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1 题号:1903025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贡东见越王,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问曰:此僻狭之国,蛮夷之民,大夫何索然若不辱乃至于此?子贡曰:吊君,故来。越王勾践再拜,曰:孤闻祸与福为邻。今大夫之吊,孤之福矣。孤敢不问其说?子贡曰:臣今者见吴王,告以救鲁而伐齐,其心畏越。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使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意而便人知之,殆也。越王再拜,曰: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孤敢不承教?子贡曰:今吴王有伐齐、晋之志,君无重器以喜其心,无恶卑辞以尽其礼。而伐齐,齐必战。不胜,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骑士锐兵弊乎齐,车骑、羽毛尽乎晋,则君制其余矣。”越王再拜,曰:昔者,吴王奋其民之众以残吾国,鄙吾百姓。夷吾宗庙。孤之怨吴,深于骨髓。孤身不安重席,口不尝厚味,目不视美色,耳不听雅音,既已三年矣。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愿一与吴交战于天下平原之野。思之三年,不可得也。今大夫有赐,敢不待令乎?子贡曰:臣观吴王为数战伐,士卒不息。夫子胥为人精诚,中康外明而知时,不以身死隐君之过,正言以忠君,直行以为国,其身死而不听……越王大悦。

(节选自《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材料二:

子贡曰:赐为君观夫吴王之为人,坚强以恣下,下不能,数战伐,士卒不能忍。太宰话为人,智而愚,强而弱,巧言利辞以内其身,善为伪诈以事其君,知前而不知后,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吏,灭君之臣也。越王大悦。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B.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C.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D.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指吝惜,与《种树郭聚驼传》中“则又爱之太恩”的“爱”字意思不同。
B.羽毛即羽旄,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子的装饰,故也作为旌旗的代称。
C.重席指层叠的席子,即两层席,古代坐席,以层数多少来区分地位的尊卑。
D.逆的意思是反对,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贡向东到越国拜见越王,说是来“吊君”,越王并未因其言语不恭而生气,反而对他礼遇有加,谦恭地向其请教。
B.子贡见吴王时,劝告吴王援救鲁国而攻打齐国,可吴王心里害怕越国;子贡劝越王向吴王示好,促成吴王伐齐之事。
C.子贡对吴国讨伐齐国之事进行了推演,认为不管吴国胜利与否,结果都对越国有利,越国都可以制服吴国的残余力量。
D.越王对吴王的怨恨深入骨髓,他节制物欲,身受劳苦,刻苦磨砺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吴国一战,但一直未能实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2)吴王奋其民之众以残吾国,鄙吾百姓,夷吾宗庙。
5.子贡认为吴国终不会有好结果,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①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B.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C.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D.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都必须取字。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虽未明文规定其名,但惯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他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对国家过往旧事非常熟悉,进入仕途先后历经四位皇帝,担任多个官职,颇受重用。
B.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明世宗革除武宗时的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C.费宏和蔼平易,深得圣宠。费宏提携后学,做事有分寸,深得圣心。费宏请辞时皇上极力挽留,后来还赐给他银质勋章,他死后倍享殊荣。
D.费宏遭人嫉恨,被迫辞职。费宏遭到张璁、桂萼等人的嫉恨,多次被他们弹劾,后因张璁、桂萼等指使的奸人王邦奇的诬告,被迫辞职离开了朝廷。
2020-02-24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更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史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徒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较,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节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①颁盐策:分摊盐税的政策法令。②骫wěi:歪曲,枉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B.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C.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D.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又称国子学。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建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行:指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行书逐渐演变为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
D.丁母艰:丁艰又称丁忧,指遭遇父母丧,一般情况下,朝廷官员必须回原籍守丧。丁母艰又称丁外忧。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施行仁政,体恤民情。朝廷颁布征收分担盐税的法令,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做,该县的百姓却得以安定。
B.黄庭坚直率豪壮,不畏权贵。他奉命修订《神宗实录》,记录章惇、蔡卞及其党羽的诬陷不实之词。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
C.黄庭坚诲人不倦,修养极高。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交游。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D.黄庭坚备受排挤,仕途坎坷。庭坚与赵挺之有微隙,陈举秉承赵挺之的意向指斥庭坚对灾祸庆幸,庭坚被押送到宜州管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2)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2021-07-06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
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又言:“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征耗银,或先已征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
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清望,号“姚魏”。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例。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
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征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于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
(选自《清史稿》)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征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
B.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征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
C.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征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
D.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征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B.“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用标准,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
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以减轻灾区负担。决狱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冤案,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
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务求刑律宽平,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
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
2016-11-18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