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高二下期末(自主命题统考)-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 高二 专题练习 2023-12-05 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释]①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沿水路前往贬所,夜泊岳阳城外,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卧闻”二字显得悠然自得,而日暮钟声则激起漂泊城下,闲卧舟中的诗人心中的涟漪。
B.“夜深江月弄清辉”使用拟人手法写出江月皎洁,“水上人歌月下归”写伴着渔歌,舟子趁着明月归去。
C.诗人运用交错的声色描绘,以江面的歌声听不尽和轻舟疾行如飞的动态意象,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D.此诗句句写景,画面有声有色,虚实结合,语句平易流畅;景中有缕缕情思,情感直白而富于变化。
(2)此诗“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容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诗人安居草堂后不久,崔明府来访,于是作了这首诗。②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强调“群鸥日日来”,实际上是在说没有人来,由此可见杜甫的孤独之感,与颔联客人到来形成了欲抑先扬的效果。
B.颈联写诗人距离集市太远买不到菜,所以盘中饭菜简单,家境贫寒,只有陈年浊酒招待客人,交代了诗人此刻的处境。
C.尾联通过“邀邻喝酒”这一细节描写,用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可见宴席上气氛相当热烈。
D.全诗把住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2)《客至》与《登高》的“潦倒新停浊酒杯”,都通过“酒”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蜀相》首联用设问表达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而本诗则直接从追忆史实写起。
B.本诗首联写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颔联中的“鱼”指刘备,“龙”则指诸葛亮。
C.本诗中的“先生”与《蜀相》中的“丞相”“老臣”都是诗人对诸葛亮的敬称。
D.本诗和《蜀相》都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绘景物、记叙历史来抒发情感。
(2)《咏史》中说“令人一览泪沾襟”,《蜀相》中说“长使英雄泪满襟”。两首诗都以“泪”结尾,泪水中所寄托的情感有同也有异。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用设问表达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锦官城外”点明了地点。
B.《咏史》首联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历史,颔联中的“鱼”指刘备,“水”则指诸葛亮。
C.《咏史》中的“先生”与《蜀相》中的“丞相”都是诗人对诸葛亮的敬称。
D.《咏史》和《蜀相》都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绘景物、记叙历史来抒发情感。
(2)《蜀相》和《咏史》以“泪满(沾)襟”结尾,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泪水中所寄托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_________·送王缄

苏 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_________·送钱穆父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王缄是苏轼亡妻王弗的弟弟,熙宁七年(1074)秋冬,王缄到钱塘看望作者,作者作此词相送。第二年正月,作者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②本词是元祐六年(1091)春,作者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徙知瀛洲途经杭州的好友钱勰(穆父)而作。当时作者也将要离开杭州。③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也专指女子的眉毛,此指送别的官妓。颦:皱眉。

5.两首词的词牌名相同,应是(     
A.临江仙B.念奴娇C.永遇乐D.桂枝香
6.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均感慨时光流逝,表现人事之变。
B.结尾都以“旅舍”为喻,抒发人生之叹。
C.都善于描摹神态,一“泪”一“笑”各具神韵。
D.均描写别后场景,虚实相生,寓情于景物之中。
7.两词相比,有人觉得甲词“更为伤感”,你是否赞同?请阐述你的观点。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_______·杜鹃千里啼春晚

(近代)王国维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断。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_______·辛苦钱塘江上水

(近代)王国维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终古越山澒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麋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

【注】①素车:古代凶、丧事所用之车,以白土涂刷。白马: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素车白马:这里指钱塘江湖及传说中的潮神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死后化为涛神。《太平广记》: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本词作者王国维,近代著名学者,1927年6月2日,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他的死有“殉清”和“殉文化”两种说法。②澒洞:水势汹涌。澒,音hòng。③荒台:指姑苏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始建于吴王阖闾,后经夫差续建,历时五年乃成。建筑极华丽,规模极宏大,耗资颇巨,以供夫差享用。④灵胥:指伍子胥。

8.对于上面两首词的词牌判断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虞美人   踏莎行B.浣溪沙   蝶恋花
C.虞美人   蝶恋花D.浣溪沙   踏莎行
9.下面最有可能是针对上面的词作而发的评论是(     
A.寥寥数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B.才气虽雄,不免粗鲁。
C.虽不见霸气,却有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
D.为内心冲突矛盾之苦的写照。
10.上面两首词为王国维写故乡海宁钱塘潮水的作品,其中有所寄托,这两首词均用了春秋伍子胥的典故,在词中也都用了“愤”字表达感情。请据此联系两首作品和注释①具体分析比较两首词感情的异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别诗二首(其一)

[汉]应玚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

11.下列选项中,适宜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A.气势遒劲,风格壮美。B.奇句豪气。风发泉涌。
C.浅浅数语,自然入情。D.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12.这首诗表达情感颇为巧妙,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1】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2】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注:【1】萧骚: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2】莎:莎草,根茎细长,匍匐生长。

1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未见一个“竹”字,但每联都在写竹,仿佛描绘一幅幅清新典雅的竹画。
B.诗人生动描写了竹子生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凸显竹子守节自持的品格。
C.以“萧骚”借代竹子,既含有清风吹拂竹叶的声音,又带有疏朗清幽的意趣。
D.“洗来”暗写竹子青翠之色,“疏净见前峰”则写出竹枝竹叶掩映远山之美。
14.请结合颈联和尾联,简要说明诗人是怎样以不同景物为衬托,描绘不同意境特点的“竹画”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5.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蚕丛”与《蜀道难》“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都指传说中的古蜀王。
B.“芳树”句中近景与远景相互配合,相互映衬,绘出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
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这首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16.第三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下列对“笼”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笼”字写的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古老的栈道。
B.“笼”字此处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枝叶覆盖而成的景色。
C.“笼”与前面“芳树”呼应,形象地描绘了盛夏林木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D.“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
17.本诗和《蜀道难》都写了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023-07-26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①嘉禾小倅:嘉禾,宋时郡名,小:小官。②后期:日后的约会。记省:记得清楚。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春”句中,两个“春”字涵义不同:前者指大好春光,后者是对青春易逝的惋惜。
B.“临晚”句中,“流景”指逝去的年华,写作者临镜自照,发现年华已老,更添烦恼。
C.“沙上”句中,“暝”指天黑,与上片中的“午醉”相互照应,交待时间的推移变化。
D.“明日”句中,“落红”指落花,实写无情的春风过后,花瓣凋落铺满路径的景象。
19.有人说,“风”字是贯穿下片的关键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20.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含南含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作者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

2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题后自注中,“相过”的意思是“看望我”,“喜”字点出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杜诗通过写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和心境,用语平实自然。
C.黄诗颔联营造出阔大、幽远、澄净的意境,上承首联了却公事后的畅快愉悦之情。
D.黄诗颈联说因知音难觅而倾心于美酒,“横”字生动写出了诗人的醉态和悲凉感。
22.两首诗歌都写到鸥鸟,但借此传达的情志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午憩道傍人家

张孝祥

一崦人家竹树凉,午阴深处着胡床。

石泉政似煮茗沸,稻花已作炊粳香。

梦到家园归自好,起寻官路去何长。

尘埃满面迎西日,底处青山是故乡?

【注释】①此诗作于1165年,作者赴静江(桂林)任路上。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休憩的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
B.颔联从听觉、嗅觉角度写了煮茗、做饭场景。
C.颈联写到梦中自己归乡后又外出做官的情形。
D.尾联以处处青山是故乡之语来表达豪迈之情。
24.下列诗句中的“青山”与“底处青山是故乡”的“青山”内涵不同的一项是(     
A.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B.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李颀《送陈章甫》)
C.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D.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25.有人评此诗为“梦思故园也”,此诗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2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两句,写阳光炙烤,暑热难消。紧扣题目,描绘出酷暑天热难当的情景。
B.“天岂”一句,写上天并不怕“河汉”干涸,与“人固”句中人怕江海枯竭形成对比。
C.“昆仑”两句,诗人期待能去传说中如“昆仑”“蓬莱”一样的清凉世界,躲避暑热。
D.结尾两句诗人的想法,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后两句体现的精神一致。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屠”字,形象地写出暑热肆虐,又表示“清风”力量弱小,衬托暑旱之烈。
B.诗人用“江海竭”“河汉干”真实地写出旱灾横行,展示了一幅民不聊生的画面。
C.“昆仑”高“蓬莱”远,无法马上解除百姓暑热,从正面呼应题目中的“苦”字。
D.此诗情感复杂,既有对上天任凭暑热横行的批判,还有对残酷现实的无奈。
28.此读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一处具体诗句,对此特点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申州1

唐·方干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

井邑初安堵2,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

寥落千馀里,山高水复清。

注释:【1】申州: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春秋时为申国,唐初设申州。【2】安堵:安定,安居。

29.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几乎没有几户人家能幸免于刀兵之苦。
B.颔联写壮丁战死后,城乡只剩下没长大的儿童。
C.颈联写冷风吹速古木,野火将残破的营帐点燃。
D.尾联写此地战后寥落,千里之外仍是山水美景。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数字对比来展现战争的残酷和祸国殃民的本质。
B.本诗与《扬州慢》一样,都由眼前所见联想昔日的繁华。
C.本诗采用赋的手法描绘图景,情感热烈奔放,有感染力。
D.本诗先描写万人死战的场景。后点面结合,不断深化主旨。
31.有人认为本诗尾联“寥落千徐里,山高水复清”与姜夔的《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在情感表达方而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真兴寺阁[1]

苏轼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注释:[1]真兴寺阁:在凤翔城中,高十余丈,为宋初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所建。

3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临真兴寺阁所见及所闻。B.“此阁几何高”六句自设问答,构思精妙。
C.“写真”四句勾勒出建此阁者的威严形象D.“作者何以胜”诗人自叹登楼时体力不支
33.“登者尚呀喘”一句,通过描写登阁人的反应表现出真兴寺阁之高峻。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听弹琴》)
B.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
D.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34.陈衍《宋诗精华录》中认为本诗“以‘健’胜”。请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并以具体诗句为例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石【1】

韩愈

山石荦确【2】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3】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释:【1】山石:取诗的首句开头二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2】荦确: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3】鞿:马的缰绳。这里用作动词,即牢笼、控制的意思。

3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昏到寺蝙蝠飞”写黄昏蝙蝠盘旋,营造凄清的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B.“芭蕉叶大栀子肥”中的“大”“肥”,写出了“新雨足”后芭蕉、栀子的特征。
C.“夜深静卧百虫绝”中的“静”“绝”,衬托出山寺之夜的清幽和诗人心境的平和。
D.“时见松枥皆十围”能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可以与诗人一同领略山中风景。
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以“山石”为题,却非专为歌咏山石而作,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B.诗人为避免内容的呆板乏味,对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精心选择。
C.全诗颇显韩愈“沉郁顿挫”的特色,语言质朴不加雕琢,诗风清新自然。
D.诗人按照黄昏、夜深、天明的时间顺序,转换游览视角,描写游览场景。
37.苏轼与友人郊游时朗诵韩愈的《山石》,自谓曰:“慨然知其所以乐。”请结合诗句,分析韩愈“乐”的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古代诗歌阅读
16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古代诗歌阅读
10.4欧阳修(1007-1072)  写景抒情
20.65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30.65白居易(772-846)  咏史怀古
40.65杜甫(712-770)  白居易(772-846)  咏史怀古  写景抒情
5-70.65苏轼(1037-1101)  赠友送别
8-100.4王国维(1877-1927)  即事感怀
11-120.65赠友送别
13-140.4咏物言志
15-170.65李白(701-762)  赠友送别
18-200.65即事感怀
21-220.65杜甫(712-770)  黄庭坚(1045-1105)  写景抒情
23-250.65张孝祥(1132-1169)  羁旅思乡
26-280.65即事感怀
29-310.65即事感怀
32-340.4苏轼(1037-1101)  写景抒情
35-370.65韩愈(768-824)  写景抒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