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高二下期末(新课标2卷统考)-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 高二 专题练习 2023-12-02 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致酒行

(唐)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孥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请恩泽:马周因替常何代写政治利弊得失条目而为太宗赏识,因此得到官职。②拏云:犹凌云,指志向高远。③呜呃:悲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呼应题目,写自己客中饮酒和主人奉觞祝酒,“零落栖迟”四字写出了自己飘零流落、滞留异乡的境遇。
B.“主父”句用典,说自己如同西游长安、久困不归的主父偃,家中的亲人因为盼望自己归来,将门前的柳条都折断了。
C.“吾闻”句中的“吾闻”二字可以删去,对诗的内容意蕴影响不大,但对诗的节奏及诗人神情口吻有明显的影响。
D.“空将”句中的“空”意为“白白的、徒劳的”,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周遭际的叹惋无奈之情。
2.李贺《致酒行》与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两首劝酒歌可谓异曲同工,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二者情感的异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在“巴南”,“送”写长江之水滚滚而去,也写送别者极目远眺的惆怅。
B.其二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大地一片迷蒙,也表达了送别者心情的凄伤迷乱。
C.其一中冷月孤悬江亭,衬托行人去处无月的凄冷;其二中月随行人奔向南端,衬托送别处无月寂寞。
D.两诗都在第三句点“江亭”,其一亭中有人远眺,显不舍的伤感;其二人去亭空,突出别后的落寞。
4.两首诗最后一句,都表达了送别的伤感,有人认为其二最后一句更有韵味,你赞成吗?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平蔡州【注】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元和十二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常语写奇袭,既没有正面描写奇袭的艰险,也没有正面描写李愬的智勇,而是极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
B.颔联“忆旧事”暗含对比,“忆旧事”到“皆涕零”,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以及平蔡之役的重大意义。
C.颈联“官军入城人不知”一句与首联相关合,表达了对李愬用兵、治军高超本领的赞美与歌颂。
D.尾联写出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天宝年间那种太平盛世生活的惊喜之情;“元和十二载”,表明诗人是用史笔的手法来记载这一事件。
6.“老人”是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适【注】徐州赴举

苏辙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注】王适:苏辙的二女婿。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作者送女婿王适北上徐州赴举,故作此诗赠别。
B.“春雨淫”渲染了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气氛,与尾联氛围形成强烈反差。
C.颔联以“白玉”“朱弦”两个意象作喻,高度称赞王适的品德与诗文。
D.颈联与“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相近,都抒发对年老多病的悲叹。
8.前人论此诗,认为本诗“于悲吟中看出希望”,请结合内容对此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滇池

李京

嫩寒初褪雨初晴,人逐东风马足轻。

天际孤城烟外暗,云间双塔日边明。

未谙习俗人争笑,乍听侏离我亦惊。

珍重碧鸡山上月,相随万里更多情。

【注】侏离:昆明少数民族语言。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在寒消雨霁之时,趁着东风,骑着骏马,内心无比轻松愉快。
B.诗人眼中的景物明暗相对,孤城若隐若现,双塔高耸入云,多了几分迷蒙。
C.诗人初到昆明时,乍听方言感到惊讶不已,又因不谙习俗,与人争论嬉笑。
D.诗人选取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景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笔触真实而自然。
10.本诗尾联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抒情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伊吕:伊尹、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②萧曹:萧何、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垂宇宙”“肃清高”赞美诸葛亮和其他宗臣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
B.“万古”与“一羽毛”以量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品格绝世独立。
C.诗人认为诸葛亮和伊尹、吕尚不分伯仲,他的指挥才能让萧何、曹参黯然失色。
D.诸葛亮虽志向坚定渴望复兴汉室,但因蜀国国运衰微无法功成,最终积劳而亡。
12.请简要分析本诗颈联中的“伯仲之间见伊吕”与陆游《书愤》尾联中的“千载谁堪伯仲间”在内容上的异同。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②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③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唯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4.整首诗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阁:侧门,小门。②缣、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古体诗,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巧遇场面,揭示了离异夫妇重逢后的复杂心理。
B.女子见到休了自己的丈夫,没有埋怨、责难,而是关心地询问,可见她想重续前缘。
C.诗中女子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性格相同,她们都勤劳、善良,最后却被丈夫抛弃。
D.本诗中的故夫与《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一样,都忠于爱情,但被迫与妻子分离。
16.本诗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怎样的艺术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诗前两句的意思是:过了沙头渐渐看到了村庄,这里地势低平,江水广阔,气候凉爽。
B.杨诗虽只有四句,但也遵循着“起、承、转、合”结构章法,其中转句有画龙点睛之妙。
C.从题目看,陆诗是写给子女的,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
D.陆诗前两句告诫子女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否则将来可能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18.这两首诗的后两句所表现的哲理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这与我们高中学过的哪篇文言文哪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意味相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柳宗元

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

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赐环留逸响,五马助征騑。

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

【注】①朗州,今湖南常德,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此地;刘二十八即刘禹锡,与窦常均为柳宗元好友。②环, 圆形玉器,谐音“还”。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酬和之作,身在朗州的窦常员外同时给两个人寄了书信。
B.前两句中“投荒”“一纪”“荆扉”等词,点出诗人偏居一隅和贬谪生活的艰辛。
C.诗人写“赐环”“五马”,既含感激之情,也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心境。
D.诗人不羡慕冬止衡阳、春则北返的雁,这表达了他居于偏地却旷达自适的豪情。
20.本诗颔联用典抒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烂柯人”的典故同样抒情,处于相似境遇的两位诗人借以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瀹茗翛然自适   

陆游

镜湖清绝胜吴松,家占湖山第一峰。

瓜冷霜刀开碧玉,茶香铜碾破苍龙。

壮心自笑老犹在,狂态极知人不容。

击壤穷阎歌帝力,未妨尧舜亦亲逢。

[注]①瀹茗:煮茶。②这句的意思是,天下太平,诗人身在陋巷,和乐安闲。击壤:古游戏名。据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从家乡湖光山色写起,以吴松相衬,赞美家乡山水清雅美妙至极。
B.诗人想象回到家乡后安闲自在的生活,剖瓜烹茶,瓜冷茶香,意趣横生。
C.诗人将“壮心”与“狂态”前置,既符合格律要求,也有强调的作用。
D.诗人用帝尧之世老人击壤而歌的典故抒情言志,简洁含蓄,意蕴深远。
2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四)

陶渊明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注】①北邙:山名,在洛阳城北,东汉、魏、西晋君臣多葬此山。这里泛指墓地。②遗主:指坟墓的主人,即死者的后代。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迢迢”“百尺”都直接表现了楼宇的高峻,“归云宅”“飞鸟堂”间接说明了楼宇少有人至的特点。
B.“荣华诚足贵”借功名士之口表现“荣华”的珍贵,“亦复可怜伤”是作者对他们人生追求的否定,连用“可怜”“伤”强化了否定意味。
C.全诗语言质朴而有深意,如“争此场”暗示功名士在这片土地上争夺功名利禄,使诗歌思想具有深沉的政治内涵。
D.本诗既写出了诗人登楼所见,也写出了其所想所感,境界高远,感慨遥深,饱含世事沧桑之感。
24.请从情与景的关系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剑客(节选)

[唐]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2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诗之“剑”经十年磨制,侧面显出此剑非同一般,“霜刃”从正面写此剑锋利。
B.贾诗托物言志,率意造语,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
C.齐诗一个“绕”字,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读者可以想见剑客的剑术及风采。
D.齐诗“西风满天雪”,写景雄浑壮丽,“何处报人恩”道出剑客的前途茫然之感。
26.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不同的“剑客”形象?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①本诗作于唐建中三年(782年)夏,韦应物自京赴滁州途中。②淮镇:指盱眙县,濒临淮水。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诗人行程的地点以及事由,黄昏已近,诗人当晚在此休息,以缓奔波之苦。
B.颔联生动地描摹了傍晚时分盱眙的秋貌:秋风乍起,水波荡漾,暮色明暗,夕阳西下。
C.颈联由远及近地描绘出身边事物的状态:暮色中,劳作的人们回家,大雁在芦苇丛中休憩。
D.尾联叙写了独处异乡的游子们一路听钟,彻夜未眠,与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同工之妙。
28.韦应物与王维并称为“五言之宗匠”(张戒《岁寒堂诗话》),就此诗而言,诗人将大量篇幅用于写景状物,极尽其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注】①韩五: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诨号。②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骊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③金汤:“金城汤池”的省语,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④题柱:汉代司马相如过成都升仙桥,曾在桥柱上题字说: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2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用极形象的比喻表现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形势的紧迫,铮铮有声。
B.作者频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既增加了词章的感染力,而且一气呵成,有如环环相扣的论说文,逻辑严密。
C.“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借用张良和李筌的典故,说明没有“谷城公、骊山母”那样的世外高人,怎能保家卫国建立功勋呢?
D.“棋柝联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叹而今”一事无成,“北风”暗指北方来的蒙古兵,“冲梯屡舞”写出了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
30.本词运用哪些艺术手法论证了任人唯贤的人才观,请结合全词分析。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古代诗歌阅读
1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古代诗歌阅读
1-20.65李贺(790-816)  即事感怀
3-40.65王勃(650-675)  赠友送别
5-60.65刘禹锡(772-842)  即事感怀
7-80.65苏辙(1039-1112)  赠友送别
9-100.65写景抒情
11-120.4杜甫(712-770)  咏史怀古
13-140.4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15-160.65叙事类
17-180.65陆游(1125-1207)  杨万里(1127-1206)  哲理类
19-200.65柳宗元(773-819)  赠友送别
21-220.65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
23-240.65陶渊明(365-427)  写景抒情
25-260.65即事感怀
27-280.65韦应物(约737-791)  写景抒情
29-300.65即事感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