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 题号:195386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帝问故,翱顿首曰:“臣老矣,所聆圣谕,恐遗误,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遣医视疾。三年,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赠太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王翱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A杨B士C奇D荐E擢F御G史H时I官J吏K有L罪M不N问O重P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夫人甚爱女”的“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含义不同。
B.“公固辞”的“固”与《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固”含义不同。
C.“若翁廉”的“若”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的“若”用法相同。
D.“数遣医视疾”的“数”与《鸿门实》中“范增数目项王”的“数”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翱深得皇上信任,曾针对官场积弊提出犯贪脏罪者不得复职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赞同。
B.王翱的仲孙走后门拿到秋试试卷,王翱认为科场舞弊对寒士不公平,就把试卷撕了烧掉了。
C.王翱的女婿想要通过王翱的关系调往京城做官,王翱不答应,女婿最终没能调入京城任职。
D.王翱从辽东回朝时,收了一同工作的宦官赠予的数颗明珠,后来他寻其后人,送还了明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5.请简要概括文中王翱的形象特点。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钦因负敇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B.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C.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D.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士,指有抱负、志向高远的男子。文中与曹操诗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相同。
B.车驾,帝王出巡时乘坐的马车,可借指帝王,文中即指帝王。
C.宗庙,古时人们祭祀祖先的场所,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文中与“社稷”合称借指皇室国家 。
D.微行,指帝王或显贵者为隐匿身份,便装出行或私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钦进士出身,由行人升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武宗皇帝欲出居庸关,张钦为保皇帝安全,关闭关门阻止皇帝出关,并三次上疏,在民间传为美谈。
B.八月初一,武宗一行到昌平,急传开关。张钦命令居庸关指挥孙玺紧锁关门藏起钥匙,亲自持剑坐在城关下禁止打开关门。
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因为他不肯妥协,武宗八月下旬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张钦在哪里,并命宦官谷大用把守居庸关,诏令不准放出一人。
D.世宗即位后,张钦离开京城到汉中做知府,积功升官做到太仆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张钦在阻止武宗出关一事上可谓智勇兼备,请简要说明他“智”的具体表现。
2021-11-30更新 | 1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宋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一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

(选自《明史·徐光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B.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D.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朝廷重要典礼及科举考试等。
C.台官,是汉时对尚书台长官的统称,以及唐宋时对御史台长官的统称,亦泛指朝廷公卿。文中指天文台的官员。
D.朔,农历每月月末。最初古人是以新月初现为一月之始。每月的初一称为“晦”,十五称为“望”,十六为“既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曾经跟随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后来又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书籍。
B.在通州练兵时,徐光启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后来,又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之用。
C.徐光启为官起起落落,等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逢周、温独断专政,难以建议和陈述主张。
D.徐光启不仅熟悉农业,精通天文、测算等科学技术,而且还有经济方面的才能,并且立志用于当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
(2)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5.徐光启勤于建言,并多次得到皇帝嘉许,请概括出三个具体事例。
2023-02-16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硅宣抚使。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泰昌时,征其兵援辽。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数千人往。天启元年,邦屏渡浑河战死,民屏突围出。良玉自统精卒三千赴之,所过秋毫无犯。诏加二品服,即予封诰。兵部尚书张鹤鸣奏:“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碓、酉阳二土司功。邦屏既殁,良玉身督精兵三千抵榆关。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宜录邦屏子,进民屏官。”乃赠邦屏都督佥事,锡世荫;民屏进都司佥书。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崇祯七年,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唯良玉及张令二军。捷春使陆逊之按营垒,良玉语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令急扼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硅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
B.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
C.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
D.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服,封建时代官吏所穿的公服,以颜色、形制、质地等的不同来表示等级。
B.首功,字面意义是第一等功劳,文中张鹤鸣用此来肯定石硅、酉阳二土司功。
C.土司,字面意义是土官、土酋,职位世袭,可有一定规模私人武装维护统治。
D.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崇祯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良玉文武双全,练兵卓有成效。她有胆气有智谋,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兼通词赋;她练兵有方,所率领的白杆兵,极有声威,远近都怕。
B.秦良玉援辽立功,兄弟受到褒赏。她与兄弟应朝廷的征召率军援辽,立下了赫赫战功;兵部尚书赞颂她的英勇,并为她兄弟请功,得到了认可。
C.秦良玉分析战术,陆逊之认可她。她分析军队地理位置认为已丧失地利,且否定督师和川抚的策略,主张主动进攻,陆逊之非常认可她的分析。
D.秦良玉不事逆贼,贼寇不敢侵扰。蜀地被攻占后,她慷慨陈词,感念国恩,坚决不用余下年月投靠贼寇;贼寇四处笼络土司,却不敢招惹石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2)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
5.秦良玉去世后,明朝谥为“忠贞侯”。清末女英雄秋瑾曾赋诗赞颂良玉曰:“古今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候?”请简析秦良玉封侯的原因。
2022-11-11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