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辙(1039-111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1956743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适【注】徐州赴举

苏辙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注】王适:苏辙的二女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作者送女婿王适北上徐州赴举,故作此诗赠别。
B.“春雨淫”渲染了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气氛,与尾联氛围形成强烈反差。
C.颔联以“白玉”“朱弦”两个意象作喻,高度称赞王适的品德与诗文。
D.颈联与“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相近,都抒发对年老多病的悲叹。
2.前人论此诗,认为本诗“于悲吟中看出希望”,请结合内容对此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午昌市东),自号颖滨遗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说从梦中醒来到西湖之上再游览一次,结尾说古时的贤人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的快乐。
B.颔联运用拟人、对偶手法,通过描述乡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C.尾联“归去”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挡住屏风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结局。
D.本诗结构圆合,以“出门游湖”始,以归去“掩屏卧”终。叙述了此次游西湖的所见、所感。意境闲淡,情趣悠远。
2.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19-08-14更新 | 17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瞻记梦二首其一(节选)

苏辙

兄从南山来,梦我南山下。

探怀出诗卷,卷卷盈君把。

诗词古人似,弟则吾弟也

相与千里隔,安得千里马?

携手上南山,不知今乃夜。

晨鸡隔墙唱,枕窗月亚


【注】①苏轼曾记录:八月十一日夜宿府学,梦与弟游南山,出诗数十篇,梦中甚爱之。及觉,唯记一句云。其时苏轼在陕西凤翔为官,苏辙在汴京闲居。②南山:指终南山。③弟则吾弟也:意思是兄长的诗好,自己的不如他本来就是因为自己是弟弟。④(qī):倚。亚:低垂。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标题可以推知,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样属于唱和类的诗歌。
B.三、四句写梦中赏诗的场景,描写逼真,有一种“如在眼前”的真实感。
C.“弟则吾弟也”一句以文为诗,既比较创作水平,也表达情感,意蕴丰富。
D.“安得千里马”一句运用典故,为兄长鸣不平,蕴含“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2.诗歌节选的最后两句颇有特色,试作赏析。
2024-02-14更新 | 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①

苏辙

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②筼筜: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接标题中“陈氏园”来写。陈氏园经过一番修葺,增加了一些园亭建筑,草木繁荣一新。整个园子一片生机气象。虽然风雨频频损伤花朵,落红满地,但是诗人游园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影响。
B.“初暑”与“晚春”点明了游园的季节。颔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筼筜与芍药人格化。上句中的筼筜俊朗而多情,下句芍药美丽而明理。“迎”“送”两字极为巧妙。
C.路上杂乱地走着尽欢而散的人们,有的百姓带着酒意,歪斜着行走;有的百姓则大醉而卧,呼呼大睡。诗人也回到了家中,心中充满喜悦。
D.颈联转向写人。“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诗人与友人枕着草垫,仰望青天,谈天说地,把酒言欢,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2.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4-12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