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91818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巨大影响也深刻地体现在越南的地名上。举凡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名渊源解释、地名别名等,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越南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南邻,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部。其北部的莱州、老街、河江、高平、谅山、广宁诸省与中国的云南、广西接界。历史上的越南长期臣服于中国,嘉庆八年(1803),清朝册封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嘉庆重修一统志》中记载:“先是,阮福映表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上谕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越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拉丁化的国名Vietnam,亦为此意。

秦朝立国之后,秦始皇不满足于现有七国旧土的疆域模式,在向北开拓匈奴领地的同时向南发展,派大军越过南方五岭占据了今天的闽粤桂等地。被新纳入中央王朝管辖的领土中,就包括了今天的越南北部地区(骆越)。当年的象郡是管理这块越北地区的上级单位,从行政上确立了中央王朝对越南北部的管辖权,来自秦和被征服六国的军民开始进入封闭的南方山区,找到了立足点,汉地文化就此传入。秦朝末年,历经长者赵佗在纷乱时期的暂时自立,但其本属秦国旧臣。百越诸地在各代南越王期间仍然吸收着中原文化,尤其是文字官制等高级行政工具得到了普及。当然,此时这里的中原文化已经有所本土化,和越文化逐渐融合。同时,南越领土也在不断地扩张。至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时,其领土已扩展至越南中部。经魏晋乱世,至唐王朝,因红河流域的大规模开发活动,其发达程度甚至比肩当时的珠江流域。但是随着唐末战乱,各节度使的自立,越南中北部逐渐脱离中原王朝控制,至北宋时期,已经事实上独立。虽然明朝初期一度恢复对越南北部的统治,但旋即丧失。虽然越北政治体系在事实上脱离了中央王朝,但是在文化体系发展方面,越南仍在进行汉文化的本土化继承。最典型的代表则是越南在东南亚设置的一套“小中华体系”,在朝贡天朝的同时要求其他国家来朝贡自己。

而在具体的地名上,越南借鉴中国的程度也不浅。值得一说的是安阳王【注】。“安阳”一词相传是古蜀国王子的称号,与中国的河南安阳并无什么关系,其名称来由的一种说法为越南境内的卡露河,因王城居其北侧,按照汉字文化圈的命名习惯,将其命名为安阳。也许是由于迁都的原因,越南有两处存有安阳王相关的遗址,一处是永福省麋泠县光明社,另一处是河内市东英县古螺社,后者在此建有安阳王庙。而越南境内的各种安阳地名,如永福省立石县安阳社、海防市黎真郡安阳坊、安海县安阳镇,足以见得“安阳”一词对越南的深远影响。“山南水北谓之阳”的命名规律,正是汉文化的常见遗存,对古越人便已经起作用了。中原王朝南下以后,在越南置郡县,留下了一些和我国目前行政区划名称“撞车”的名字。比如北宁省仙游县,与福建仙游“撞车”;太平省东兴县,则与广西东兴“撞车”。三国的孙吴政权对越南北部有着强有力的控制,并在此设置武宁县,与今天的江西武宁相同。西晋时期,设置南定县,后改为武安县,与河北武安相同。隋唐五代期间,这是中原王朝长时期大规模统治越北的最后阶段,曾设慈廉县、怀德县、新安州、安人县、武峨州等,而其中的新安州与河南新安同名。值得注意的是,唐朝的贞观年间曾设演州,至今仍留有演州县,这是越南唯一历时1200多年一直使用且基本未曾中断的地名。究其源头,有可能与河流命名法有所关联。有时越南也会出现同中原王朝一样,因避讳而进行改名的地名。这其中,有的是因为中原王朝的皇帝而改名,比如唐朝的龙渊县讳李渊之名改为龙编,又如越南自身的黎朝时期,因武宁县避庄宗黎维宁讳改为武江县。

上述提到的这些带有中国风味的地名,大多是等级非常低的地名,在越南当地也不见得每个人都会知道。但在越南,“撞车”的高等级地名也很多。首先就得说越南的首都,在历史上李朝效仿唐朝将其首都也称为长安,黎朝也效仿明朝设立应天府,阮朝则效仿清朝设立承天府。而今天的首都河内是越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难免让人联想到古代中国的“河内”,取“黄河北岸,殷商畿内”之意,大体位于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广义的河内包括今日广袤的豫北地区,而狭义的河内则专指沁阳。越南河内一词来源很明显也是受到了汉文化的命名原则影响。但是,这一词很晚才出现,中国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年,越南阮朝的明命帝以该地为陪都,因“城市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称为河内,并沿用至今。另一个则是太原。在中国,太原是山西省会城市,而在越南,不仅有太原市,还有太原省。中国的太原因太原盆地的“大原”而得名,而越南的太原则是在宋辽之时的李朝建立之时初次得名。除了像河内、太原、重庆这些地名与之“撞脸”外,还有其他知名地名也与中国“撞脸”,比如越南的河南省、山西市、西宁市、高平省、兴安省、平顺省等,都和中国有一些渊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名大多是因为与中国地名的命名方式结构性相似,才会充满浓郁中国风味乃至“撞脸”,并非完全的拿来主义,很少直接使用中国固有的地名进行复制。而且这些地名大多集中出现在红河流域附近,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地区;而在南部地区,由于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无太多的交集,仍然是一堆堆带有南岛语系纯正越南风味的地名,比如邦美蜀、芽庄、波来古、巴地头顿等。

(摘编自地球知识局、中国社会出版社《东南亚,一个复杂的世界》等)

【注】安阳王本名蜀泮或开明泮,原是古蜀国的王子,在秦国于公元前316年灭古蜀之后,辗转到达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自称为安阳王,建都于古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中华体系”指在朝贡中原王朝的同时也要求其他国家朝贡自己。
B.“安阳”一词既是古蜀国王子的称号,也是王城北侧河流的名字。
C.“河内”作为越南城市名,其命名明显受到汉文化命名原则的影响。
D.“拿来主义”的“拿来”体现在对中国固有地名不加改动的机械复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地缘关联与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区别名等各类地名均在不同方面烙下了汉文化的印记。
B.明朝初期之后,虽然越南北部在政治体系方面已经脱离了中央的实际控制,但是在文化体系发展方面始终未中断对汉文化的本土化承袭。
C.越南有时也会出现与中原王朝一样因避讳而进行地名改动的情况,有的原因是为避中原王朝的皇帝名讳,比如龙渊县讳唐朝李渊之名。
D.越南的高等级地名与中国地名“撞脸”的现象更多,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名与中国地名的命名方式在结构方面高度相似,并非直接使用固有的中国地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的“象郡”是管理越南北部地区的上级单位,从行政上确立了对越南北部地区的管辖权,中原军民进入带来了汉地文化。
B.在赵佗及各代南越王管理下的百越诸地对中原文化的营养进行了本土化继承,尤其是普及文字官制等高级行政工具。
C.追溯与河流有关的命名方法,可以以越南历史上唯一历时一千多年持续使用且基本没有中断的地名“演州县”为证。
D.如太原、重庆、河南省、山西市这些越南高等级地名与中国“撞脸”,很明显都是受到汉文化的命名原则影响。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而理想的实现必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世界普遍追求的新型文明,它必须是人的实践主体性造就的当代文明进路与生态改善积极成果的内在走向的一致性状态。在技术实践上,生态文明不可能采取消极的环境保护方式,将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隔绝,而是需要有一种将人的自由自觉实践发展和生态改善高度一致的方式,这就是“生态支持”。
生态支持的人的实践主体性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的实践主体性有根本区别。生态支持要求人不再对自然进行统治,而是按照自然界的生态要求来改善生态。其人的实践主体性体现在对生态多物种权益的呵护,对生态价值的责任担当,对生态环境的积极的建设和改善,按照生态美的规律来造型。人的生产和生活不再是无度的,过度生产和过度需求都将被摈弃。生态支持的实践方式是绿色的、生态的,绿色实践和生态实践构成了生态文明积极进步的历史基础。为此,生态支持首先是对以往人们对自然榨取、统治、奴役等实践态度的摈弃,也是对以往资本化逐利生产生活方式,比如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夸耀性消费的摈弃,更是对傲慢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摈弃。
在生态支持基础上,人们在绿色生产-生活体系中将自己重新纳入一个与自然生态良性互动的完整体系中。人们可以让绿进沙退,改善荒漠;人们可以抚养濒危物种,以大量繁殖来抵御物种消失的厄运,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世界;人们可以按照生态规律改善生活环境,使天蓝地绿水净气清;人们可以不断利用基因工程,使千万年前自然灭绝的物种复活,不断再现大自然所不能的过程;人们可以在所有生态化的实践中发展人类事业,并让人类得到最好的享受,成就新的幸福生活。
人类只要向生态化方向释放自己的实践潜能,就可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生态支持表明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回报是积极的,生态支持的回报就是生态服务。我们需要一个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这一支持和服务不仅是宜居的、审美的,而且是产业的和经济的。只有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才能持续地激起人类投入越来越多的生态实践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而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也只有在积极的生态实践投入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竭泽而渔是传统实践方式的基本特征,不可再生的资源被无情榨干之后,生态支持不可持续,人类自己必然面临生存危机,因此生态支持一定是建立在生态实践基础上的良性循环系统。人类只有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境界;而只有主要部门和地区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人类才能建立生态文明,我们也才能实现生态建设的美好的中国梦。
(摘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要求人的发展与生态改善必须具有同向性,不可把文明与生态对立起来。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
B.生态支持就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改善高度一致的要求,用自己积极的实践方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方式。
C.人们既可以依靠自然自发修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通过遏制人的生存和发展来保护环境,这就是“生态支持”。
D.工业文明时代人们按照自己的要求改善生态,生态支持要求实践主体不再对自然进行统治,但要继续发挥人的实践的自觉性。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环境保护,而是需要人们积极的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没有生态支持的实践形态,生态文明就难以建立。
B.生态支持的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对生态多物种权益的呵护,对生态价值的责任担当,按照生态美的规律来造型等。
C.人们摈弃以往资本化逐利生产生活方式,比如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夸耀性消费等,也是生态支持的人的实践主体性的体现。
D.生态支持的实践方式是绿色的、生态的,所以人们就会放弃竭泽而渔的传统的实践方式,不可再生的资源就不会被无情榨干。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的生存发展在自觉帮助生态的优化中、在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中得到实现,那么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家园是可以建成的。
B.人类向生态化方向释放自己的实践潜能,可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如可以使天蓝地绿水净气清,成就自己的新的美好的幸福生活。
C.积极的生态支持,最终使生态不断改善而为人的发展和幸福提供优质服务,“封山育林”、各种“保护区”正是积极的生态支持的实践。
D.人类只有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境界,否则人类自己必然面临种种难以应对的生存发展危机。
2016-11-18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大多数青少年每天要查看手机150次,也就是说,每6分钟一次。把这些时间加在一起,他们一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7小时。该死的7小时!这还是排除了他们在学校和做作业的时间!我们的孩子使用科技产品,可以说是在不断被鼓励中使用的。来往于四五个打开的应用程序,不用脑子地滚动着取之不尽的信息,背景也许是正在直播中的篮球比赛。毫无疑问,这对他们发育中的大脑来说是不健康的。这意味着他们的大脑总是在忙个不停,这会使他们趋于被动反应和神经质,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焦虑不安。有智能手机在手,他们中的很多人从不需要记住任何东西,不需要提出一个新点子,也不需要考虑怎么摆脱无聊,甚至不需要学习坐下来放空自己

新的研究甚至表明,智能手机和电子屏幕有可能改变孩子大脑的结构和功能。2019年,美国医学会出版的杂志《儿科》发表了一份令人担忧的研究,通过对大脑的扫描显示初学走路的孩子如果在屏幕前的时间过长,大脑中的髓鞘形成水平会比较低,或者说会脑白质异常。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他们的读写能力与语言能力也比较低。髓鞘(因为颜色发白,常被称为脑白质)是形成于神经细胞轴突周围的一层脂肪性绝缘组织。就像包裹电线的绝缘层一样,髓鞘起着保护神经元的作用,能够帮助神经信号更快速、更精准地传导。在宝宝出生后18个月左右,连接布鲁卡语言区和威尔尼克语言区的神经通路开始充分髓鞘化。这两个语言区作为两个关键的皮质区,分别主导着人类语言的产生与对语言的理解。事实上,孩子整个的认知功能都取决于他们大脑中髓鞘结构的完整性。当髓鞘太薄或遭到破坏时,神经信号就不能正常地进行传导;神经信号的传导就会变慢,甚至停止,由此引发心理健康、行为以及神经病学方面的问题。伴随着科技产品使用而来的,是无数的可能性,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孩子,摧毁他们想要沟通、独立的意识,甚至摧毁生育的基本生理驱动力。

2010年,苹果平板电脑发布后不久,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被问到他的孩子们对这个新装备怎么看。乔布斯告诉记者尼克·比尔顿,他们还没有用过,他和妻子限制孩子们在家使用科技产品的时间。比尔顿十分惊讶,他又采访了硅谷的其他一些高管。他发现绝大多数高管对他们的孩子接近科技产品这件事,都采取了要么禁止、要么严格限制的态度。比尔顿的结论是:这些科技公司总裁看上去似乎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最近说,他禁止他的侄子使用社交媒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规定他的孩子们在14岁之前不能拥有智能手机。

我们的孩子怎么就成了这些电子产品的奴隶了呢?这些东西本该解放我们、连接我们,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体验生活,去享受和我们所爱的人共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精心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很多科技公司的目标似乎正是阻止人们之间的互相沟通。看谁能提出最具吸引力的通告,看谁能想出最巧妙的点子,让我们频频查看手机,这似乎已经成了一场竞赛。这就是存在于科技注意力经济背后的驱动力:那些看上去是创造出来为你提供帮助的免费应用程序、社交网络或搜索引擎实际上旨在获取你的数据,因为它可以被打包出售,这是目前一项年收入超过数万亿的产业。

所有这一切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孩子的电子产品正在偷走他们的时间,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他们的生命。他们在电子屏幕前度过的每个小时,本应该在户外撒欢,和同龄人交往,观察周围的一切并从中学习;这都是同真实世界的交流,它们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我治疗过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限制他们使用社交媒体,他们的反应十分强烈,甚至采取了诸如暴力威胁、离家出走、割腕自杀等方式。一个男孩子曾将他妈妈关在地下室三天,这样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玩一款新电子游戏了。

电子产品是如何吞噬孩子们的生命的?也许下表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神经化学物质类型

功能及特点

在屏幕前时间过长的影响

多巴胺驱动积极性,回馈以及时、短暂的愉悦感渴求大量的多巴胺,更加依赖电子产品
皮质醇让人体产生被攻击的感觉,使人作出反应逃离危险分泌大量皮质醇,触发压力反应
内啡肽给人安宁或愉悦感。在有氧运动、大笑和亲密行为等活动中得以释放
催产素带来安全及被爱的感觉。在共享的人际体验中得以释放减少自然释放
血清素产生满足感、幸福感与自豪感,驱动人去创新。在体育运动、积极的社会交流、晒太阳等活动中得以释放

(摘编自希米·康《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张晶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可来往于多个打开的应用程序、不动脑地滚动着无尽的信息,且伴随着直播视频,他们使用科技产品处于不断被鼓励的状态。
B.比尔顿的结论“这些科技公司总裁看上去似乎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科技产品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C.文章第四段“事实证明这是一种精心设计”一句,“精心设计”指的是很多科技公司都以阻止人们之间的互相沟通为竞争的目标。
D.孩子们需要同真实世界进行交流,如户外撒欢、和同龄人交往,观察周围的一切并从中学习,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至关重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正在发育的大脑需要有适当放空的时候,长时间的刷屏会使他们趋于被动反应和神经质,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焦虑不安。
B.在宝宝出生以后18个月左右,连接两个语言区的神经通路开始充分髓鞘化,这可以解释2019年美国《儿科》杂志发表的研究结论。
C.心理健康、行为以及神经病学方面的问题,是由大脑髓鞘异常,神经信号不能正常进行传导引发的,而长时间的刷屏是罪魁祸首。
D.“该死的7小时!”“电子产品的奴隶”“吞噬孩子们的生命”,可见作者对科技产品带来的青少年健康问题忧心忡忡,愤恨不已。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A.随着电子设备的可穿戴化趋势,可以预料到算法、程序、网络将会丝毫不漏的嵌入24小时生活,甚至嵌入到身体内部,与我们密不可分。
B.计算机专业教授卡尔·纽珀在《数字极简主义》一书中提供了一个为期30天的练习,可通过一个月的时间找回自己对于科技的主动权。
C.被誉为“AI教父”的谷歌前副总裁Hinton曾说,微软和谷歌的剧烈竞争,美国和中国的全球竞争可能最终导致AI对人类的威胁成为现实。
D.当今时代,商家“争抢”甚至“窃取”价值堪比石油的数据,企业则利用“算法”挖掘分析用户的数据,以精准“推销”产品、谋划产业布局。
4.文中那个把母亲关在地下室的男孩显然对游戏成瘾,请用神经化学物质的相关知识对其上瘾的生理机制进行简要分析。
5.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电子产品正在吞噬孩子们的生命?
2023-10-05更新 | 1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

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正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水平的高下,不仅要看诗歌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是否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来的内容。
B.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而诗家语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C.《春日忆李白》借暮云春树表达对好友的思念,《感遇》以丹橘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它们都是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
D.中国传统美学认为那些画意与深远境界相结合、富有神韵的作品应受到推崇,而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作品则算不上佳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体采用总分结构,第一段提出本文的观点,即“诗的语言可以表达无穷之意”。
B.文章从言简意丰、使用象征、创设意境三个维度,逐层对观点展开论述,脉络清晰。
C.第三段列举《感遇》《终南别业》两诗为例,旨在论证中国古典诗中象征有两种类型。
D.文章使用了大量的引用论证,如古今名家的观点等,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语言和非诗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具有传统诗论所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而非诗的语言则不具备表意性。
B.诗的艺术性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特殊性,诗歌中的实情实景,借助语言的诗性指向一个没有说出的而读者能心领神会的境界。
C.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由此可见,诗的语言具有显与隐的双重美学特征。
D.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第一个“象”“景”指诗歌表面所写的景象,而后两个则指语言文字未说出的情趣和意境。
2020-03-05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