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张九龄(678-74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9256130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②芊蔚,草木茂盛。③朱蕤,红色的花。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诗“幽独空林色”一句,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幽独”也正是诗人孤高的自我写照。
B.陈诗“迟迟”“袅袅”二词分别形容“白日”“秋风”,写出白天渐短、秋风吹拂的特点。
C.张诗的一、二句对仗工整,“葳蕤”点出兰草迎春勃发之势,“皎洁”突显秋桂高洁之质。
D.张诗的三、四句,写山中隐者听说林中花木盛开,兰桂齐芳,又适逢佳节,心中颇为欣喜。
2.两首诗都写到了兰花,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作答。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崴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苹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古风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注]①《感遇十二首》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②《古风》大约作于李白应诏人长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一些人的挑拨,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诗首联对偶整齐,写出了兰桂的特点。
B.张诗用“谁知”一词,只为表明“林栖者”是少人知晓的隐居山林的名士。
C.李诗中的兰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虽有香气却无清风助力。
D.两首诗语言质朴,用词贴切;诗意温雅深邃,耐人寻味。
2.这两首诗中,兰的共同点是什么?
3.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07-10更新 | 2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各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张九龄,字子寿,唐玄宗时名相,也是著名诗人。盈手:满手。  竟:整。  遥夜:长夜。

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同望着一轮明月。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丝毫不露痕迹。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怨”, 因“思”生“怨”, “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竟夕”, 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具体描绘了诗人因为要看明亮的月光,所以吹灭了蜡烛,之后觉得露水凉,就把衣服披上的寂寥形象。独自看月的情景下,相思之情更为浓重。
D.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思念之切。
2.此诗的首联可谓千古名句,请从内容和艺术特点两方面进行简要的赏析。
2017-12-07更新 | 8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迫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离开家乡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步伐,久久不忍离去。
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2.有人说,张九龄《望月怀远》的前两联,都是从《春江花月夜》化用而来,请结合《春江花月夜》全诗,简要阐释张诗前两联是如何化用的。
2023-11-01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