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1919261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寄元宗简

张籍

秋堂羸病起,盥漱风雨朝。

竹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

街径多坠果,墙隅有蜕蜩。

延瞻游步阻,独坐闲思饶。

君居应如此,恨言相去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用“秋”点明时间,用“风雨”点出环境,以“羸病起”表明了自己的状态。
B.三、四句是景物描写,写竹影疏涩、榆叶飘落,“冷”和“暗”字凸显了环境的凄清。
C.五、六句写小路上掉下了许多果子,墙角里有蝉蜕下的壳,照应了前面“风雨”二字。
D.七、八句写诗人外出,但家人以其病方愈阻拦,只好回家静坐思念朋友,“闲思”实不“闲”。
2.本诗最后两句富有特色,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舍

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注】①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诗歌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成大之诗善于在首联渲染气氛,为全诗的主题作好铺垫,本诗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B.本诗首尾呼应,中间的几组跳跃性镜头:筑场、儿童……看似不相统属,实则一线贯穿。
C.本诗和《插秧歌》相同点颇多:均为五言律诗,均反映农村生活,表现劳动艰辛的主旨。
D.尾联前句直抒胸臆;后句以景结情,金黄的稻子直铺天边,凸显了水稻丰收在望的场景。
2.请简要分析本诗中间两联的表达效果。
2022-03-07更新 | 1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①不住鸣。惊回千里梦②,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③松竹老④,阻归程⑤。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①寒蛩(qióng):深秋的蟋蟀。②千里梦:指梦回中原。③旧山:故乡。④松竹老:喻北方人民充满焦急的渴盼与等待。⑤归程:喻指收复失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然而却被寒蛩惊扰,梦回现实。
B.上阕后三句写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愤。
C.下阕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D.本词与作者另一首作品《满江红》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
2.你认为本词下阕“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具体包含了那些内容?请结合全词概括作答。
2022-02-26更新 | 15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金山寺(节选)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注】①金山寺:古寺名,在今江苏镇江西北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②我家江水初发源: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③中泠:泉名,在金山西北。④石盘陀:该处山石形状怪异多姿,如同盘陀般堆积而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游直送江入海”写“人送江水”,笔调新奇。江水波浪迭起,正是诗人经历的写照。
B.三至六句,有诗人对登临所见景象的描绘,景象阔大,意境雄奇。
C.最后两句呼应首句“我家”,诗人登上山顶遥望家乡,看见青山密布,赞叹景色之美。
D.这首诗以“江”贯穿首尾,“乡思”是诗人极力渲染的内容,诗歌将写景、咏怀融为一体。
2.这首诗的三至六句虚实结合的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
2023-11-18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