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贺(790-81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3 题号:1901338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二首(其二)

李贺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注】①李贺不得考进士,归乡家居时作此诗。②南山期:《诗经·小雅·天保》中有“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句。③幅巾:一种裹头的绸布,王公名士用之以示儒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写诗人傍晚写罢诗后,惊见头上白发如同落霜,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头发变白的情形。
B.第三句中写诗人对着镜子发笑,“笑”的对象是自己,“笑”中有自嘲与无奈,也包含着对自己的开解。
C.“苦蘗”通常被称为“黄蘗”,诗人用“苦”字有暗示自身痛苦之意,虽在写衣着,其实也在抒发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看似与上文是转折关系,实则以鱼水相得之欢来反衬自己的悲苦遭遇,更能表现诗人的悲苦。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李贺(790-816)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①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②空:只。③请恩泽: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④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⑤呜呃:悲叹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主人持酒相劝祝客人身体健康,呼应标题。
B.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诗人以之自比,“困不归”寄寓了久羁异乡之情。
C.本诗运用了主客对话方式:“吾闻”的“吾”指持酒相劝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自己。
D.主人用马周的典故,劝慰诗人政治出路不只有一种途径,像马周一样敢于“直犯龙颜”就会得到赏识。
2.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为劝酒之作,都含有怀才不遇之愁。《致酒行》结尾四句与《将进酒》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3-02-23更新 | 10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老马(其一)

姚合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马诗(其二十三)

李贺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姚诗中的“老马”和李诗的“肉马”都是作者自身命运的写照。
B.姚诗中老马“惆怅”的最直接原因是秋雨打湿了东郊路面,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自由驰骋了。
C.李诗“得”字,看似平常,却是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做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D.李诗“厩中皆肉马”结构上紧扣诗题;内容上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武帝,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
2.两首诗都以马为中心意象,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2-09-18更新 | 25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①李凭:中唐时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箜篌。②箜篌引:乐府旧题。
1.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高秋   张:演奏B.空山凝云不流   颓:崩塌
C.十二门前冷光   融:沉浸在D.石破天惊秋雨   逗:引
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3.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象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2016-11-18更新 | 3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