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92887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上之为临淄王也,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皆有宠。及即位,幸武惠妃,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阼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昔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立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这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B.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C.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D.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庙社,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社本义指土地神,两词连用在文中指国家。
B.至尊,最尊贵,最崇高: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文中指皇帝。
C.践作,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作阶,践阼指走上主位,意为登基。
D.炀,为谥号,是后世给隋炀帝的评价,此号指炀帝如日光耀世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玄宗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张九龄认为宰相一职极为重要,关系国家命运,李林甫任宰相会为以后埋下隐患,这暗示出李林甫的人品。
B.针对唐玄宗废太子一事,张九龄和李林甫表现不同。张九龄极力反对,当面列举史实,指出废太子的危害,而李林甫却在背后献言。
C.张九龄始终如一,惠妃私下里以官位引诱他,让他在废立太子一事上出力,被他严辞拒绝,他将惠妃之事告诉皇上,太子得以保全。
D.李林甫和张九龄不睦,他常在皇上面前诋毁张九龄,使皇上和张九龄产生隔阂。张九龄因严挺之之言贬谪萧炅,又招致林甫的怨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2)昔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
5.中书侍郎严挺之和张九龄在品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严挺之的言行进行分析。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渔猎为事。居乡里,见班(通“斑”)白提挈者,必代之(必定代为效劳)。性好施惠,家无蓄积。隋大业末,有贼帅左才相,自号博山公,子通归之,以武力为才相所重。有乡人陷于贼者,必全护之。时诸贼皆残忍,唯子通独行仁恕,由是人多归之,未半岁,兵至万人。才相稍忌之,子通自引去,因渡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子通拥其余众奔海陵,得众二万,自称将军。

初,宇文化及以隋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子通率师击之。棱南求救于沈法兴,西乞师于杜伏威,二人各以兵至,伏威屯清流,法兴保杨子,相去数十里。子通纳毛文深进计,募江南人诈为法兴之兵,夜袭伏威。伏威不悟,恨法兴之侵己,又遣兵袭法兴。二人相疑,莫敢先动。子通遂得尽锐攻陷江都,陈棱奔于伏威。子通入据江都,尽虏其众,因僭即皇帝位,国称吴。

丹阳贼帅乐伯通率众万余来降,子通拜尚书左仆射。更进击法兴于庱亭,斩其仆射蒋元超,法兴弃城宵遁,遂有晋陵之地。获法兴府掾李百药,引为内史侍郎,使典文翰;以法兴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使掌礼乐。由是隋郡县及江南人士多归之。后伏威遣辅公祏攻陷丹阳,进屯溧水,子通击之,反为公祏所败。子通东走太湖,鸠集(聚集;搜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

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逼之战于城下军复败子通穷蹙请降。伏威执之,并其左仆射乐伯通送于京师,尽收其地。高祖不之罪,赐宅一区、公田五顷,礼赐甚厚。及伏威来朝,子通谓伯通曰:“伏威既来,东方未静,我所部兵,多在江外,往彼收之,可有大功于天下矣。”遂相与亡,至蓝田关,为吏所获,与伯通俱伏诛。

(节选自《旧唐书·李子通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逼之战于城下/军复败/
B.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逼之/战于城下/军复败/
C.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逼之/战于城下/军复败/
D.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逼之战于城下/军复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可以表示年份,“大业”是隋炀帝杨广的年号。
B.“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隋朝时有时指的是湖南、湖北一带。
C.“僭”,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这里指子通冒用隋朝皇帝名义。
D.北魏至唐实行均田制,均田中包括公田和私田,此外,国家还保留一些公田和屯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通乐善好施,待人宽厚仁慈。他靠打鱼捕猎为生,虽然贫穷,但喜欢周济别人。后来依附左才相,他不像群盗那样凶暴残忍,很多人都来归附他。
B.子通采纳妙计解围,顺势占领江都。杜、沈进军解陈棱江都之危,他招募江南人伪装成沈法兴的士兵攻打杜伏威,使他们互相猜疑,得以攻克并占领了江都城。
C.子通任用降将,此举深得民心。打败沈法兴后,他任用了沈法兴原来的重臣,隋的郡县和江南士人知道后多来归附,此后所向无敌,攻下吴郡后建国定都。
D.子通兵败投降,企图再起被诛。子通兵败投降,高祖没有治他的罪,还给他很多赏赐。杜伏威入朝后,李子通认为自己还能东山再起,最后事败被处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相稍忌之,子通自引去,因渡淮,与杜伏威合。
(2)子通东走太湖,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
2021-03-11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越者,昌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丛长安来道见彭王 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节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注】①青衣:县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B.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C.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D.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都邑、城市,古时也是行政区划名、县的别称,也指国、国都等。
B.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地位高于丞相。
C.让,文中指责问、责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其言不让”的“让”相同。
D.廷尉,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越曾结伙为盗,少年劝他效仿陈胜起义,他并无此想法,成为首领后,杀一儆百,确立了威信。
B.彭越帮刘邦攻楚,被任命为魏国相国,后又断绝楚军后援粮草,攻下很多座城池,被封为梁王。
C.汉高祖率兵讨伐陈豨,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发怒,派人责备他。
D.彭越害怕汉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是彭越并未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
(2)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5.彭越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最后为何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2023-08-15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论曰: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慨波荡而从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至于子伏其死母欢其义。壮矣哉!子曰:“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慨/波荡而从之
B.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慨波荡而从之
C.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慨/波荡而从之
D.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慨波荡而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仪”,古代指官家的礼仪,这里指属下官员拜见上司的礼节。
B.“辟”,聘请,任用,这里指的是用为掾属。此处用法与“辟邪说”的“辟”不同。
C.“中常侍”,汉代宦官的一种官职,举行典礼时引导宫中事务,掌有实权。
D.“督邮”,郡守的重要属官,职务是督察属县邮政,兼司狱讼、捕亡等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立志除恶,能够震慑不法官员。冀州出现饥荒,动荡不宁,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巡行查办,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弃官而逃。
B.范滂节操高洁,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范滂虽按下属常规的礼仪参拜陈蕃,但内心渴望陈藩阻止自己行礼;未获优礼后范滂愤而弃官。
C.范滂嫉恶如仇,对亲故亦不徇私情。范滂担任功曹时,唐衡请托太守宗资任用名声不佳的李颂为吏,范滂却极力阻止对外甥的任命。
D.范滂大义凛然,坦然接受灭顶之灾。面对奸党的迫害,范滂不愿牵累吴导,主动到监狱投案,也拒绝了县令郭揖一起逃亡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2)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2022-11-10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