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重庆南岸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重庆 高二 期末 2023-07-02 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编者按:

今年,我们将迎来第74个五四青年节。历经社会百年变迁,青年有过迷茫、有过困惑,但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也因此催生了“鼠鼠文学”“孔乙己的长衫”等一系列以自嘲自讽方式应对社会矛盾的文化趋势。

青年的自嘲自讽反映出的是“不妥协”的态度。面对“青年失落”,我们不能一味批判,而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致力于解决其背后的社会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时代课题。《教育家》特邀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当下一些青年文化进行解读,一起走进青年的世界。

01“标”:卑微自嘲与发展困惑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秘舒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把大学教育定位成精英教育,大众自然对其有更高的期待,即通过更高等的教育实现所谓“阶层的向上流动”。然而,今日的大学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培养模式来说早已不同往昔,2022年的高校毕业生甚至突破了千万大关。这批高质量劳动者,虽然可以满足产业升级对高水平劳动力的需求,但他们的自我价值期待却在不断降低。

在应对来自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和挫折时,有一部分青年会选择回避,故而生出“啃老”“宅”“躺平”等带有明显躲避性的亚文化;还有一部分选择直面压力,但迫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他们会把自己定位成很卑微的角色,选择以幽默的方式自嘲、自省,试图让自己接受并融入现实,正如“孔乙己文学”“谁人不在浪浪山”等网络热词的出现。这种消极情绪在网络的传播下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加剧了青年人的压力和焦虑。

从青年一代的成长过程来分析,他们大多在单一的评价标准中成长起来,所以在面对如今多元开放的社会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时,会产生很大的矛盾感——内心对生活的预期、对自我价值感的期待和一贯以来所受的评价方式、行为约束存在矛盾,导致他们一方面想要按照自己的预期生活,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整个社会长期以来对青年发展评价的桎梏。我们的教育一直期待为学生树立一种“学习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多选择、收获幸福人生”的观念,但应试教育留下的“硬伤”、根深蒂固的教育功利化思想,以及“996”“内卷”“学历竞赛”等社会现实,极大降低了青年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02“本”:社会流动与青年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李荷

在当下的知识青年对社会发出的种种叩问中,“尊严”是我们必然要谈论的话题。孔乙己的故事中,由于存在严格的等级秩序,“长衫”和“短衣帮”成为泾渭分明的身份符号,穿长衫的人即使生活潦倒,也不愿脱掉长衫,成为短衣帮,这恰恰说明短衣帮地位的卑微、生存的艰辛和社会尊重的缺乏。体力劳动者在物质和精神上处于双重劣势。社会越是分化,底层人民的社会尊严就越无法体现。当他们的子女终于上了大学,希望以此提升自己与家人的身份地位时,却发现千辛万苦得到的文凭“贬值”了,大学生依然面临为了生计而滑向“短衣帮”之势。这是什么样的无望!只有在一个“人人虽然不同却有同等尊严”的社会,青年的成长之花才能绽放,生命的选择才能多样。

面对社会结构性问题,教育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但有一些地方确实需要反思和警醒。长久以来,教育的一大问题在于它在实践中,偏执于以“绩优”来要求和衡量人的成长,用数字化、工具化的方式评价人,导致形成“高度竞争”的教育环境。杜威强调的是“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做的是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培养内心充盈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能够宠辱不惊、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03“药”:晴耕雨读与情绪激活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荣华

面对时代洪流下的无奈与迷茫,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因为无论是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变迁还是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对于个体而言都无力改变,唯有调整自我和适应,但这对于缺少社会磨砺和时间洗礼的青年来说,不是一件易事。

古人适应环境的智慧是“晴耕雨读”——下雨了,不如将原本外出劳作的计划变成在家读书、喝茶,偷享浮生半日闲;等雨停了,人也休息好了,更有精力投入农耕。对待学习、工作中的压力和焦虑,可转变心态:人力不可及的,坦然接纳;人力可及的,积极有为。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身能改变的事情上,保持良好心态,以待来时。

根据泰勒·本·沙哈尔的理论,幸福是“对于快乐和意义的全然体验”。如何帮助青年人找到生活的快乐和意义?通常来说,自我要求高的人总是容易“求不得”,因此会经常不满、抱怨,活得很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允许他们“找乐子”,让他们感受“当下的快乐”。但是,“当下的快乐”带来的积极情绪有可能不持久,从长远角度来看,需要用人生价值和意义来积蓄长期的情绪动力。所谓的“药”,就是给正在做的事情赋予当下的快乐和长远的意义。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3年4月刊第1期,原标题为《青年失落的“标、本、药”》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编者看来,“孔乙己的长衫”是新时代青年面对挑战时的一种自嘲,其精神内核仍然是一种不妥协的态度,不应对其进行批判。
B.“啃老”“宅”“躺平”“孔乙己文学”等网络热词带有的消极情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加剧了青年人的压力和焦虑。
C.在孔乙己的故事中,“长衫”是一种身份符号,能够与地位的卑微、生存的艰辛的“短衣帮”区分开来。
D.现代青年经常不满、抱怨,活得很累,是因为其自我要求高,常常处于“求不得”的境况之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家》杂志特邀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当下引发热议的“孔乙己的长衫”进行解读,是希望能够解答新的时代课题。
B.当代青年如果能够在多元的评价标准中成长起来,在面对多元开放的社会和文化时,就不会产生很大的矛盾感。
C.青年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可以通过打王者荣耀、吃大餐等方式,来感受当下的快乐,缓解压力和疲惫感。
D.三篇选文虽然都谈到了青年困惑,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小标题中的“标”“本”“药”非常精炼的将这种不同指出来了。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张荣华“晴耕雨读”观点的一项是(       
A.罢官北归,张孝祥在《过洞庭》中写道“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B.被贬黄州后,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受到反对者的排挤,屈原在《离骚》中说“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D.知音难觅时,黄庭坚在《登快阁》中说“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4.编者在选文中标注详细的作者信息,在文末标注信息来源,有何用意?
5.如何解决“青年失落”这一新的时代课题?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走向虫子(节选)

刘亮程

一次我看见一只蜣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蜣螂头抵着地,用两只后腿使劲往上滚,费了很大劲才滚动了一点点。而且,只要蜣螂稍一松劲,粪蛋有可能再滚下去。我看得着急,真想伸手帮它一把,却不知蜣螂要把它弄到哪儿。朝四周看了一圈也没弄清哪是蜣螂的家,是左边那些草底下,还是右边那几块土坷垃中间。假如弄明白的话,我一伸手就会把这个对蜣螂来说沉重无比的粪蛋轻松拿起来,放到它的家里。我不清楚蜣螂在滚这个粪蛋前,是否先看好了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朝这个方向滚去有啥去处,上了这个小坡是一片平地,再过去是一个更大的坡,坡上都是草,除非从空中运,或者蜣螂先铲草开一条路,否则粪蛋根本无法过去。

或许我的想法天真,蜣螂根本不想把粪蛋滚到哪儿去。它只是做一个游戏,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顶上,然后它转过身,绕到另一边,用两只前爪猛一推,粪蛋骨碌碌滚了下去,它要看看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后腿劲大还是前腿劲大。谁知道呢。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

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挡住。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正好把蚂蚁碰了个仰面朝天。蚂蚁一骨碌爬起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像那只蜣螂那样头顶着地,用后腿往上举。结果还是一样。但它一刻不停,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效果。

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洞里有多少孤老寡小在等着这条虫呢。我要能帮帮它多好。或者,要是再有一只蚂蚁帮忙,不就好办多了吗。正好附近有一只闲转的蚂蚁,我把它抓住,放在那个土块上,我想让它站在上面往上拉,下面的蚂蚁正拼命往上顶呢,一拉一顶,不就上去了吗。

可是这只蚂蚁不愿帮忙,我一放下,它便跳下土块跑了。我又把它抓回来,这次是放在那只忙碌的蚂蚁的旁边,我想是我强迫它帮忙,它生气了。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

我又想错了。那只忙碌的蚂蚁好像感到身后有动静,一回头看见这只,二话没说,扑上去就打。这只被打翻在地,爬起来仓皇而逃。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口咬,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向这只脸上扇去,这只便倒地了。

那只连口气都不喘,回过身又开始搬干虫。我真看急了,一伸手,连干虫带蚂蚁一起扔到土块那边。我想蚂蚁肯定会感激这个天降的帮忙。没想到它生气了,一口咬住干虫,拼命使着劲,硬要把它再搬到土块那边去。

我又搞错了。也许蚂蚁只是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把一条干虫搬过土块,我却认为它要搬回家去。真是的,一条干虫,我会搬它回家吗?

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蚂蚁

南帆

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

一缕阳光穿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到桌面上。这只蚂蚁越过阳光地带,微小的身躯透彻晶莹,没有一点杂质。

书桌是一块陌生的大陆。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它的小脑袋不停地摇晃,仿佛在认真地嗅着什么,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它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此刻,这只蚂蚁从我面前的稿纸上面爬过,信念坚定。

我在稿纸上写下两个字“蚂蚁”。

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了我丢下的一粒饼干屑,它惊奇地停了下来,快乐得就要晕过去了。蚂蚁围绕着这粒饼干屑不停地打圈子,冲上去尝了尝,随即又退回原处,远远地打量这个意外的战利品。它在瞬息之间明白了运气的涵义。

我在心里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它的世界仅仅是这一张桌面。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

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比蚂蚁优越。也许,另一个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一切如同我之于蚂蚁一样。

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蹒跚地往回走。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我实在不忍心戳破它的快乐。

于是,我伸手拿起了笔,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我不知道,我是在感慨我自己吗?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蜣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几倍的粪蛋上坡,并不是为了把粪蛋弄回家,而是想以此来断定后腿劲儿大还是前腿劲儿大。
B.忙碌的蚂蚁回头看见我捉过去的那只,二话没说,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向那只脸上扇去,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干虫被它抢走。
C.本文叙述角度独特,既有客观的自我经验言说,又有对虫子生活主观臆想的描述,体现了作者的自我反思,同时又富有情趣。
D.在表达方式上,作者善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摹动物的情态,行文喜用短句,用词朴实凝练、简洁明澈而又形象传神。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把爬上书桌的蚂蚁,描述成一个“畏畏缩缩的偷渡者”,说蚂蚁是“偷渡者”并不是客观描述,而是作者有意夸大蚂蚁的小心翼翼。
B.在发现我丢在桌上的饼干屑之后,蚂蚁冲上去尝了尝,随即又退回原处,说明蚂蚁对潜在的危险充满了警惕。
C.我眼中的蚂蚁既渺小,又可怜。它既无从知道自己幸福的局限,也无法预知“一根手指就能将它捻成碎末”灾难性危机。
D.作者理性冷峻,在观看蚂蚁的活动时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带着上帝般的视角审视着这个卑微渺小的动物。
8.文本一和文本二都以蚂蚁为描写对象,但在语言特点和表达意图上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文本一选自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初版时题为“三只虫子”,再版改成了“走向虫子”,作者为什么这样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经】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传】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翚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 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石厚问定君于石碏。碏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是之谓乎!”

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B.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C.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D.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与宋公为会”与“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两句中“会”字含义相同。
B.“犹治丝而棼之也”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治”字含义不同。
C.“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D.“其是之谓乎!”与“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吁做了国君之后,准备向郑国报旧怨,以此来讨好诸侯,安定民心。他便联合宋国,出兵出物,并让宋国牵头,带领陈、蔡、卫联合攻郑。
B.各诸侯第二次围攻郑国的时候。宋殇公派人向隐公请求一起参与,被鲁隐公推辞了。翚父不经隐公同意便擅自派兵,所以被称为“翚帅师”。
C.州吁篡位之后不能安定百姓。石厚向他父亲石碏询问良策,石碏让他朝见陈桓公,让陈桓公代为请求周天子,以便让州吁可以名正言顺。
D.陈国将前来请托帮忙的州吁和石厚抓住并扭送到卫国,卫国先是让右宰丑杀了州吁,后来石碏又让管家孺羊肩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翚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
(2)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14.材料中的“经”和“传”指的是哪两部史书?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平蔡州【注】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元和十二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常语写奇袭,既没有正面描写奇袭的艰险,也没有正面描写李愬的智勇,而是极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
B.颔联“忆旧事”暗含对比,“忆旧事”到“皆涕零”,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以及平蔡之役的重大意义。
C.颈联“官军入城人不知”一句与首联相关合,表达了对李愬用兵、治军高超本领的赞美与歌颂。
D.尾联写出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天宝年间那种太平盛世生活的惊喜之情;“元和十二载”,表明诗人是用史笔的手法来记载这一事件。
16.“老人”是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