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左传》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194240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经】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传】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翚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 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石厚问定君于石碏。碏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是之谓乎!”

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B.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C.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D.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与宋公为会”与“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两句中“会”字含义相同。
B.“犹治丝而棼之也”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治”字含义不同。
C.“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D.“其是之谓乎!”与“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吁做了国君之后,准备向郑国报旧怨,以此来讨好诸侯,安定民心。他便联合宋国,出兵出物,并让宋国牵头,带领陈、蔡、卫联合攻郑。
B.各诸侯第二次围攻郑国的时候。宋殇公派人向隐公请求一起参与,被鲁隐公推辞了。翚父不经隐公同意便擅自派兵,所以被称为“翚帅师”。
C.州吁篡位之后不能安定百姓。石厚向他父亲石碏询问良策,石碏让他朝见陈桓公,让陈桓公代为请求周天子,以便让州吁可以名正言顺。
D.陈国将前来请托帮忙的州吁和石厚抓住并扭送到卫国,卫国先是让右宰丑杀了州吁,后来石碏又让管家孺羊肩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翚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
(2)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5.材料中的“经”和“传”指的是哪两部史书?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知识点】 《左传》 诸子散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材料来源: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的“传”是指对经文的解释。
B.“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在古代是指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C.“晋侯、秦伯”中的“侯”“伯”是指爵位,古代的爵位从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和今天的意义完全不同,属于古今异义。
2.下列各句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                 距关,毋内诸侯
B.失其所与,不知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张良出,要项伯                    尽收其地,进兵北略秦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晋函陵,秦军氾难B.范增数项王。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D.吏民,封府库。”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相对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 ②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晋,何厌之有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是寡人之过也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⑥/③④/②/⑤D.①⑥/②④/③/⑤
2020-04-27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有四年冬,秦饥,使乞栾于晋。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授必毙,是则然矣。”弗听。后秦伯伐晋。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卜车右,庆郑吉,弗使。乘小驷,郑入也。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听。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公号庆郑。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秦获晋侯以归。十一月晋侯归。丁丑,杀庆郑而后入。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

—节选自《左传·僖公》有删改

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俟,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其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十五年,晋兴兵攻秦。缪公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遂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十一月,归晋君夷吾。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有删改


【注】①齐宿:斋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B.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C.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D.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但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
C.车右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如《鸿门宴》中樊哙就是沛公的骖乘。一般是戎事称车右,其余称骖乘。
D.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法来纪年、月、日、时。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60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所以用干支纪月即五年一个周期。文中“壬戌”属干支纪日,“九月”则属序数纪月。
3.根据所学及文本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原之战——公元前645年,因为晋惠公屡次背信弃义,于是秦穆公兴兵讨伐晋国,晋国率军抵御,双方在韩原展开激战,史称韩原之战。
B.穆公立马——三百名忠义勇士为了报答当年秦穆公杀马不责和食马得酒的恩情,于是在秦穆公受困之时,帮助秦穆公反败为胜。
C.泛舟之役——秦国调集船只,满载粮食,从都城雍城出发,经过水路再转陆运,直达晋国都城绛城。运粮船只横跨两国都城,几百里路途首尾连接,络绎不绝。
D.夷吾桎梏——夷吾被囚禁在秦国。秦穆公下令全体国民斋戒独宿,他要用失信的夷吾祭天!后来因周天子求情,穆姬以死相逼,才使夷吾躲过一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2021-05-16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超乘者三百

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杞子及其属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郑穆公使皇武子辞焉,皇武子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晋襄公墨衰绖,梁弘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文嬴(晋文公的夫人)请三帅于公,晋襄公许之,舍秦囚。先轸怒而去,不顾而唾。晋襄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节选自《左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之子师(参加) 吾点也(赞同)
B.自郑使告于秦(派人)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派遣)
C.若潜以来(发兵)     必退(军队)
D.梁弘戎(抵御)        于家邦(治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B.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C.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D.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三百乘”:即三百辆战车。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春秋后期,指高度发达的诸侯国。
B.骖,本意是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左骖,基本意思指四马中左边的马。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衅鼓,上古时的一种祭礼。上古凡重要器物(如鼓等)制成后,一定要杀牛、羊、猪等,把它们的血涂在新器物上表示祭,称作衅。“衅鼓”也是古代杀牲以血涂钟行祭。
D.衰绖,丧服,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为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衰、绖两者是丧服的主要部分。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宽厚担当。
B.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围绕秦穆公“劳师以袭远”的战略错误导致战争失败这个中心,把众多的人物、纷杂的事件组织起来,重点突出。
C.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达抱歉的客气的话语中则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的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
D.郑人弦高犒师的一段话看似彬彬有礼,对秦师远道而来的热情慰问,其实体现了他非常机智的一面,巧妙的用了缓兵之计。
2022-04-09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