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197323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又汉、魏已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贤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玄龄对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真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

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太宗称善。乃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敬重魏征,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主之情,真社稷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妻,曲蒙礼敬,情义深重,每将有言,必俟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谓之说难,东方朔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因请遣中使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诏令百官议之,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竟杀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

贞观十一年,时屡有阉宦充外使,妄有奏,事发,太宗怒。魏征进曰: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太宗曰:非卿,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已后,充使宜停。

(选自《贞观政要·公平》,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需加句读的三处依次填入答题卡的方框中。
臣A闻B理C国D要E道F在G于H公I平J正K直L今M圣N虑O所P尚Q诚R足S以T极U政V教W之X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衽,上衣在左侧开襟,古代少数民族服装样式,文中指受异族统治。
B.“情虽有殊”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殊”字含义相同。
C.结发,文中指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髻,故名“结发”。
D.“必俟颜色”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两句中“颜色”一词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起诸葛亮做丞相时上表把廖立、李严罢官放逐到南中一事,希望房玄龄等人能以诸葛亮的公平正直为榜样。
B.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陪送的财礼比以前长公主出嫁时高出一倍,魏征以唐太宗在对待两位公主有感情上的亲疏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
C.刑部尚书张亮因谋反罪被关进监狱,许多人都认为张亮应该被杀头,只有殿中少监李道裕上奏表示反对,唐太宗盛怒之下还是将张亮杀了。
D.刑部侍郎一职空缺时,唐太宗让宰相推选人才,可宰相多次推荐的人都遭到了唐太宗的否定,后来唐太宗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
(2)故韩非谓之说难,东方朔称其不易,良有以也。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襄州、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姝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乃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石安石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选自《宋史·曾巩传》有删节)

南丰先生之文,原本“六经”,出入于司马、班固之书。朱子喜读其文,常称其文字。南丰之文深于经,而灌磨乎史汉。深于经,故确实而无游谈;濯磨乎史汉,故不庸不秽。文至于斯,亦可以上下千古而卓然垂不朽于著作之林矣!

(节选自张伯行《曾文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指刚刚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B.丁母艰,母亲去世,又称“丁母忧”。“丁”,理解为遭遇。
C.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文中用来赞美曾巩品德优秀。
D.朱子,指朱熹,南宋理学家、思想家,赐谥号“文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天资聪颖,数百字的文章,张口就能背诵。十二岁时,所作的《六论》,被天下人传颂,受到欧阳修的称赞。
B.江西瘟疫大流行,曾巩能够积极应对,命令各县镇亭传都储存药物,给生活困难的军民提供衣食,分配医生诊治。
C.曾巩为人正直,能直言人过。宋神宗曾向曾巩询问王安石为人,曾巩指出王安石敢作敢为,但难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D.曾巩的文章深受“六经”和司马迁、班固的影响,内容确切信实而不浮夸,并且格调高洁,可以称得上是卓然不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2)抚四弟、九姝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
2021-12-24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以补千牛备身。开宝八年,知成都府,赐金紫。为政清简,远人便之。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许王元僖尹开封,又为判官。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就鞠于府。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下堂,随问而答。拜参知政事。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日: “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后数日,罢蒙正而相端焉。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令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入日:“陛下今 日杀之,明日维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 ”端曰:“以臣之愚, 宜置于延州,使善荞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 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后继迁子竞纳款请命,端之力也。真宗立,每见辅臣入对,惟于端肃然拱揖,不以名呼。尝召对便殿,访军国大事经久之制,端陈当世急务,皆有条理,真宗嘉纳。明年夏,被疾,卒,年六十六,谥正惠。端有器量,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己,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

1.下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
B.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
C.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
D.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本指阴影,引申义是在封建时代子辈因为父辈有大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金紫,秦汉时丞相等官的金印紫绶,唐宋贵官服金鱼袋及紫衣,简称“金紫”。
C.参知政事,官职名,意为参与管理政事,在宋代是常设之职,相当于副宰相。
D.纳款,本意是献上真诚的心意,在古代常用来指敌对的一方表示归顺、投降。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善为政,成效显著。在成都做知府时,他清廉俭约,远人都感到非常方便;管理蔡州时,因为治理得好,被吏民上奏请求借留一任。
B.吕端能谦让,顾全大局。他担任宰相后,担心参知政事寇准内心不平,于是请求皇帝让他和自己共掌宰相事务,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矛盾。
C.吕端有才华,深受信任。有人说吕端糊涂,但宋太宗认为他大事不糊涂,仍然决定任他做相;宋真宗对他很尊敬,赞赏并采纳他的意见。
D.吕端有远略,虑事周全。宋太宗曾想杀死李继迁的母亲,吕端分析了这样做的弊端,制止了太宗,李继迁的儿子很快就因此投降了宋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就鞫于府。
(2)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
2020-03-02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授有是非                                      除授:授予官职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D.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②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
2023-04-01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