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5 题号:196826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蚕丛”与《蜀道难》“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都指传说中的古蜀王。
B.“芳树”句中近景与远景相互配合,相互映衬,绘出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
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这首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2.第三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下列对“笼”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笼”字写的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古老的栈道。
B.“笼”字此处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枝叶覆盖而成的景色。
C.“笼”与前面“芳树”呼应,形象地描绘了盛夏林木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D.“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
3.本诗和《蜀道难》都写了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2-23高二下·北京顺义·期末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李白(701-762)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所有情感。
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C.“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面对吧。
D.诗写得新颖别致,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斑斓。
2.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
2023-07-07更新 | 1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匡山①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①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是李白在大匡山(四川彰明县境内)隐居读书、习剑、学道十年后,离别大匡山时所写。②失鹤池,一名“饲鹤池”,在彰明县西南三十里大匡山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山色斑斓的峰峦,随风摇曳的藤蔓,远望近看,令人陶醉。
B.颔联描绘了山中晚归的画面,有犬相伴,负薪归家,给人闲适安宁的感觉。
C.诗歌以《别匡山》为题,既是告别匡山,也是告别向往隐逸生活的自己。
D.本诗想象奇特,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雄奇浪漫之风,表达惜别故地之情。
2.尾联用“清境”概括大匡山景致,请结合前六句说说“清”的具体表现。
2023-11-18更新 | 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注】①买臣:朱买臣,西汉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担柴走路时还常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朱买臣后受汉武帝赏识,任会稽太守。
1.本诗前六句叙写_______,后六句叙写_______,这对于后人了解李白生平与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诗句,试作赏析。
2019-11-21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