,我们感知了世界,并赋予了生活的意义。所以说,设计又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创造活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们,都是以独特多样的方式来展开设计、生产、工作和生活。

设计也是人类文明以及地域文化的一种映射,它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以及审美趣味的载体。《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地有气”就是对时间、地理、自然规律的一种客观认识。“材有美”讲的是取用有道,它又是一种审美观,要求工匠,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师,懂得发挥材料自身的特质与美感。“工有巧”中的“巧”指的是制造的精良、技巧和智慧,巧妙的设计,尤其是突出的创造,才能实践智慧。四者结合,方成上品。比如陶瓷、明式家具,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世界造物的经典,是我们东方造物哲学对自然、人、物三者和谐共生的系统性认知。在今天看来,这其中还包含着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如果从科学的层面来认识设计,设计是一门年轻的学问。百年来,世界不断在更替、转型,社会转型带来的技术变革,使得设计的范式、设计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这源于设计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是时代发展的快速回应。设计的根本任务是解决问题,如何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设计最核心的东西。艺科融合、随物赋形、以人为本是设计思维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也是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以及为什么要跨学科的原因。

中国设计的提升应该面向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制造到创造,从装配到设计,服务民生、自主创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传播时代的审美,同时,要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基于中国的立场,对社会实际的问题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从这个层面反思,设计始终包含着一种伦理和责任,我们现在面临诸多问题,设计都应在其中有所担当。

当下,设计面临着双重的挑战,第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对问题的不同认识,所以理想和信仰是设计贡献社会的基础。第二,设计的本质具有前瞻性、应变性、整合性和引领性。比如说,设计可以平衡人与自然、自然与人工、传统与现代、全球与本土,以及更合理地运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现在很“热”,但其负面影响也有很多,设计作为一个平衡力量,非常重要。另外,设计要应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挑战,设计学科要主动求变和引领,在解决方案中创造价值,这也是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文科的关键是思想的引领,设计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它创造价值,它始终的宗旨必须是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

(节选自鲁晓波《艺科融合,重思何为设计》,《中国文化报》2021年6月21日)

材料二

中国设计路在何方?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与冲击,以个体手工艺为基础的中国设计传统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的设计文化与审美价值体系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又始终没有完全走完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没有真正建立起新的设计文化及审美价值体系,导致了中国当下设计领域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的混乱。

中国设计的道路,取决于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未来的判断、思考与选择。人文设计是中国设计走向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与选择。基于这样的认识,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将“人文设计”确立为基本理念。尊崇人文设计是一种将自然、科技与人文艺术融合在一起的价值理念。向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灵感,这本是中国艺术与设计固有的传统,今天也同样是我们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语境的必由之路。

人文艺术始终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也是提升一个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最为关键的部分。设计教育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教会学生关于设计的技术,而是能否激发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的激情,使学生领悟到,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文设计引导学生以更深的层次探索和理解设计的本质,以更具有穿越感的眼光和眼界去看待设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设计需要以批判现实的态度和眼光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同时也要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这种传承不是引导人们以复古的方式回到过去,而是要将历史和传统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中去。更为重要的是,设计是一种对于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判断和引领。

总之,我们追求的是艺术与设计的自由与创造力,崇尚的是智慧、灵性与品质,设计之道,至善至美。中国的设计和设计教育需要一种面对现实和过去的勇气,也更需要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中国需要怎样的设计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计既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创造活动,方式独特多样,也是人类文明和地域文化的映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以及审美趣味的载体。
B.陶瓷、明式家具是设计中的上品,融合了科学与艺术,是世界造物的经典,是东方造物哲学对自然、人、物三者和谐共生的系统性认知。
C.设计可以作为平衡人工智能发展很“热”和其负面影响之间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体现了设计的本质具有前瞻性、应变性、整合性等特点。
D.中国当下设计领域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混乱的原因是中国一直没有完全走完工业化道路,没有建立新的设计文化以及审美价值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设计既要传播时代的审美,又要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面对社会问题,要担当责任。
B.新文科建设倡导设计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要应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挑战,要主动求变和引领。
C.将自然、科技与人文艺术加以融合的人文设计追求,与艺科融合、随物赋形等设计思维概念基本吻合。
D.成功的设计教育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的激情,让学生领悟到对设计师来说,设计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设计理念的一项是(     )
A.制作先进、水平领先的天问一号B.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吉林雾凇
C.风景优美、钟灵毓秀的东鲁泰山D.思路清晰、布局周密的深海计划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目前,为提升中国设计水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1-11-09更新 | 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有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列举的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将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节选自《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

材料二:

中药保健食品研发与评价面临的问题

尽管目前中药保健食品的市场巨大,但是其在研发及评价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中药复方保健食品在配方理论、保健功能声称、功能和安全性评价技术、适宜人群范围、食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缺乏中医药理论支撑,使其保健功能声称与功效描述关联模糊,用量大小和配伍关系确定的证据不足,工艺简单、标准粗劣、功能因子、功效成分/组分不清楚,导致产品开发盲目,产业低质发展,制约了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大健康产业防、治、养模式的链式业态形成。

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中存在安全、有效、质量方面的风险与隐患。首先,在研发技术上现存五大关键问题:一是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脱离中医理论指导,研发过程中功能评价按照西方保健食品的方式进行;二是中药保健食品与中成药分不清,导致消费者无法区分保健食品与中成药;三是在剂量选择、配伍依据上缺乏科学数据的支撑;四是现有的保健食品安全性28d亚急性喂食实验,不足以充分暴露所有安全隐患;五是中药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不清,质量控制简单。其次,保健食品研发中的问题最终导致产品在市场中表现为:产品单一且难以创新,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弱,产品定位模糊且产品线少,产品市场生命力不强,缺乏个体化与差异化。

中药保健食品的功能及安全性评价均按照中药保健食品的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进行,但是该规范的功能性评价实验简单,无法满足保健食品开发的需求。目前,在保健食品的评价中未区分中药保健食品与其它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不完善,导致保健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频发。目前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简单粗放,未充分考虑到保健食品的服用者大多数是老年人或者体弱多病者,而这类人群往往在各种器官的功能上存在一定问题,更容易发生安全性问题。最后,中药保健食品的人体试食实验与其它的保健食品未加以区分,缺乏中医体质辨识指导。

目前,保健食品评审的手续复杂,评审时间长,2003年卫生部公布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之后对保健食品的评价规范进行了多次修订,不断的进行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2018年国家卫健委宣布废止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致使目前保健食品的审评处于停滞状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宜于中药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

(摘自《中药保健食品研发、评价和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中国中药杂志》)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药砒霜具有悠久应用历史,可以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B.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在医学实践中很少见,复方用药是中医主要的用药形式。
C.实践表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许多其他证据充分证明了中医具有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D.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应保持适量运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二显示了中医药学的巨大贡献,在发展和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B.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因其在研发及评价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C.中药保健食品与中成药分不清,导致消费者无法区分保健食品与中成药,可能形成隐患。
D.导致保健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区分中药保健食品与其它保健食品。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保健食品网络销售门槛低,消费者无法在购买前对其产品进行验证。
B.“某脑黄金”产品,在广告中宣传能够治疗一些老年基础性疾病。
C.伊朗藏红花与国产藏红花,在药效上有区别,一般认为伊朗藏红花疗效更佳。
D.茯苓糕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因此,可以推广,让更多人食用。
4.屠呦呦为什么会这么推崇中医以及传统医学呢?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依据。
5.针对中药保健食品研发与评价面临的问题,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可以从哪些方面应对这些问题。
2023-06-13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科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主要方向还是寻找液态水和碳元素,因为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没有液态水便无法生存,而且科学家也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脱离液态水而保持活动状态的生命。也就是说,我们对外星生命的定义是地球以外的符合人类现有认知水平的生命。

然而,这样的定义很可能阻碍了我们发现外星生命,因为人类的非注意盲视心理问题,在搜寻地外生命时,我们总是倾向于从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意识中寻找它们,而完全忽略了其他的可能。例如,目前提出的外星生命宜居带理论仅仅适用于碳基生命而已。

除了碳基生命,大多数读者应该还听说过硅基生命、硼基生命和砷基生命等。因为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十分稳定的化学键和长链,同时碳也是构建复杂大分子的完美基石,碳原子内部有四个未配对的电子,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许多相对稳定但也容易断裂的共价键,形成脂肪、糖类、氨基酸等有机物,所以碳元素是完美的生命骨架

此外,最常被提及的其他可能的生命形态是硅基生命,因为在元素周期表中,硅位于碳的下方,所以和碳元素的许多基本性质都相似,比如说碳能和四个氢原子化合形成甲烷(CH4),而硅也能同样形成硅烷(SiH4);而且硅和碳两种元素都能组成长链或聚合物(质量较大的链状化合物),两种元素都可以与氧结合,并交替排列形成长链。碳—氧链可以形成聚缩醛,它经常用于合成纤维,而用硅和氧搭成骨架可以产生聚合硅酮,一些特殊的生命形态就有可能以类似硅酮的物质构成。而且许多硅基化合物比碳基更耐高温,比如硅—氧可以承受大约327℃的温度。因此科学家相信,由于硅—氧化合物能承受高温,硅基生命可以在更炎热的行星上生活,所以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硅基的。外观看上去,硅基动物很可能像是会活动的晶体。科学家们推测上述其他生命形态的原因也差不多。

根据目前的宇宙理论,宇宙的95%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发光物质仅占很少的含量,而发光物质中大部分可以看作是等离子体。那么,暗物质、暗能量,又或者等离子能否构成新的生命形式呢?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

(摘编自《大科技杂志社》)

材料二

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许多行星上可能存在所谓的自催化化学反应,其能使用碳以外的多种化学元素,制造出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会杂志》。

地球上的生命以有机化合物为基础,这些分子由碳组成,通常也包括氢、氧、氮、磷和硫等元素。但科学家们一直怀疑外星生命的基础可能基于截然不同的化学反应,例如,有科学家推测硅也可能是生命的基础。该研究资深作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天体生物学家贝图·卡萨指出,探索这些可能性很重要,这样人们才能了解所有形式的生命,而不仅仅局限于地球生命。

自催化是一种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的化学相互作用,自催化反应会产生促使相同反应再次发生的分子,从而使反应继续进行。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旨在寻找有机化合物之外的自催化反应。

为找到这些反应,科学家们分析了两个多世纪以来用多种不同语言撰写的科学文件。研究团队指出,通过有效的语言搜索和翻译工具,他们得以设计并首次评估自催化反应的普遍性。

最终,他们发现了270种不同的自催化反应,其中大多数没有使用有机化合物,一些反应与地球生命中不存在或极为罕见的元素——如汞或放射性金属钍有关。许多自催化反应可能只在极高、极低温度或压力下发生,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了4个涉及稀有气体的自催化反应。

卡萨表示,最新研究除了对寻找宇宙中的生命及了解生命起源等产生影响外,还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例如优化化学合成、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等。

(摘编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元素被称作完美的生命“骨架”的原因之一,就是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十分稳定的化学键和长链,有利于和其它元素形成脂肪、糖类、氨基酸等有机物。
B.目前,科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主要方向还是寻找液态水和碳元素,而这对于探寻生命,就陷入了人类“非注意盲视”心理误区,导致忽略了其它的可能。
C.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使用碳以外的多种化学元素,制造出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因此,推断外星生命的存在或许并不以碳为基础。
D.人类一直未止息探寻外星生命的步履,美国最新研究的意义不仅仅是了解对生命起源等的影响,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实际应用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外星生命的探寻,不能仅仅局限于是否符合地球以碳为基础的认知,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美国的最新研究就是一次可贵的尝试。
B.说明文要注重事实,语言力求科学严谨,准确有分寸。如“这样的定义很可能阻碍了我们发现外星生命”中的“可能”;“目前提出的外星生命宜居带理论仅仅适用于碳基生命而已”中的“仅仅”。
C.根据美国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了270种不同的自催化反应,其中大多数没有使用有机化合物。那么,这些没有使用有机化合物的元素,都可能成为构成外星生命的基础。
D.为寻找有机化合物之外的自催化反应,研究团队付出了辛勤努力,设计并首次评估自催化反应的普遍性。表明只要选准方向,就能找到解密外星生命的密码。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可能作为外星生命基础的一项是(     
A.宇宙的95%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发光物质中大部分等离子体。
B.硅基、硼基和砷基。
C.一些反应与地球生命中不存在或极为罕见的元素——如汞或放射性金属钍有关。
D.4个涉及稀有固体的自催化反应。
4.科学家认为,可能以硅基生命存在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是对外星生命基础的探究,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3-11-12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