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2 题号:1958596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宗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国用不足,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善理财者,不加赋国用足。司马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民,其害乃甚于加赋。争议不已。

甲子,议行新法。安石与刘恕友善,欲引置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且曰:天子方公以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安石曰:利以和义,善用之,尧、舜之道也。

王安石既执政,吕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上疏言:臣究安石之迹,固无远略,唯务改作,立异于人。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疏奏,帝方眷注安石,还其章疏。刑部刘述上疏曰:安石任偏见而立新议,陛下不察而从之,遂害天下大公。先朝所立制度,自宜世守勿失,乃事事更张,废而不用,愿罢逐慰天下。安石欲置述于狱,司马光争之,乃贬知江州。

九月,行青苗法。欲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王安石荐吕惠卿为太子中允。司马光谏曰:惠卿憸巧,非佳士。使王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也。帝言:安石不好官职,自奉甚薄,可谓贤者。光曰:安石诚贤,但性不晓事而愎,此其所短也。又不当信任吕惠卿,惠卿真奸邪,而为安石谋主,安石为之力行,故天下并指为奸邪也。

山阴陆佃尝受经安石,至是,应举入京师。安石问以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安石惊曰:尔!吾与惠卿议之。又访外议,佃曰:外间颇以为拒谏。安石笑曰:吾岂拒谏者,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佃曰:是乃所以致人言也明日,召佃谓之曰:已遣李承之使淮南究矣。既而承之还,诡言民无不便,佃说遂不行。

帝谓王安石曰:外人云,今朝廷以为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安石曰:陛下躬亲庶政,唯恐伤民,惧天变也。陛下采纳人言,事无大小,唯是之从,岂不恤乎!然人言固有不足恤者,苟当于义理,何恤乎人言!至于祖宗之法不足守,则固当如此。

(取材于《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三司条例:即制置三司条例司,为变法临时设定的决策机构。②金谷:指钱财和粮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设法                           夺:剥夺
B.天子方公以大政                 属:委托
C.使王安石负谤于中外者          使:假使
D.已遣李承之使淮南究矣       质:验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加赋国用足                    德不厚思国之理
B.愿罢逐慰天下                    为国礼,其言不让
C.山阴陆佃尝受经安石          辞楼下殿,辇来
D.何尔!吾与惠卿议之          度我至军中,公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方眷注安石,还其章疏
神宗正宠爱王安石,(就)将吕诲的奏章退还回去。
B.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使农民得以按农时从事生产,而兼并的人便无法乘农民的急难(加以盘剥)。
C.是乃所以致人言也
这就是你向人们传达言论的手段。
D.陛下躬亲庶政,唯恐伤民
陛下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唯恐伤害百姓。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陛下采纳人言,事无大小,唯是之从,岂不恤乎!
5.人们评价王安石,多认为其诚贤,然亦有其失。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王安石的“贤”与“失”分别有哪些?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敳,字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雅有远韵。为陈留相,未尝以事心,从容酣畅。处众人中,居然独立。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太尉王衍重之。

②迁吏部郎。是时天下多故机变屡起敳常静默无为。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转军谘祭酒。时越府多俊异,敳在其中,常自袖手。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老》《庄》。敳甚知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象后为太傅主薄,任事专势。敳谓象曰:卿自是当世大才,我畴昔之意都已尽矣。

③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而聚敛积实,谈者讥之。都官从事温峤奏之,敳更器峤,目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大厦,有栋梁之用”。

④时刘舆见任于越,人士多为所,惟敳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越于众坐中问敳,而敳乃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万,随公所取矣。"舆于是乃服。越甚悦,因曰:“不可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⑤石勒之乱,与衍俱被害,时年五十。

(选自《晋书》卷五十•庾敳传,有删节)


[注]①东海王越:司马越,时为东海王。②何必减:未必比……差。③礧砢:原指树木多节,这里比喻人才卓越。④间:非难,诋毁。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未尝以事       (2)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老》《庄》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太尉王衍重之(     
A.正确的       B.高尚,不庸俗       C很,非常       D.向来、一直
(2)人士多为所     
A.交、结       B.构成、造成        C.诬陷       D.挑拨离间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       不仁,如礼何
B.施大厦       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C.缙绅所推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越于众坐中问       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
4.将第④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
5.用“/”为第②段画线的部分断句。
是 时 天 下 多 故 机 变 屡 起 敳 常 静 默 无 为
6.第①段说庾敳“有远韵”,由全文内容可知,庾敳的“韵”是指他□□□□的风度。
7.对郭象和温峤的评价表现了庾敳对待人才的态度,请对此进行概括并评价。
2022-03-21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责以督率修缮责:责备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怨恨
D.擅举人自代擅:擅自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比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A.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2016-11-18更新 | 3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章楶,字质夫,建州浦城人。楶以叔得象,为孟州司户参军。应举入京,闻父对狱于魏,弃不就试,驰往直其冤。还,试礼部第一,擢知陈留县。元祐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寨予夏。夏得寨益骄。楶言:“夏嗜利畏威,不有惩艾,边不得休息。宜稍取其土疆,如古削地之制,以固吾圉。然后诸路出兵,择据要害,不一再举,势将自蹙矣。”遂乘便出讨,以致其师,夏果入围环州。楶先用间知之,遣骁将折可适伏兵洪德城。夏师过之,伏兵识其母梁氏旗帜,鼓噪而出,斩获甚众。又预毒于牛圈潴水,夏人马饮者多死。召户部侍郎。明年,除知同州。哲宗访以边事,对合旨,命知渭州。至即上言城胡芦河川,据形胜以逼夏。阳缮理他堡壁数十所,自示其怯。或以楶怯,请曰:“此夏必争之地,夏方营石门峡,去我三十里,能夺而有之乎?”楶又阳谢之,阴具板筑守战之备,帅师筑城于好水河之阴。二旬有二日成,赐名平夏城、灵平寨。方兴役时,夏以其众来乘,楶迎击败之。夏主遂奉其母合将数十万兵围平夏,疾攻十余日,建高车临城,填堑而进,不能克,一夕遁去。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哲宗为御紫宸殿受贺,进阶大中大夫。楶在泾原四年,凡创州一、城寨九,荐拔偏裨,不间厮役,至于夏降人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咸受其驭。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徽宗立,请老,徙知河南。入见,留拜同知枢密院事。逾年,力谢事罢,授资政殿学士。未几,卒。赠右银青光禄大夫,曰庄简,赙恤甚厚。

(节选自《宋史·章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B.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C.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D.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B.权,暂时代理官职,我国古代表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摄、领、行等。
C.资政殿,北宋皇宫中用于藏书和理政的宫殿建筑,同时也是宴殿和讲习之所。
D.谥,谥号分上谥(表扬)、下谥(批评)、平谥(同情),文中“庄简”属表扬类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楶有才情,孝父母重担当。他入京考进士,听到父亲在魏州被官府审问,就放弃考试,奔赴那里为父亲申冤。他回到京城,在礼部考试中取得第一名。
B.章楶明边事,有战略家的眼光。他认为不断攻取西夏疆土,就会遏制敌势,控制局面;他任渭州知州,一到任就请求在胡芦河川筑城,以险要之地威慑西夏国。
C.章楶长于谋略,善于作战指挥。作战前,预先在牛圈积水中下毒药,西夏人和马匹喝了水死了很多;先用间谍侦知其事,作战时设立伏兵,斩杀俘虏,收获颇丰。
D.章楶会用人,多次荣立边功。他推荐提拔将领,不管身份,奴仆役隶都能任用;他在西部诸将中立功最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发挥降将的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楶又阳谢之,阴具板筑守战之备,帅师筑城于好水河之阴。
2023-02-02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