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归有光(1506-157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195855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辄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呼召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辄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注],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子,方其少时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弟,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俊,吃剩下的食物。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方其A少时B兄弟呱呱C怀中D饱E而相嬉F不知G有彼我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文中指旧事、以往的事情,又如《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与《项脊轩志》“诸父异爨”中的“诸父”含义相同。
C.“执觞上寿”与“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觞”含义相同。
D.“通于六经之大指”与“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指”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八岁时,归有光就经常在见到家族里的长辈时向他们了解家族先人的旧事,这使他后来写家谱有了一定的基础。
B.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会央及“我”的子女。
C.父母是兄弟生命的源头,祖宗是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情分,即使有了家室还是如此,作者由此想到天下的形势。
D.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骨肉之间也是如此: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5.归有光出生时,归氏家族“日益衰”,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真义堂记

归有光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遶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瀼相连,茫然巨,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其后通漕筑塘,水迹非其故久矣。真义在今所谓致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其浦则自巴城湖来,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诸湖相灌输,或束或,乍大乍小,而阳城湖最大。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真”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一时园池台榭之盛。四方名士,如张翥、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而已。最后魏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洛之学,海内之士,往往来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慈孝恺悌称乡里。故真义虽村落小聚,名闻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舅父母尝往来过诸子家,就其养。未几,二亲继谢。以倭奴侵掠内地,时湖上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毁。于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将还其旧。而旦暮西顾,未能忘也,求予作堂记。

浚甫有二孙,皆已胜衣,能趋拜。可知其后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报未有涯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遶,rào,同绕。瀼,河名。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昔湖瀼相连,茫然巨     浸:淹没
B.诸湖相灌输,或束或        放:水流出
C.一时园池台榭之盛            极:成为最……
D.以倭奴侵掠内地               寻:搜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迹非其故久矣        不如因而厚遇,使归赵
B.名闻四方                  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
C.买田筑室                 激于义而死者也
D.求予作堂记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真义浦地理位置,河湖交会,“水与天际,真泽国也”,交代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B.金粟道人建起了美丽的亭台楼阁,吸引四方名士来开馆讲学,使这里形成超尘脱俗的人文气质。
C.我外舅魏家买田筑室,家业兴旺,兄弟懂河、洛知识,守孝悌之德,舅舅东溪于是建了真义堂。
D.以水为源,以人为主,以真为性,以义为本,文化内涵深厚;行文娓娓道来,自然而真切动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碧梧翠竹蓬莱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
②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
2019-10-04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方丈:一丈见方。尘泥渗(shèn)漉():(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修葺:修缮、修理,修补。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⑨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B.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C.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D.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籁: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一般的声响。
B.先大母: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帝王的母亲)、大父(父亲的父亲)、大母(父亲的母亲)。在称谓前加“先”表已去世,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者。下文的“先妣”指去世的父亲。
C.闺:原指上圆下方小门,旧指女子居住的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内室。
D.来归:嫁到我家来。归,旧指女子出嫁。下文的“归宁”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作者具体地写了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雨而又阴暗的情景,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幽静美好做铺垫。从行文看,文章末尾两段是后来补写的。
B.“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感情由喜而悲,内容转为怀旧。
C.第二段写作者亲身经历了母亲的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姐姐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用手指敲门问饥问寒的情景。
D.本文选取感人至深的细节和场面,写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人亡物在、物是人非、家境衰微、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021-12-10更新 | 3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曾祖讳凤,中成化甲午乡试,选调兖州城武县知县。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昶以文学为一时名臣。诗、书之业,以故世有承传。先祖家教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及举乡试,先人遂谢去。先祖于诸父有分,独退让处其薄。

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有光仕官既不遂,独幸以建储诏得推封,此亦可少慰人子之情于万一。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庠之女,太常卿恭简公校之从女也。恭简公为当世名儒,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云。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澹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

继妻王氏。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修谨。年十八来归,不失妇道。抚前子,爱甚己子。前子死,时哭之悲,病遂亟。其聪明慈爱,盖天性也。魏氏生时,有光方年少为诸生,及王氏,方乡举,家益贫。历岁岁北上辨装及下第之穷愁。有光之欢,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者也。今蒙恩封赠,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恩诏乃许移封。今妻费氏,亦愿推让王氏,则泉壤之下,亦被希世之旷典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二)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B.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C.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D.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学,古代供生员读书的学校。文中“游县学”指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的考试。
B.春官,古代官名,唐代时曾改礼部为“春官”,改礼部尚书为春官尚书,文中“上春官”指的是归有光以举人身份上京科考。
C.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恭简公”为魏校的谥号。
D.封赠,指古代皇帝赐予官员已逝去祖先、父母与妻室以爵位名号,文中指朝廷对归有光之妻王氏的封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家学深厚,家教严格,诗书传承,曾祖归凤在朝为官,祖父岫云德高望重、性格坦率、淡泊名利。
B.归有光的妻子魏氏,对公公和婆婆极为孝顺、敬重,闺门内外,全家上下,因她而其乐融融,却不幸早逝。
C.归有光的继妻王氏年少丧父,但母亲注重家教,本人天性慈爱,她处事谨慎,恪守礼法,对魏氏之子也甚是疼爱。
D.归有光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自己的母亲与祖母,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
(2)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
5.概括归有光科考多次失败却依然能坚持的原因。
2022-06-24更新 | 1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