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91821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赧王)三十一年,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齐王出亡之卫,卫君避宫舍之,称臣而供具。舍食皆备,而齐王不逊,卫人侵之。齐王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淖齿欲与燕分齐地,乃执湣王而数之曰: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曰:知之。”“赢、博之间,地坼及泉,王知之乎?曰:知之。”“有人当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则闻其声,王知之乎?曰:知之。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诫焉,何得无诛!遂弑王于鼓里。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极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是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B.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C.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D.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贬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黜”含义相同。
B.飨,文中是犒劳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含义相同。
C.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后来引申为帝王所居之处,朝廷。
D.匹夫,泛指平民百姓,普通人;也可指逞勇而无谋的人。文中的意思是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联军打败齐军。剧辛认为这是他国帮助的结果,应做长远打算,尽快攻取边境城池。
B.乐毅没有采纳剧辛建议,而是率领军队逼走了齐湣王,攻入临淄,抢夺宝器运回燕国,最终占领了齐国全部土地。
C.齐湣王态度傲慢不逊,被卫国人攻击,只好赶赴邹地和鲁地,却又因面带骄色,不被收留接纳,最后只得投奔莒。
D.救援齐湣王的楚将淖齿想与燕国瓜分齐国的土地,于是抓住齐湣王,数说他面对警告不知悔改,在鼓里杀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5.乐毅坚持深入进军齐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令人谓燕太子曰:“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百姓恫恐。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齐王不听。已而燕人叛。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是岁,齐宣王薨,子湣王地立。

(节选自《资治通鉴·赧王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B.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C.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D.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万乘,原指一万辆兵车。战国时,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
C.《书》,又称《尚书》《书经》,与《诗》《礼》《易》《春秋》合称“儒家五经”。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可是王室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国将军市被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原本与太子平合谋要一起反抗子之,但是发现不能攻克子之时,就反过来攻打太子平。
B.燕国发生内乱之时,齐国趁机攻打燕国,但是燕国的士兵都不做抵抗,连城门都不关闭。可见燕国军民都渴望由齐王来统治自己的国家。
C.齐王认为自己攻占燕国是得到上天的庇佑,因为双方都是万乘之国,而齐国仅用了五十天就攻下了燕国,这不是单凭国力强盛可得到的。
D.孟子认为是否要去消灭一个国家不是由国君或上天来决定的,而是看百姓是否愿意“箪食壶浆”来迎接其他国家的军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
(2)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5.孟子认为“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犯错是不一样的。请简要概括。
2022-10-09更新 | 1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贾复南击召陵、新息,平之。后部将杀人于颍川,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为其所陷,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曰:“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贾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结友而去。

马援往观公孙述。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卫于陛以延援入,又会百官于宗庙,礼飨甚盛。述意欲授援以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援奉书洛阳。援初到,良久,中黄门引入。帝在宣德殿南庑下,但,坐,迎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间,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曰:“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帝在鲁,闻耿弇为张步所攻,自往救之。未至,陈俊谓弇曰:“剧虏兵盛,可且闭营休士,以须上来。”弇曰:“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乃出兵大战。自旦及昏复大破之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巨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收得辎重二千馀。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旦及昏/复大破之/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巨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
B.自旦及昏/复大破之/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巨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
C.自旦及昏/复大破之/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巨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
D.自旦及昏/复大破之/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巨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B.帻,古代的一种头巾,古时男子用于包裹鬓发、遮掩发髻,常在冠下或单用。
C.顿首,《周礼》所载九拜之一,引头至地,稍顿而起,用于文中表示轻视而随意。
D.辎重,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和生活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寇恂得罪了贾复,贾复记恨他,寇恂把蔺相如以国家为重的事迹作为范例,主动回避,光武帝为二人调解矛盾,让他们重归于好。
B.马援前去拜见同乡好友公孙述,公孙述没有吐哺相迎,而是像木偶一样,马援因此认为公孙述不能让天下士人向他叩头。
C.光武帝看出马援不是刺客,而只是个说客,笑脸相迎,平易地接见了马援,相比公孙述,马援认为光武帝才真正具有天子风度。
D.光武帝听说耿弇被张步攻击的消息,亲自前去援救,耿弇认为臣子应当杀牛备酒等待百官,而不是把盗贼匪徒送给君王,于是出兵大战。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
(2)述盛陈卫于陛以延援入,又会百官于宗庙,礼飨甚盛。
5.马援认为光武帝刘秀“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刘秀真正具有天子风度的?请从文本中找到依据。
2023-02-09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上悦。

十二年三月,辛亥,著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许。丙子,以皇孙生,宴五品以上于东宫。上曰: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皆赐之佩刀。

上谓征曰:朕政事何如往年?对曰:威德所加,比贞观之初则远矣;人悦服则不逮也。上曰: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对曰:陛下往以未治为忧,故德义日新;今以既治为安,故不逮。上曰:今所为,犹往年也,何以异?对曰:陛下贞观之初,恐人不谏,常导之使言,中间悦而从之。今则不然,虽勉从之,犹有难色。所以异也。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云:‘赏太厚。’陛下云:‘朕即位以来,未有谏者,故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司户柳雄妄诉隋资,陛下欲诛之,纳戴胄之谏而止。是悦而从之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谏修洛阳宫,陛下恚之,虽以臣言而罢,勉从之也上曰: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有删改)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吴王恪出畋猎               数:计数计划
B.岂得独万纪                  罪:治罪处罚
C.邓世隆请集上文章        表:上表上奏
D.绳纠缪,魏征之功也     愆:罪行错误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事A可闻B欤C对曰D陛下E昔F欲G杀H元律师I孙伏伽J以K为L法M不N当O死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十一年”与“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都运用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始于汉武帝,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重大事件,君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B.削户,削减官员们曾经被封赏的户数以示惩戒。古代封赏有千户侯、万户侯的说法,一般是诸侯、功臣,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地或食邑。
C.“十二年三月,辛亥”中的“辛亥”是与“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与妻书》)中的“辛未”一样,都是用干支法来纪年的。
D.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借指太子本人。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多由嫡长子担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在儿子打猎损害百姓利益被柳范弹劾后,迁怒于侍奉、教导儿子的长史,柳范责问为何不处罚房玄龄,当面冒犯太宗。
B.太宗善辨臣子进言对德政的作用,所以悦柳范而拒邓世隆,他对自己的言辞也有认识,有益的将会记入史书,无益的不劳文集。
C.魏征认为,太宗厚礼封赏孙伏伽可以引导臣子进谏;太宗接受了他人谏言,没有处死虚报资历的司户柳雄是乐于听谏的表现。
D.太宗在孙子的宴会上不忘向魏征询问意见,魏征认为贞观之后,臣子虽然顺从太宗勉强进言,但是脸上已经有为难的神色。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
(2)陛下恚之,虽以臣言而罢,勉从之也
2023-07-29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