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5-24 2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经济一词本意就是经世济民。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着眼于安邦定国,以民生为核心,以富民、养民为基础。《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就是对民本经济观的经典记载和阐述。

“富民”是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几乎各流派的学说对其都有体现。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就提出养民、富民、教民之说,富民就是要轻徭薄赋、藏富于民。因此,他力劝鲁哀公不要与民争利,提出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重要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思想,提出让老百姓治恒产”。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治“恒产就是强调富民要强化产权制度保障。道家学派也高度重视富民,反对扰民争利。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以百姓心为心”“我无事而民自富,强调体恤百姓,与民休养生息。这些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的基本理念,即要以民为本,让百姓过上富足生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养民是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在抵御自然灾害、抗灾救荒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古代中国,水、旱、风雾雹霜、厉(瘟疫)、虫被称为五害。帮助老百姓抵御五害,使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是官府的重要职责。《管子》提出:故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古代中国历来重视抵御各种灾害和备荒赈济,形成了独特的荒政制度。常平仓就是官府为储粮备荒、平稳粮价而设的粮仓。这些粮仓在丰年购粮储存,避免谷贱伤农;在灾年则卖出储粮,以稳定粮价、救荒赈灾,这种缓冲储备机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外,以工代赈的救荒策略也是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中养民理念的重要体现,即发生灾害时,官府通过实施重大工程来促进就业,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还有具体的理想蓝图。《礼记》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描绘了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蓝图。孟子一生推崇仁政,详细描绘了施仁政的美好愿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古人的这些论述,体现了民本经济观富民”“养民的理想蓝图。其中,《礼记》中描绘的小康社会成为历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坚持民本经济观,与民休养生息,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都是践行民本经济政策的结果。

(节选自叶坦、王昉《对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的传承与超越》)

材料二:

墨家一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其实为。《经上》说义,利也。墨家所说之是天下之公利,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

墨家所述的兼爱”“天志”“节用等说,单从动机的角度来看,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兼爱”要求统治者应当像爱利自身、自家、自国那样去爱利他人、他家、他国,尤其是要普遍地爱利天下民众。天志则悬设一大公无私、竭诚为民、能赏善罚暴的至高无上之天,以规约君主的言行,使其能实行兼爱的义政义事。节用则从民生基本所需的衣、食、住、行、葬、乐等角度,规劝统治者厉行节约之道,实现对民生民利的保全。同时,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能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象,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幽、厉一般的暴君,又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

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一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所推崇。《墨经》诸篇更是记载了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朴素认识,论述了其当时制造和使用器械以便利民生实践的工作原理。《墨子》中的城守诸篇所记载的守城之术,也都是对其兼爱”“非攻主张的实行,故而也是本之于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而来。要言之,墨家技术哲学的核心也在于其强调技术应当秉持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

(节选自张万强《“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民生为核心、着眼于安邦定国的古代民本经济观,贯穿于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理论中,在今天仍然有启示意义。
B.设置常平仓、以工代赈,都是中国古代相当有效的救荒策略,对于帮助民众度过灾荒时期、对于统治者稳定其政权都有一定作用。
C.墨家认为,一个真正地为义者应做到两点:动机上,要把“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资材上,要培养自己兴利除害的才能。
D.墨家规约统治者的言行,规劝统治者厉行节约之道,树立以大禹为典范的保民、爱民、利民的圣王形象等,这样做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富民”即让百姓生活富足,所谓“养民”指帮助百姓抵御种种灾害,过上太平生活。
B.五十者可衣帛、七十者可食肉的“小康”社会愿景,通过践行民本经济政策是有可能实现的。
C.墨家虽然维护民生民利,但也有落后的一面,比如认为君主即使戕害民生,也不应该被推翻。
D.两则材料所引用的名言,都是出自我国的古代典籍,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使论证强劲有力。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凡为政,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程颐)
B.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C.古者养民如养儿,劝相农事忧其饥。露台百金止不为,尚愧七月周公诗。(陆游)
D.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4.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墨子不认可公输子的原因。

公输子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了一只喜鹊,做成的喜鹊飞了三天都没有落下来。公输子自认为巧妙极了。墨子对公输子说:你做的喜鹊,还不如工匠做的车辖(固定车轮于车轴的车键)。

5.如果把墨家的观点加以概括,就可以作为论据用于材料一中,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火春风斗古城[注]节选)

李英儒


我亲爱的银环胞妹:

你接到这封信,一分钟也别迟缓,立刻送到杨政委那里去。告诉他,我麻痹大意犯了错误,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那天,我接受任务,刚走到苑家屯村边,便衣特务拦住了我,查问我的身份。要是我不献居住证就好了,那上边同赵家有关联,特务把我带到赵家对质,恰遇上那个戴黑眼镜的叫蓝猫的特务率领敌人清查户口,这样我被捕了。

被捕当时,他们胃口很大,希望至少能捕住像杨同志那样的人,拷问了两个钟头,我自然不肯说,但我实在担心杨同志,他跟敌人一庄不隔,就在南板桥集上等着,还规定不见不散。假如敌人聪明些,从我的来路上去搜,杨同志必遭不幸。我瞅个空子,拼命去夺一个坏蛋的枪,逼得他不得不朝天开火。我多满意他这声报讯的枪声呵,不知当时杨同志听到没有?

我被捆绑进城了,敌人排列那样多的队伍,前呼后拥押着我走,是怕我逃跑吗?不是。敌人是要示威,我是他们示威的资本。我能当软骨头吗?当然不能。我得叫市民们看看共产党人的骨气!敌人,你夸什么胜利?你们获得我这个没出息的小卒能顶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小卒,也未必叫你们尝到甜头。可是,我心里也很难过。我还年轻,受党的恩德太多,出力的机会太少。难道就这样早早了此一生吗?

我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抱有这样的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解放了城池,由我领着咱们的武装,按着坏蛋的家门,指着他们的脑袋,一个也不漏网,一一都捆绑起来,那时节,人们是多么痛快,我是多么开心。哪晓得这些美好的希望都破灭了,不是我当向导抓捕敌人,而是被敌人五花大绑绑着我自己。

我不能瞒你们,我是受了严刑拷问,流过许多血……

请你们尽管放心,我不会给党丢人。

敌人不是草包,他们能做到的事太多啦!他们能敲碎我的牙齿,能割掉我的舌头,甚至能剖腹摘出我的心肝;但他们只有一条不能,不能从我嘴里得出他们所需要的话。

也不是闭起嘴来不说。我也说了一些,不知说得对不对,请组织审查。敌人问散传单送情报领兵攻打城池的事,我统统承担了,我是以豁出一身剐的心情承认的。也许是又犯了错误,因为他们松开我,把我送到一个居民家庭里来散押监视,这家有位善良的姑娘,就是她为我冒着生命危险送信的。

还写什么呢?表白表白我的心愿吧!你知道的,我们婚后几个月,当地共产党组织抗日武装,人家高眼看我,挑选我当了村妇女会主任。上级布置任务,动员青年参军,我怎样开始工作呢,想来想去,第一个是动员丈夫去前线。他求饶说:我打了半辈子光棍,没见过孩子,只要你生下来,我当爹的亲亲他的脸,二话不说,第二天我就上前线打鬼子,在战场牺牲了,我也绝不后悔……但我没答应。他提前上前线了,并带动着一帮青年集体参军。临走时,我要他给孩子起下个名字,他粗声大气地说叫“离”,说完他眼里含着泪走了,我懂得他是说分离呀,我给孩子起名叫小离儿。你嘲笑你姐夫恋家吗?他怎能没依恋呢?但他还是个人服从了整体。

他参军后是个好战士,很快入了党,在有名的齐会战斗中,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纪念他,我带着吃奶的孩子,奔赴内线工作,重回省城,移居郊区,内线联络,这样做我认为是服从了党的需要,继承了爱人的遗志,我没想过旁的,工作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说说我最后一件心事,我的小离儿才五岁,她是我心尖子上的一块肉。不管把她送给谁,希望组织上给她点荣誉,给她挂上个革命烈士子女的头衔,我没给孩子留下产业,要留这点荣誉,等将来小离儿长大读书的时候(我想到那时候省城就解放啦),叫她向同学们讲说讲说,她是什么样爹娘留下的女儿,让同学们知道: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给我们国家民族造成多大的灾难!让同学们知道和平是多么可贵,知道他们在充满阳光的幸福生活下学习,是先辈人怎样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妹妹,说老实话,我把唯一的幸福寄托在理想和希望中了。让我向新中国所有的青年人表达我的心愿吧!祝你们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些都不是容易得到的!我虽然是做了母亲的人,可我还不过是二十四岁的青年!我多么想自由,多么想活下去,至少希望活到城市解放,能看到你们欢蹦乱跳的那一天。现在看来,这都成了奢想。

敌人也想让我活下去,还答应叫我在物质生活上活好一点,只要从我身上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我想活,我知道并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名词,但我不能避开它而丢掉我最宝贵的东西,这些东西不用说作为一个党员,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也是不能失掉的。这样,我的未来就可知了。青年学生们,同时代和未来的青年们,让我——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为你们的光明前途祝福吧。

金环

[注]《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李英儒描写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华北日寇占领城市的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敌人,你夸什么胜利”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金环对敌人的蔑视,以及因为视死如归而对自己被捕一事的不以为意。
B.虽然“我”没有做过散传单送情报的事,没有领兵攻打城池,但“我”在敌人审问时都承担了,这表现出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
C.文中提到那位“冒着生命危险”帮“我”送信的善良的姑娘,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普通百姓对革命工作的热心支持。
D.“我最后一件心事”就是担心自己年纪尚幼的孩子,这也从侧面暴露出我党中十分坚定的革命青年,也还存在一定的弱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悬念陡起,“我麻痹大意犯了错误”成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下来的金环的夺枪行为,更是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
B.选文采用一封家书的形式,以一位年轻革命者的口吻娓娓道来,重点讲述她投身革命的事迹,及誓为革命献身的思想情感。
C.选文以细腻的笔调展现“我”被捕后种种矛盾纠结的幽微心理,结尾部分由衷地希望和热情的祝愿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D.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尤其是其议论和抒情的文字,表现人物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境界,实是感人至深。
8.金环在信中用大量笔墨写丈夫参军的事,有怎样的表达意图?请简要分析。
9.金环被捕的故事如果用全知视角叙事,会非常细致生动,但作者却以书信的形式来叙写。这样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贡东见越王,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问曰:此僻狭之国,蛮夷之民,大夫何索然若不辱乃至于此?子贡曰:吊君,故来。越王勾践再拜,曰:孤闻祸与福为邻。今大夫之吊,孤之福矣。孤敢不问其说?子贡曰:臣今者见吴王,告以救鲁而伐齐,其心畏越。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使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意而便人知之,殆也。越王再拜,曰: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孤敢不承教?子贡曰:今吴王有伐齐、晋之志,君无重器以喜其心,无恶卑辞以尽其礼。而伐齐,齐必战。不胜,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骑士锐兵弊乎齐,车骑、羽毛尽乎晋,则君制其余矣。”越王再拜,曰:昔者,吴王奋其民之众以残吾国,鄙吾百姓。夷吾宗庙。孤之怨吴,深于骨髓。孤身不安重席,口不尝厚味,目不视美色,耳不听雅音,既已三年矣。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愿一与吴交战于天下平原之野。思之三年,不可得也。今大夫有赐,敢不待令乎?子贡曰:臣观吴王为数战伐,士卒不息。夫子胥为人精诚,中康外明而知时,不以身死隐君之过,正言以忠君,直行以为国,其身死而不听……越王大悦。

(节选自《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材料二:

子贡曰:赐为君观夫吴王之为人,坚强以恣下,下不能,数战伐,士卒不能忍。太宰话为人,智而愚,强而弱,巧言利辞以内其身,善为伪诈以事其君,知前而不知后,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吏,灭君之臣也。越王大悦。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B.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C.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D.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指吝惜,与《种树郭聚驼传》中“则又爱之太恩”的“爱”字意思不同。
B.羽毛即羽旄,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子的装饰,故也作为旌旗的代称。
C.重席指层叠的席子,即两层席,古代坐席,以层数多少来区分地位的尊卑。
D.逆的意思是反对,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贡向东到越国拜见越王,说是来“吊君”,越王并未因其言语不恭而生气,反而对他礼遇有加,谦恭地向其请教。
B.子贡见吴王时,劝告吴王援救鲁国而攻打齐国,可吴王心里害怕越国;子贡劝越王向吴王示好,促成吴王伐齐之事。
C.子贡对吴国讨伐齐国之事进行了推演,认为不管吴国胜利与否,结果都对越国有利,越国都可以制服吴国的残余力量。
D.越王对吴王的怨恨深入骨髓,他节制物欲,身受劳苦,刻苦磨砺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吴国一战,但一直未能实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2)吴王奋其民之众以残吾国,鄙吾百姓,夷吾宗庙。
14.子贡认为吴国终不会有好结果,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5-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衣襟中诗[注]

李若水

胡马南来久不归,山河残破一身微。

功名误我等云过,岁月惊人和雪飞。

每事恐贻千古笑,此心甘与众人违。

艰难唯有君亲重,血泪斑斑染客衣。


【注】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李若水几次奉命出使金国,进行交涉。这首诗于出使过程中写成,藏于衣襟中,用以自励和表明心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一身微”透露出诗人面对危难局势深感力量单薄、难以济事的无奈。
B.隆冬季节天降飞雪,看到雪花翻飞,诗人触景生情,心绪顿时变得悲伤起来。
C.诗人虽然说“功名误我”,但从他的心理和行为,可知他并未真的厌弃功名。
D.颈联“恐贻千古笑”是说珍惜名节,“甘与众人违”隐含着诗人对众人的批评。
16.《宋诗选注》中评此诗尾联“情思深沉,画面生动鲜明”,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把陈涉的力量和九国的力量进行了鲜明对比,从而体现出二者军力差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2)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通过对月宫中情景的想象从侧面烘托李凭所弹奏的箜篌声具有巨大感染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澄江,即清澈的江水,该意象经常被运用于古诗词当中,用来表现景象廓大、气象恢宏,如“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不觉间,我们登临山顶,眼前的景致令人十分欣喜。山顶地势平坦,干净的道路穿村而过,白墙灰瓦的村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向山下俯瞰,一望无际的茶园依山顺势,层层叠叠,如同绿色的波浪,涌动着安顶山的浪漫韵律。

安顶山临江而立,视野开阔,趁着大晴天极目远眺,可将富春江、六和塔、钱塘江大桥等名胜尽收眼底。不过,在阴天的清晨或是骤雨初歇时,安顶山最柔美的面容才会显露出来——山顶云雾缥缈,青绿色的茶山在薄雾中,犹如仙境。安顶山晴雨各异、峰峦叠嶂的迷人风光,吸引游客

我们坐在山顶的木亭里,只见山谷中的水库春水如碧,波光粼粼,茶树与樱花倒映其间,影影绰绰。一畦畦茶垄像一圈圈同心圆散落在丘陵之上,山道两旁摇曳的樱花随风舞动,好似仙女的飘带,铺于峰峦沟壑间。我忍不住拿起相机,记录这樱舞茶园的美好瞬间。

春日暖阳下,茶树安然孕育着新芽,有些新芽的性子急,已经从枝桠间探出头来。每逢春茶采摘季,茶农们都卯足了劲,争取及早将茶青摘下。采茶女背着茶篓,三三两两穿梭在茶树间,双手娴熟地将一片片嫩芽摘入篓中,犹如拨动绿色的五线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三三两两背着茶篓的采茶女穿梭在茶树间的时候用双手娴熟地将一片片嫩芽摘入篓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3-05-23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多时期兵荒马乱,动荡不安,但军人们出于对神秘事物的敬畏,或者由于某种约定俗成的战争规范的约束,,因此几乎每一时期的寺庙都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北京城就有很多古代的寺庙。作为一座饱经沧桑的古都,北京已经在这块山脉脚下的平原上,蓬勃生长了上千年。从古远的幽州时代,到辽国的南京时代,再到金元明清的首都时代,每个时代断层,都会留下一些寺庙。它们或隐藏在林立着高楼大厦的现代都市之中,或千年如是地盘踞在山麓、谷地中的风水宝地,你若在旅游时,,就有可能产生一种穿梭千年沧桑的梦幻感。

,一般被认为是位于西郊山中的潭柘寺,此寺之发端甚至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彼时的北京尚是边陲幽州,默默无闻,不像现代这样举世闻名。而潭柘寺,就这样冷眼看着北京城从一座苦寒之地的小城,一路成长为如今这样的超级大都市。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023-05-23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南美洲海域,生活着一种身上带锯齿的鲑鱼。大约在五千年前,这种鲑鱼的身体,跟普通鱼类还没有差异,那时它们常常遭到其他鱼类的攻击。每次被咬伤后,它们的身上便少了一块肉。尽管每一次受伤都令鲑鱼们疼痛难忍,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着。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伤口逐渐变得坚固,最终长成锯齿状,并且十分锋利。食肉鱼类见了它们,不但再也不敢随意攻击,而且还会躲得远远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句名篇默写
3
语言文字应用
4
写作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修辞手法  连贯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记叙性材料  逆境 自我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