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7 题号:1968219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两句,写阳光炙烤,暑热难消。紧扣题目,描绘出酷暑天热难当的情景。
B.“天岂”一句,写上天并不怕“河汉”干涸,与“人固”句中人怕江海枯竭形成对比。
C.“昆仑”两句,诗人期待能去传说中如“昆仑”“蓬莱”一样的清凉世界,躲避暑热。
D.结尾两句诗人的想法,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后两句体现的精神一致。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屠”字,形象地写出暑热肆虐,又表示“清风”力量弱小,衬托暑旱之烈。
B.诗人用“江海竭”“河汉干”真实地写出旱灾横行,展示了一幅民不聊生的画面。
C.“昆仑”高“蓬莱”远,无法马上解除百姓暑热,从正面呼应题目中的“苦”字。
D.此诗情感复杂,既有对上天任凭暑热横行的批判,还有对残酷现实的无奈。
3.此读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一处具体诗句,对此特点加以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刘长卿

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

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

唯余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注释】枉:绕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依然”照应诗题“归故村”,从语意关系上来看,后句“无如岁月何”其实可放在开头。
B.颔联“邑人怜白发”写诗人生出白发,一个“怜”字直接体现出对年老的感慨嗟叹,以及对生命的惆怅茫然。
C.“庭树长新柯”和前一句形成对照,用新枝的欣欣生新与人的黯然衰鬓相对照,以乐景衬哀情,使垂垂老者更显憔悴不堪。
D.颈联写诗人的朋友、同僚本来就相当少,现在又难以相逢,相聚艰难,更突出了自己孤独寂寞之感。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使用了和本诗尾联相同的物象,这两联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1-07-21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注】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元元,同“黎元”“黎庶”。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和辛诗题目相同,都是把文人读书这件平常之事作为主要写作内容。
B.陆诗和辛诗分别以言志和抒情开篇,均以主观感受引出下文的读书情景。
C.两首诗从平凡细微处见得诗情,生动形象,辛诗于生动中又多一份幽默。
D.“犹课”和“细较量”两处均刻画出诗人虽已年迈仍然坚持苦读的情状。
2.这两首诗中,诗人笔下的读书情景不同、目的各异。请简要概述。
2022-08-25更新 | 1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本文是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二句起调低沉,用比喻手法写出秋雨使人只能困居于室内,室内却漏雨积水的艰难处境。
B.上阕后三句写重阳放晴,又逢佳节,催发词人以鬼门关的险峻来衬托内心独在异乡的抑郁,借酒消愁。
C.本词通过重阳即事感怀,借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将诗人豪爽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全词结构上一抑三扬,从雨天困居的沉闷走向“驰射”“拍肩”的畅快,语意疏宕,意境开阔。
2.有人评价黄庭坚词“入于苏而又出于苏”。本词下阕在写法上“入于苏”,情感上“出于苏”,请结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对此作简要分析。
2023-10-25更新 | 2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