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194386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赋

陆游

夜窗搔首发鬅鬙,病不胜衣倚瘦藤

堪笑颜回忍饥面,常依韩愈看书灯

残生已与灰俱冷,旧友谁如几可凭?

月落风生忽增气,掠檐劲翮有归鹰。

注:①鬅鬙,指头发散乱貌。②瘦藤,手杖。③韩愈作劝学诗《符读书城南》:“灯光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运用动作描写与外貌描写塑造出一位夜中难寐、忧思重重的诗人形象。
B.颔联用典,用颜回与韩愈的典故,写出自己生活贫苦但依旧勤勉读书的生活状态。
C.颈联诗人想凭几写信、传书旧友,与《项脊轩志》中妻子“凭几学书”的意趣一致。
D.尾联以窗外掠檐飞过的归鹰作结,以景结情,情由境出,也与首联“夜窗”照应。
2.本诗与《临安春雨初霁》都为抒怀之作,但是在情绪的走向上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兴

陆游

白布裙襦退士装,短篱幽径独相羊

莎根蟋蝉催秋候,稗穗蜻蜓立晚凉。

屈子所悲人尽醉,郦生常谓我非狂。

知心赖有青天在,又炷中庭一夕香。

【注】①相羊:徘徊,盘桓。②郦生:即郦食其。郦食其曾求见刘邦,刘邦以其状貌类儒生而谢客,他自称“高阳酒徒”,终使刘邦接见了他,后得到重用。后常用“高阳酒徒”称狂放不羁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交待了诗人此时的退士身份与彷徨心境。
B.颔联选取多个秋天的季节性物象,视听结合,渲染了凄凉、落寞的氛围。
C.尾联中诗人将屈原郦生引为知己,表达了在现实中缺少知音的悲凉孤独。
D.本诗情感内敛、语言平实,与《书愤》的情感激越、语言雄放有所不同。
2.本诗借助典故表达了对时局怎样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2024-02-03更新 | 7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 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露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纵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 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2018-12-20更新 | 1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无人(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②碛:沙石堆积之地。③降款:投降的文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正赶上边塞战机,“立可乘”表现其求战心切,斗志旺盛。
B.五、六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C.七、八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降书,缴下的铠甲堆积如丘陵。
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以表达“四夷宾服”“天下定于一”的理想。
2.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2021-12-24更新 | 2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