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7 题号:187675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方块汉字、毛笔和木材,是中国诗文和艺术(主要是绘画、书法和建筑)的主要感性物质工具,它们在制约乃至决定中国文艺的美学特征上,起了某种关键作用。

汉字的特征,已有了许多研究。其中,我以为,理解因素突出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指事”“会意”是汉字组成的六大原则(“六书”)中的两大项。汉字以部首、偏旁通过概念性的认知来把握字义,要求一种理解性的记忆。从而,它使记忆中包含了很重要的理解性成分,即通过理解来记忆。汉字非拼音的特征,文字与语音的脱节,使文字全凭记忆而认知,数千年世代相沿,便极大地训练了这种富于理解性的记忆力。追求可理解性,是迄今为止汉字组词的原则特征,翻译外来词汇不用音译,而采“会意”“指事”,或虽有音译而逐渐为“意译”所替代,如资产阶级(布尔乔亚) 、民主(德谟克拉西) 、电脑(computer) , 这在世界所有的语言文字中, 是罕见的。

汉字这种理解性的造词特点,使其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汉字是一音一字。章太炎说:“单音语人所历时短……复音语人所历时长,是故复音语人,声余于念,意中章句,其成则迟;单音语人,声与念称,意中章句,其成则速。”(章太炎《齐物论释》)章太炎由此竟推论出宗教之有无,这当然颇为牵强,但单音字与中国文学语言上的美学特征则显然有关。例如,汉语单音字的常用字数量不多而自由组成的词汇量却不少,且因组成中含有理解因素,所以“成念”和言说的进行速度也的确可能会更迅速一些,从而,以少量的音组和词语涵盖大量的信息,对中国诗文的美学特征,如重精炼简洁和音乐性等等,无疑有重大意义。

同时,汉字的理解性又只是“性”,而非具体明确的概念意识,所以它非常灵活、多义、朦胧和不确定。又由于所谓书画同源,汉字始终不完全摆脱原始的形象性(“象形”),这种“象形”或形象性并不是事物的如实描绘,而是某种概括性的感性抽象,这种感性抽象又非确定的图式构架,而是朦胧的形象性记号、符号,以诉诸直感。由此,它的包容性、多义性、不确定性的因素便比其他记号要大。有人研究《诗经》三千单词中无抽象名词,以至怀疑中国古人有否逻辑思维能力。他不知道,中国古人恰恰极重知性的理解,只是这理解包含在形象性中,而变得模糊、多义了。汉语无词类、时态、单复数等等的严格规定,因之只有在整个句子中才能了解每一单字单词的性能、含义、地位和作用,它以词序的严格性来替代词类、时态、格位等等的规定性。这既突出表现了整体系统的理性秩序,又易于“以物观物”,去掉主观来“客观地”超时空、越认知、非逻辑地呈现和把握事物与世界。例如,它可以缺乏在西方语文中非常重要的动词。这当然影响人的思想、情感、观念、意向,从而影响文艺和哲学、美学。例如,由于无词类、时态、格位等规定,以及单字在句子中的朦胧性,由是造句的灵活多样性,使整个句子以至整体文本经常具有隐喻性、未确定性、理解的多重可能性、意义的可增殖性等等弹性特色。这在诗词中便极其明显,也正是造成“诗无达诂”这一美学原则的重要缘由。

汉字的这种形象性和多义性使它富有情感色彩。“之乎也者矣焉哉”等感叹字和许多虚词也起表情作用。所有这些,使汉文字成为所谓“诗的语言”。

与汉字相对应,是中国特有的毛笔。它决定了“线的艺术”的可能和发展。用毛笔画线,其粗细变化,转折进行,可以异常自由灵活,而且形态万方;它的走向、动势、力度等等,如同音乐一样,又可以直接与情感相联系。所有这些,当然与书画的美学特色直接攸关。

中国古代建筑则以木结构为材料特征。这是至今原因不明的一大问题。我的猜测是社会性的,即不是由于石头稀少之类的原因,而是由于持续极长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氏族社会没有强大的专制统治权威,以至无法建构需要极大人力负担的块石建筑(如金字塔、玛雅神庙等等)。万里长城毕竟起自时代很晚的战国,而木建筑传统却在远古即已形成,它延续下来,难再改变。木建筑以其暖色调(木比石暖)、平面展开(不能如石建筑那样高耸),以构成千门万户的繁复群体的系统结构(不像石建筑那么单一),这在形成建筑艺术重整体、重实用理性、重伦常秩序的美学特色上,有关键性的作用。从城市、宫殿(如北京紫禁城)到民房(如四合院),数千年来一直如此。

从汉语、汉字、毛笔、木结构等物质载体看,它们恰恰能体现本书前述所谓重精神轻物质、情理交融、想象大于感觉等传统美学特征,也就不奇怪了。内容与形式、精神要求与物质载体是相互协调配合的。

(摘编自李泽厚《华夏美学——走向近代:载体与范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组成六大原则中的“指事”和“会意”,是汉字具有理解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B.汉字的“象形”,具有如实描绘和感性抽象两种特性,使汉字具有一定的朦胧性。
C.汉字被誉为“诗的语言”与汉字的形象性和汉字中的感叹字、虚词等有着很大关系。
D.作者猜测中国古代建筑的木建筑传统是因为它形成时期缺乏强大的专制统治权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中国人常常意译外来词汇为例来说明汉字具有理解性,并列举三个词语为证。
B.作者否定了章太炎由单复音问题推论有无宗教的观点,认可了他关于“成念”的说法。
C.作者将木建筑与金字塔、长城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上的比较,使观点的表达更加充分。
D.作者先提出观点,再从汉字汉语、毛笔、木材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回扣开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A.一炉香事,万般风雅。铜炉作为焚香雅器,于形、神、韵间充分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
B.中国艺术报总编康伟认为:“要利用新兴媒介,促进中华美学与当代审美的融会贯通。”
C.文艺评论中心徐粤春表示:“发掘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推动汉语言文学艺术的实践。”
D.毛笔的“笔软”给书法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极大的自由,使书写有了表现各种美的可能性。
4.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形成“诗无达诂”这一美学原则的缘由。
5.作者为何着重论述汉字汉语对中国文艺美学特征的影响,而略写毛笔和木建筑?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B.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C.因为毛泽东诗词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所以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
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了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了前进动力。
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纯属虚构。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
2023-08-26更新 | 10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野生稻遗传资源对中国的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219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所有野生稻属植物均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1970年,袁隆平院士在海南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生稻——野败(野生的雄性败育稻)。野败个体的雄蕊不育特征,极大地方便了杂交育种工作的进行,正是它,让杂交水稻从设想变为现实。野生稻对人类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杂交水稻的亲本,它还可以为我们提供现代水稻育种和生物技术利用的特异性状。野生稻被证实含有大量的抗虫、抗病基因资源,对干旱、淹浸、寒冻和土壤酸碱性等不良环境的耐受性等。野生稻这些优秀的基因,未来在应对水稻稳产高产的挑战中具有重大价值。

今天,野生稻的生存危机并非来自人类对它的采挖,而是栖息地的丧失。它的典型生活环境是湿地,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湿地要么被开垦成了农田,要么被开发成了建筑用地。野生稻的家园随之遭到破坏。保护湿地,保护野生稻的生存家园,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和谐相处,这是人类未来可行的生存之道。

(选自史军《野生稻:装满人类饭碗的希望》,《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7期,有删改)

材料二:

东乡野生稻属普通野生稻,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分布最北(N28°14'、E116°36')的野生稻特异种质资源。孙传清等对东乡野生稻和栽培稻的核DNA序列分析认为,东乡野生稻属于栽培稻近缘祖先种。因此,更容易实现将其优良基因导入栽培稻,已有的关于东乡野生稻的育种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东乡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张晓丽等研究发现,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被选用的栽培稻,XIE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因此,相较于其他野生稻类型,东乡野生稻更有利于作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一直以来,为了充分挖掘东乡野生稻的有利基因为栽培稻品种改良所用,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选自毛一剑等《东乡野生稻研究进展及育种利用策略》,有删改)

材料三:

野生稻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提高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栽培稻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资源。怎样科学利用野生稻,结合生产实践提高水稻高产稳产育种呢?在科研体制上应加强顶层设计,允许实施一定数量的中长期育种项目,为培育重大品种创造环境;对于普通野生稻的利用,宜选择具有所需优异性状的栽培稻作亲本进行回交、复交或选择不同野栽杂交后代中的优良株系进行兄妹交,使各亲本的优良基因结合于同一栽培品种上;通过胚拯救、转基因、花粉管导入或穗茎注射野生稻DNAMAS等方法相结合、构建野生稻外源种质渗入的近等基因系和染色体片段替换系等生物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其优异性状;利用骨干亲本材料与野生稻种质资源构建遗传材料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利用MAS技术在骨干亲本材料中进行高产QTL遗传效应验证,从而促进遗传育种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选自盛文涛等《野生稻种质在水稻高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发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 杂交育种工作杂交水稻设想变为现实
B.东乡野生稻栽培稻近缘祖先种优良基因更易导入栽培稻
C.普通野生稻利用栽培稻亲本与野生稻多种杂交方式实现高产稳产
D.利用MAS技术高产QTL遗传效应验证遗传育种科研项目推广应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生稻遗传资源对我国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意义重大,所有野生稻属植物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B.由于人类对野生稻的滥采滥挖和随意开发湿地导致其栖息地丧失,从而造成野生稻的生存危机,保护野生稻迫在眉睫。
C.东乡野生稻属普通野生稻,为充分挖掘其有利基因以改良栽培稻品种,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不少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D.优化科研体制是保障,在科研体制顶层设计上,应允许实施一定数量的中长期育种项目,为培育重大品种创造环境。
3.对野生稻的保护和利用有哪些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3-05-23更新 | 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文艺与政治

章辉

在古希腊哲学中,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文学与政治关系密切。在他们看来,文学反映了它们身处其中的政体的精神、主导性的观点和构建性的政治原则。从一方面看,艺术是关于审美的,而政治是关于治理的,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审美经验有助于促进德性培养,这样,艺术生产与政治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构造美好的生活。从另外一方面看,艺术是关于自由的,而政治是关于权力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对抗关系。因为,如果政治是关于权力的,那么它也可能是压迫性的,它可能压迫追求自由的艺术。但在政治高压的环境中,艺术对压迫的反抗不是通过明确的政治内容,而是借助非直接的、隐秘的美学技巧或艺术形式,比如运用讽刺、比喻、幽默、象征等美学手法对颠覆性的内容予以编码和加密,这种掩饰是艺术逃避审查保护自己的方法。

但是,艺术的外表,即非直接、隐蔽性、致力于颠覆的美学形式与其政治效果之间存在矛盾。使用公开的颠覆性内容就违反了法律,只能在美学技巧中表达颠覆性的内容,但必须让这种美学形式广为人知,即人们要能够熟悉理解这种艺术形式。如果形式太过离奇或技巧性太强而难以被大众所理解,就削弱了颠覆性政治内容的传播效果;如果政治内容太过直接,则这种艺术只能保持在地下状态,比如“文化大革命”中的许多诗歌。

在压迫性的社会,艺术要追求自由。如中国现代文学中普遍有民族解放的主题,因为中华民族要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但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中,艺术更多地关注个人的问题,于是,艺术的目的是为了自身,为艺术而艺术这种观点就出现了。但艺术一旦去除了社会政治这一宏大叙事,就可能琐碎化为娱乐。

自律主义主张艺术独立于政治,艺术应该维持中立的纯粹超然的姿态。艺术占据的是理想的领域,政治则是权力领域。一旦结盟政治,艺术就腐化了。此时,艺术的形式还存在着,但其内容已经改变,艺术受雇于政治运动,最终导致权力迫害。但是,艺术不可能不对社会包括政治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复杂的。现代诗人奥登在他的纪念叶芝的死和关于爱尔兰政治的诗歌中说,诗人不能导致任何事情的发生。这只是一般的情况,在某些时候,艺术确实具有政治影响,比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推动了美国的废奴运动,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的《屠宰场》仔细描绘了肉食加工业的情形,这部著作出版后,肉食工业的改革在美国开始了。

一方面可以说,任何文学作品是社会政治因素的产物,因为作家的人格是为他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所塑造的。另一方面,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对社会具有深刻的影响,它摧毁禁忌、规则和社会偏见,这就有助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反过来促进了社会和政治变革。我们可以研究社会环境对文学的影响但要考察作家对其社会时代的影响就很难。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反映了它们身处其中的政体的精神、主导性的观点和构建性的政治原则,与政治关系密切。
B.虽然艺术和政治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艺术中的审美经验有助于促进德性培养,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生产和政治目的是相同的。
C.艺术不会直接反抗政治,而是运用讽刺、比喻、幽默、象征等美学手法对颠覆性的内容予以掩饰,来逃避审查保护自己。
D.从某一方面看,政治是关于权力的,艺术是关于自由的,由于政治可能会压迫艺术,因而政治与艺术又构成对抗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中华民族要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所以中国现代文学中普遍有民族解放的主题。
B.艺术用非直接的艺术形式表达颠覆性的政治内容,其表达效果与这种非直接艺术形式被人们理解的程度成正比。
C.艺术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中,更多地关注个人问题,但是艺术如果失去了社会政治这一内容,就可能琐碎化为娱乐。
D.艺术形式太过离奇或技巧性太强,就会降低颠覆性政治内容的传播效果;而政治内容太直露,作品又不能公开发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和《屠宰场》对社会产生了影响,而叶芝的诗歌却没有改变任何事物,这表明小说比诗歌更容易产生社会影响。
B.艺术占据理想领域,政治是权力领域,如果两者结盟,那么,艺术就受雇于政治运动,导致权力迫害艺术,因此,艺术应独立于政治。
C.社会政治环境塑造了作家的人格,而作家的人格又反映在其作品中,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都多多少少受到那个时代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D.重要的文学作品摧毁禁忌、规则和社会偏见,有助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反过来促进社会和政治变革,这就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2016-12-13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