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蜀道难》随堂练习B
全国 高二 随堂练习 2023-11-11 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两句想象有什么表达效果?
2022-04-23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 部分同步补充习题(二)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04-23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 部分同步补充习题(二)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蜀道难》描绘了蜀道的哪些特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04-23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 部分同步补充习题(二)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B.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C.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D.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横绝峨眉巅”与“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B.“青泥何盘盘”与“为之奈何”(《鸿门宴》两句中的“何”字含义不同。
C.“连峰去天不盈尺”与“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D.“锦城虽云乐”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虽”字含义相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这首诗诗人展开丰富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8.诗人为什么要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2023-03-19更新 | 30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杨士奇

蜀山峨峨连剑阁,百丈飞崖俯奔壑。

逶迤鸟道出云中,江横石栈凌虚空。

行人未行先胆落,马足凌竞度还却。

由来此路险莫当,王遵策驭如康庄。

未若人心有崎曲,眼前十步能摧毂。

注:①凌竞:战栗、恐惧的样子。②王遵:字子春,新莽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王遵为人豪侠,有辩才。更始元年,与隗嚣同时起兵,后投归更始帝刘玄,再后归顺东汉光武帝;并劝降隗嚣。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两句即入题,用“峨峨”形容蜀山的高峻,用“飞崖”“奔壑”描摹蜀道之险。
B.三四两句写蜀道凌空构架、高耸入云的特点,比李白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更具画面感。
C.五六两句与李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异曲同工,都从正面描写路难行。
D.李白的《蜀道难》与本诗虽为同题杂言古诗,李诗语言形式灵活,但本诗语言相对整饬。
10.该诗与李白的《蜀道难》为同题诗,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023-06-20更新 | 35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5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表现手法课内
20.65表现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课内
30.65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课内
二、文言文阅读
4-80.65李白(701-762)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9-100.65写景抒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