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5 题号:190885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使各民族文学的本土性成为作家焦虑的问题。本土性、民族性是与全球化、现代性相对的概念。所谓文学本土性,是指文学内容与形式与其所产生的本土的现实关联性以及本土文学的独特个性。我国五四新文学以来的小说的观念、叙事方式、场景营造等,很多都来自对西方小说的“横”的移植,而非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纵”的继承。这种“横”的移植终究还要和“纵”的继承相结合,才能使之根深而叶茂。
②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就曾经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
③中国传统小说植根于乡野闾巷。在中国传统文体分类中,诗文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文体,而戏曲、小说尤其是古典白话小说,则更多地与下层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嘈杂、贫困的乡野闾巷,是故事的集散地,是生活细节的稠密地带,也是古典白话小说生长的沃土。如果说早期古典白话小说主要出自于说书人之口,内容尚不离史传,而至晚从《金瓶梅》开始,充满着家长里短生活细节的白话小说便主要出自低等文人或不第文人之手。小说运用平民百姓的口语,为百姓找到了幅员更为辽阔的新天地,以及表达他们内心渴望的新方式。小说更多采用中国绘画熟稔的散点透视法。较之于西方小说强调逻辑性的叙述以及对理性的过分依赖,这种纯然中国式的叙事方式能够更加有效、更加轻松自如地展现本土化的生活。
④中国传统小说的精神,是较为彻底的世俗性。即使是对鬼神的细致描写,也仅仅是凡间人世的投影,本意原不在仙界,而在对人世的劝诫。中国传统小说可能缺少西方小说中的崇高感和悲剧性,但其中人伦的温暖,人性固有的卑劣对人本身造成的伤害、对德性和善构成的威胁,却刻画得入木三分。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改恶从善,善莫大焉”不仅是古典中国的伦理观,也完全可以当作中国传统小说精神的真实写照。
⑤钱锺书说过:“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意思是说,古往今来,所有种族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相同的问题、难题和主题。所谓民族性,是由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处理相同问题、难题和主题的不同方式以及应对机制。中国古典小说早已发明了一整套处理中国人生活细节的观念、叙事方式、语调、色彩等等,只需恰当的现代转型,就能胜任今天的文学书写。
⑥当下中国正遭遇三千年来前所未有之大变化,生产着无数令人感动、感慨、感伤的生活细节。而现代小说观念、叙事方式,已经被证明能有效表达中国的故事,如果再加上来自本土的技法和叙事风格,我们的小说家便真正是如虎添翼了。
(摘自2013年8月2日《人民日报》,刘淑欣《文学创作要重视古典传统》)
1.下面关于文学创作要重视古典传统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新文学以来的小说创作,大多借鉴了西方小说的创作经验,不重视对中国传统小说写法的借鉴,这会影响文学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传统小说虽可能缺乏崇高感和悲剧性,但对人伦的温暖、人性固有的卑劣对德性和善构成的威胁能够进行入木三分地刻画,值得继承。
C.主要出自低等文人或者不第文人之手的古典白话小说,运用平民百姓的口语,为作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渴望找到了全新方式。
D.时下小说创作能够有效地刻画生活细节,表达中国故事,如果再加上来自本土的古典传统技法和叙事风格,小说家就会如虎添翼。
2.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演讲启示中国作家,创作只有将古典小说传统与西方小说技术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在中国传统文体创作中,诗文出于文人士大夫之手,而与下层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古典白话小说主要出自于说书人之口。
C.中国古典白话小说虽不像西方小说强调逻辑和理性,但采用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却能够更加有效、更加轻松自如地展现本土化的生活。
D.中国传统小说比较倾向于对世俗性的挖掘和表现,有时借助于神仙鬼怪等投影凡间人世,进而达到劝诫世人向善的目的。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素材多取于嘈杂、贫困的乡野闾巷,这儿生活着下层百姓,生活细节稠密,作品易被广大群众接受。
B.“向善”不仅是古典中国的伦理观,也可以看作中国传统小说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出发点和归宿。
C.文章引用钱锺书的话,意在说明处理相同问题、难题和主题时,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应对机制,没有必要千篇一律。
D.当下的文学创作能够胜任今天的文学书写,但中国古典小说成套的叙事方式、语调、色彩等经过恰当转型,也毫不逊色。
13-14高二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筑界曾围绕旧建筑价值展开过诸多讨论,观点常在保护、拆除与改造再利用之间反复摇摆。面对旧建筑,人们会有不同视角。当旧建筑被视为有价值的纪念物时,它们应该被严格地保护和恢复;当旧建筑被视为重写本时,则允许不同时期的历史痕迹共存,不断被改造利用。重写本并不是否定建筑遗产保护,而是以一种不那么严苛的方式、更具包容性地对待遗产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老街恰似一部生动的人居生活的重写本

历史街区更新处在继承与发展之间,自有其纠结所在:一方面要让城市留住记忆,维护历史街区风貌;另一方面要不断吸收新的社会能量,保持新鲜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护历史建筑风貌与使其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之间进行平衡思考。保护历史街区,绝不是简单地复古。历史街区是在人们的生活演进之中不断被改造发展至今的,今天的更新同样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和改变,以适配新的生活方式、功能业态、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等。历经沧桑的历史街区是面向未来的,其更新应经得起时间检验,以开放性、社交性、体验性的生活方式营造,灵活应对迅速而不确定的业态更迭。因此,做好历史街区更新,要求相关工作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即哪些要保留,哪些应强化,哪些该拆除。历史街区的更新不是简单保留一个建筑或场地所有要素的实践,而是重新创造、重新思考一个更为优化的城市空间的机会。

一个成功的历史街区建筑更新项目,需要协调规划、策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的工作。其中,功能策划最为关键。策划应综合考虑地段、交通、人群和投资回报、经济模型测算等特定条件,同时能够与现有历史建筑相适应。消费升级背景下,人们对线下空间的体验需求进一步提升,而历史街区建筑物的真实特征有助于实现品牌差异化。例如,北京叠院儿,其前身为民国建筑,改造后既有胡同老字号文创空间等功能,又有特色民宿城市会客厅的功能,满足了餐饮、公共活动与休息等多种使用需求。

历史街区的建筑改造不仅是设计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如今,追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设计理念愈发普及,改造也应尽量减少能源损耗。要使用当代技术手段,更新和改良传统工艺,尤其在热工性能、声学性能、防火、防潮、防腐等方面对老建筑进行必要改进。例如,在四合院改造中,可以使用新的环保材料——竹钢,代替传统木材应用于建筑结构和门窗。这种看起来像木,用起来似钢,其实是竹的材料,在结构强度、防火防腐性能以及视觉效果等方面表现出色。

具备与传统建筑空间特征紧密联系的改造观念和手法,才能创造出基于历史与传统的新体验,控制好空间氛围和场景呈现。一座老建筑背后,包含着丰富的传统基因、历史故事、生活习俗、文化内涵等。这些宝贵的遗产和智慧,正是当代快节奏、同质化环境中缺失的东西,需要通过创造性的转译融入当代生活。对于的解读,正是产生的设计的土壤。我们应该秉持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态度,恰当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让新生于旧,新旧保持和谐共存,以回应旧建筑传统,适应新用户需求。未来,如何在改造中营造历史街区新的场域文化,将是设计师面对的重要课题。

(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7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旧建筑被视为“重写本”时,需要的是改造,而不是保护和恢复。
B.更新历史街区,需要适配的新生活方式、功能业态、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
C.历史街区的建筑改造不仅是设计问题,还需使用当代技术手段代替传统工艺。
D.老建筑背后有当代快节奏、同质化环境中缺失的东西,需要通过创造性的转译融入生活。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了一种保护历史街区的观点,即反对简单地复古,主张以包容的态度允许不同时期历史痕迹共存。
B.文章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建筑改造不仅要强调设计问题,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损耗。
C.文章以北京叠院儿为例,论述了在成功的历史街区建筑更新项目中功能策划起着实现人们需求的重要作用。
D.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历史街区建筑改造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行文结构为总分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用不否定、不那么严苛的方式、更包容的态度对待建筑遗产,老街才会变成一部生动的人居生活的“重写本”。
B.重新创造、重新思考一个更为优化的城市空间,要求相关工作者对于保留一个建筑或场地具有敏锐的判断力。
C.策划应该综合考虑历史街区建筑物的“真实特征”,提升人们对线下空间的体验,这有助于实现品牌差异化。
D.新环保材料竹钢代替传统木材应用于建筑结构和门窗,其在结构强度、防火防腐性能及视觉效果等方面表现出色。
2021-02-02更新 | 3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麦在许多饮食文化中担任主角。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将有助于养活更多的人口,并降低相关农业成本。基因工程则有可能培育出具有人们所希望的特性的更好小麦品种。然而,不幸的是,小麦是最难进行基因改造的作物之一。这是因为,即使成功开发出利用根癌农杆菌的植物转化系统,小麦也对转化具有抗性。转化是指将新基因导入细胞,使其融入基因组,并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最容易转化的小发品种是\Fielder,由美国爱达荷大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发,但科学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小麦品种如此容易转化,而其他品种却不行。

(摘编自王方《有了新技术,小麦基因改造没那么难》)

材料二:

如何找到基因提高小麦产量,激发着学者们的研究兴趣。

最初,我们发现小麦‘CItrl7600’的粒数较多,就想把控制这一农型的丞因克隆出来,但这需要先‘锁定’对应的基因组区域,然后再验证候选基因是否决定了它的高产。”2018年贾海燕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时,便与研究者们去田间调查小麦小穗节数和穗粒数,然后再回实验室做分析。值得关注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克隆的高产小麦等位基因TaCol-B5存在于古老的四倍体的二粒小麦中,但在全球现代小麦品种中极为军见。来自全球各地的1657份小麦种质中,仅有33份小麦种质携带这一优良基因,在检测的346个中国小麦品种中,只有四个品种拥有这一高产基因。

这可能与小麦矮化育种有关,因为现代的理想株型普遍较矮,TaCol-B5在选择育种过程中丢失了。利用这一基因虽然增加了株高,但可以实现产量的突破。贾海燕分析。

(摘编自金风《这个基因能让小麦产量提高》)

材料三;

基因测序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科学家带来了解决高产难题的机遇。

严六零说,小麦产量受到三个主要因素影响,即穗数,每穗种子效和种子重量。这些因素在一定幅度范围内呈负相关的关系,通过遗传因素改良穗型和株型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是一条有效途径,但实现该目标非常具有挑战性。

范·埃斯指出,单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权衡,例如种子重量和数量,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主要瓶颈。控制小麦产量相关株型性状的基因的鉴定并非易事,因为普通小麦具有复杂的六倍体基因组,而且其中包含80%的重复序列——具有如此多相似的基因组片段,很难组装序列拼图。

严六零与合作者张小雨利用完整的小麦参考基因组和快速测序技术加速了对小麦高产基因的研究。我们原先的目标是找到决定小穗数的关键基因。”“在选择这两个亲本(CItrl7600和扬麦18)做实验的时候,我们的确就是为了找到高产基因,但我们并不知道最终会发现一个什么样的基因。严六零说,最终找到这个增产效果异常显著的基因算是一种偶然幸运

张小雨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前期研究中,他们通过CItrl7600和扬麦18两个品种的杂交构建了一个子代群体,这个群体中的小穗数表现出遗传分离。随后,他们鉴定到一个数量性状主效位点,可解释子代群体中43%的小穗数的遗传分离的差异。

(摘编自李晨《这个遗失的高产基因找到了》)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新基因导入Fielder小麦细胞,能够使其融入该小麦的基因组传递给下一代,但其他小麦品种却很难实现这种“转化”。
B.穗数、每穗种子数和种子重量在一定幅度范围内呈负相关的关系,如果一穗麦子的种子数量不多,那么每粒种子的重量则会增大。
C.存在高产基因TaCol-B5的古老的四倍体的二粒小麦在现代小麦品种中极为少见,我国也只有四个品种拥有这一高产基因。
D.严六零认为,利用完整的小麦参考基因组和快速测序技术研究小麦高产基因并最终发现高产基因只是一个“偶然”结果。
3.你从研究人员发现小麦高产基因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做好科研工作的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3-05-20更新 | 10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上徽州社会保障建设的覆盖面是较为广泛的,除了官方一般性的社会保障之外,民间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保障可以将范围从家族之内拓展到家族之外,从定居者到流寓者,从微商群体到更多的徽州外出谋生者,既解决生存问题,又解决发展问题,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模式。

徽州传统社会保障之所以运行得较为到位,与当地深厚的儒家思想浸染有着密切关系。徽州地区有着刻苦攻读的风气和崇儒尚教的优良传统,特别重视文化教育,走读书仕进、科甲起家之路。南宋以后,随着程朱理学被奉为官方哲学,朱熹的思想在徽州的影响不断加深,一些地方甚至将朱熹奉为乡士神,本身就彰显了这种文化特点。人们普遍尊重读书人,遵守礼仪道德,许多家规族训也纷纷倡导伦理道德,推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许多徽州会馆便是在安顿客死乡亲的原动力之下建立起来的,这体现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死者尊重和建立和谐人伦秩序的理念。

徽州土地贫瘠,逐渐养成了向外发展的传统,既包括宦游的士绅,也包括“贾而好儒”的徽商。徽州士绅是传播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时常讲学于各地会馆,倡导经国序民的社会治理理念,他们为本乡会馆志撰写序言时,亦为会馆注入了鲜明的导民向善意向。他们号召商人捐资、集资或抽厘,亦往往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动员作用,使商人阶层行走在“义利兼顾”的良性发展轨道上。徽商还积极为寄寓地保障事业投资,创建育婴堂、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民生工程,同时建立学校、戏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徽商在外地兴办的会馆、善堂等经常令徽州籍官员也引以为荣。如湖北的紫阳书院本身也是体系完备、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会馆;再以善堂为例,在江南地区就有上海徽宁思恭堂、扬州的恭善堂、杭州的惟善堂、江西的笃谊堂等。这种汇聚众力而建构的社会保障机制树立了徽州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也推动了本土和侨寓地区社会的有序化发展。

对于民众捐助社会保障事业,徽州官府多有旌表与奖励,从而在官方社会保障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得到民间社会的大量捐助和支持。各种民间力量参与社会保障建设,无疑减轻了官府的压力,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官府多给予民间组织以合法性的认可,给予备案,颁布告示禁绝地痞恶霸肆意侵扰,还给予“尚义”“义行”等旌表,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引导崇尚道义的社会风气。因此,这种官民协力共同支撑起来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比较稳定持久的力量。

在外地的徽州人群体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也有赖于徽州籍官员的护佑和支持,他们不仅用政治影响力来保护这些机构,还以捐助、为会馆善堂撰写楹联、碑文等方式引导其发展方向。徽州籍官绅和商贾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既积极倡导和捐资捐物,有参与管理,走出一条以商养学、以学出仕、商学共同反哺社会保障建设的道路,共同促进了徽州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摘编自王日根《历史上徽州的社会保障建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民间提供的社会保障比官方提供的范围更广,延伸更远,形成了良性发展模式。
B.儒家推崇的“慎终追远”与建立和谐人伦秩序等理念,推动了社会保障系统的运行。
C.随着徽州士绅和徽商向外发展,他们为寓居地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系统。
D.徽州的商人阶层坚持自觉地“义利兼顾”思想,创办了民生工程,丰富了文化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举朱熹被奉为乡士神之例,论证了徽州地区有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念。
B.文章站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强调了民间力量参与社会保障建设的重要意义。
C.文章从传播理念、动员商人等方面肯定了徽州籍官绅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D.全文从理论的支撑、财力与人力的支持等角度,阐释了历史上徽州的社会保障建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府保护民间组织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使这一体系具有合法性与一定的稳定性。
B.如果徽州没有向外发展的传统,徽商人士侨寓地区社会就难以得到有序化发展。
C.作为汇聚众力而建构的社会保障机制,徽商在外地兴办的会馆、善堂是具有身份认同意义的。
D.利用商学反哺共同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种成功之道可称之为徽州经验。
2021-09-08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