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0 题号:1896730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申州

(唐)方干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寥落千余里,山高水复清。

【注】①申州: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春秋时为申国,唐初设申州。②井邑:乡里和城镇。③安堵:安定,安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采用赋的手法逐层展开画面,但诗人的愤懑之情却熔铸于字里行间,讽旨明确而又含蓄深沉。
B.首联用数字的对比来生动展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揭示了战乱的残酷和祸国殃民的本质。
C.颈联撷取“凉风、古木、野火、残营”等萧索的意象,直接地再现了“万人曾死战”的战乱遗迹。
D.尾联借人烟由稠密变“寥落”的衬托之笔,从空间角度极写遭受战乱劫难的面积之广和创伤之重。
2.诗歌描绘了一幅触目惊心的战乱劫后图,在场景展开上有“点面结合、相映成趣”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致酒行

【唐】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①请恩泽:马周因替常何代写政治利弊得失条目而为太宗赏识,因此得到官职。②拏云:犹凌云,指志向高远。③呜呃:悲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分写自己客中饮酒和主人奉觞祝酒,呼应题目,同时“零落栖迟”写出了自己飘零流落、滞留异乡的境遇。
B.“主父”句以古人自喻,说自己像西游长安、久困不归的主父偃一样,家中的亲人因为盼望自己归来,将门前的柳树枝条都折断了。
C.“吾闻”句中的“吾闻”二字可以删去,对诗的内容意蕴没有影响,但对诗的节奏及诗人神情口吻有明显的影响。
D.“空将”句中的“空”可解释为“白白的、徒劳的”,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周的遭际感到叹惋无奈。
2.下列对李白的诗歌《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是劝酒歌,既劝朋友,又劝自己,在诗中诗人举出各种理由,强调痛饮尽欢。
B.首句诗人以“黄河之水”起兴,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永恒衬托生命渺小。
C.诗中多用夸张手法,屡用数字“十千”、“千金裘”等来表达诗情:,给人空浮之感。
D.诗中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节奏疾徐变化,具有参差错落的表达效果。
3.借酒抒情,是李贺的《致酒行》与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共同的特色,但二者所抒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11-02更新 | 28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注:①吴吟:唱吴地歌曲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开篇都是别出心裁,不先写人而先写声,突出了乐声,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B.白诗的“风生”句与贺诗的“昆山”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描写了歌声的嘹亮和音乐的美妙。
C.白诗在描写歌声时,呈现了诗人的反应和情感,而贺诗没有对诗人相关方面直接涉及。
D.两首诗都使用多角度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音乐效果,未从正面描写吟唱者和演奏者。
2.因李凭与殷十四两人身份各异,所以同样是描摹音乐,但两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有明显的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2022-07-19更新 | 45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简寂观瀑布

韦应物

蹑石欹危过急涧,攀崖迢递弄悬泉。

犹将虎竹为身累,欲付归人绝世缘。


【注】①简寂,名陆修静,南朝时道教南天师道的创立者。后人把他修炼的太虚观改名为简寂观。②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的这一场寻瀑之旅很不寻常:岩石高险,山崖遥远,涧水湍急,充满风险。
B.诗人通过几处传神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此行的高昂兴致。
C.诗人即使外出寻景游玩,也不忘公务,竟然随身带着履职用品,可见其谨慎敬业。
D.此诗前两句以叙事描写为主,属于间接抒情;后两句直接写心理活动,属直抒胸臆。
2.从全诗看,诗人想“绝世缘”的原因有哪些?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概括。
2021-06-26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