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4 题号:1943857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公讳琯,字子律,宁州真宁县人。其先为邠宁望族,世以学著。

公始以郊祀恩入官,调赣州会昌县主簿。未几,以材选摄事信丰令。信丰俗悍,输赋率不以时。吏计穷,即以民拒官为言。公曰:“岂有是哉!”驰至近村,憩僧庐中,以善言招其乡之为士者及父老,与之酒食,从容曰:“税赋岂可终负,然已失时,姑使吾得十七藉手,若何?”更相告,即日皆集如约。

民有诉一冤死而十年不见理者,诉于提点刑狱马公大同。马公以属公,公阅其狱,得其死状,实以斗殴,非震也。公曰:“罪固有所归。然岁月久,屡更赦令,当从末减。”马公强果自信,下吏莫敢与争,公独不为屈。又有讼者,马公直判委公勘某罪公力陈其不可马公皆霁威严如公请,识者两善之。公每白事,姓名岁月,及事之名数曲折,皆成诵在口,无一遗者。马公始亦疑,因强记一条验之牍皆合,乃大叹服,自谓不

调常德府武陵县丞。绍熙中,武陵大水,犯县城,不没者三版,门不得阖,水且入城。公时方摄县,亟命实土于布囊以窒门。俄而水定,乃设方略,募舟救民,且亲载粟,户给之,泥行露宿无所惮。

知隆兴府奉新县。县有营田,征赋比他为最薄,民竞耕之。久而营田罢,以鬻于民,履亩取税,比旧已增,俄而复命折粟帛以缗钱,民皆破家不能输。令屡以病告,不见听。公力请,又不听,则欲弃官去。会帅张公枃来,是公言,始奏蠲之。兴除利害,劝农桑,筑陂防,兴学校,不可胜载。进将作监主簿,太府寺丞。

方公在朝,子右史舍人翱翔三馆,俄擢从班,父子相望于班列中。客至门见公,闻国朝故事后生所未闻者,人人餍足。

(节选自《渭南文集校注·卷三十八》)

【注】①藉手:借助他人之力。②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③三版:古代筑墙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马公直判A委B公勘C某罪D公力陈E其不可F马公皆霁G威严H如公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族,旧指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本文中指张琯祖先的家族在邠宁非常有名望。
B.“世以学行著”的“行”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感吾生之行休”的“行”意同。
C.“乃大叹服,自谓不逮”的“逮”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不同。
D.班列,文中指朝班的行列。张琯和他的儿子一起在朝廷做官,同处于朝廷的班列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琯处理一件十年前的案件时,认为应该从轻论罪或减刑,与提点刑狱马大同意见不相合,但他始终坚持己见不屈服。
B.张琯回复职事时,能把事件中人的姓名、事件的复杂情形等如背诵一样列出,无一遗漏,上司马大同验证后惊叹佩服。
C.张琯作为县丞代理武陵县事务,在县城遭遇大水后,指挥百姓用布袋盛土堵住城门防水,水退后身先士卒救助百姓。
D.张琯任奉新知县期间,因营田制度改变,百姓无力缴纳赋税,他在向上请愿不被允许后准备辞官,幸得张枃帮助得以解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至门见公,闻国朝故事后生所未闻者,人人餍足。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5.简要概括信丰县的赋税得以快速收缴的原因。
【知识点】 陆游(1125-1207)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节选自陆游《放翁家训》)

材料二:

告俨、俟、份、佚、佟诸子: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节选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注释】①四友:孔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四人。②二仲:指汉代的两位隐士羊仲、求仲。③莱妇:老莱子的妻子。春秋时楚国的老莱子,在蒙山之南隐居躬耕。楚王用重礼来聘请他做官。他的妻子竭力劝止他说:“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老莱子便与妻子一起逃隐于江南。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训以宽厚恭谨A勿令与B浮薄者C游处D自此E十许年F志趣G自成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学,泛指先秦时期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靡,文中意为“没有”,与《曹刿论战》中的“望其旗靡”和《氓》中的“靡有朝矣”的“靡”字意义相同。
C.败絮,原指破棉絮,后引申为内在的才能或品质不足。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败絮”就取其引申义。
D.没齿,古人认为动物和人的牙齿掉落意味着衰老,原句与成语“没齿难忘”中的“没齿”都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认为世风日渐败坏,令人担忧的事很多,虽然自己已年老将死,也绝不再出来做官,但还是对子孙后代有诸多期许。
B.陆游认为才气过人的年轻人最容易误入歧途,做父母兄长的不可以以他们的才气为喜,应当以之为忧,并经常对其加以约束。
C.陶渊明性格刚直,又无逢迎取巧之能,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辞去官职,致使孩子们从小就过着贫穷饥寒的生活。
D.陶渊明列举鲍叔和管仲、归生和伍举等人的事例,劝告家族后人要效仿名士,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来成就功业。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
(2)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5.请概括陆游、陶渊明二人对家族后人的要求有何异同。
2024-02-16更新 | 9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少时尤苦贫,革带,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尝作新襦,积钱累月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以大坏。藜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丈夫哉!

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载             令:美好
B.革带                 敝:破旧
C.藜藿                 厌:满足
D.毋使仓有告       匮:缺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辱先人                            钟磬置水中
B.积钱累月能就                  羝乳得归
C.有陷于危辱之地               何谓阁子也
D.贫穷至廉耻不顾               幼孩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4.下列句子全都符合陆游所说“常成于困约”的一组是(     
①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②终身未尝为越产
③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④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⑤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     ⑥沦于市井、降于皂隶
A.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
B.叶氏家训告诫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
C.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
D.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士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
6.翻译。
(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
(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7.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
2023-06-24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学必本于书。一卷之书,初视之,若甚约也。后先相参,彼此相稽,本末精粗,相为发明,其所关涉,已不胜其众矣。一编一简,有脱遗失次者,非考之于他书,则所承误而不知。同字而异诂同辞而异义书有隶古音有楚夏非博极群书则一卷之书殆不可遽通此学者所以贵夫博也自先秦、两汉讫于唐、五代以来,更历大乱,书之存者既寡,学者于其仅存之中,又卤莽焉以自便,其怠惰因循,曰吾惧博之溺心也,岂不陋哉!故善学者通一经而足,藏书者虽盈万卷犹有憾焉。而近世浅士,乃谓藏书如斗草,徒以多寡相为胜负,何益于学?

昭武朱公敬之,粹于学而笃于行,尊所闻,行所知,亦无于为儒矣。然每悒然自以为歉,益务藏书,以栖架、藏于椟为未足,又筑楼于第中,以示尊阁传后之意,而移书嘱予记之。

予闻故时藏书,如韩魏公万籍堂、欧阳兖公六一堂、司马温公读书堂,皆实万卷,然未能绝过诸家也。最擅名者曰宋宣献、李邯郸、吕汲公、王仲至,或承平时已丧,或遇乱散佚,士大夫所共叹也。朱公齿发尚壮,为世显用,且淡然无财利声色之奉,倘网罗不倦,万卷岂足道哉!予闻是楼,南则道人三峰,北则石鼓山,东南则白渚山,烟岚云岫,洲渚林薄,更相映发,朝暮万态,公不以登览之胜名之,而独以藏书见志,记亦详于此而略于彼者,盖朱公本志也。

(节选自陆游《万卷书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字而异/诂/同辞而异/义/书有隶/古音有楚/夏非博极群书/则一卷之书/殆不可遽/通此学者所以贵夫博也
B.同字而异诂/同辞而异义/书有隶古/音有楚夏/非博极群书/则一卷之书/殆不可遽通/此学者所以贵夫博也
C.同字而异/诂/同辞而异/义/书有隶古/音有楚夏/非博极群书/则一卷之书殆/不可遽通此/学者所以贵夫博也
D.同字而异诂/同辞而异义/书有隶/古音有楚/夏非博极/群书则一卷之书/殆不可遽通此/学者所以贵夫博也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亦无于为儒者                           苍山雪。
B.以栖架、藏于椟为未足             青,取之于蓝,而青
C.最擅名者                                 皆出于此乎
D.为世显用                                 其破荆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以“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设喻,用以说明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没什么差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
B.陆游认为,初读一本书会觉得简单,然而经过对不同书本的查考,常会有新的发现,也能纠正一些沿袭的谬误。
C.许多求学之人会以“书读得太多就会迷失本心”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怠惰守旧,在陆游看来,这是十分浅陋的。
D.朱敬之致力于藏书,在家中建起藏书楼后还特地赠书给陆游,请他写文章记录,并打算将陆游的文章传给后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故善学者通一经而足,藏书者虽盈万卷犹有憾焉。
5.两则文本都论及“学”,其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3-05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