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庄子(约前369-前2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975140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二虫又何知!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B.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     培:凭
C.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
D.德合一君,而一国者        征:征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风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二虫又何知
B.举世誉之不加劝                 门虽设常关
C.远而无所至极邪                 北冥有鱼,名为鲲
D.去六月息者也                    谨拜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野马也,尘埃也
D.辩乎荣辱之境
4.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段中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作类比,是为了表明万物皆“有所待”,它们都是不自由的。
B.作者以行路备粮作比喻是为了反驳蜩与学鸠对鹏鸟的嘲讽,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是“有所待”的,只不过“所待”有大小不同的区别罢了。
C.第二段中作者由对万物“有所待”的泛论转入对社会人的“无所待”论述,阐明了只有人类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D.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本文即突出体现了这一点。
5.请把上面文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知一官(          )                                (2)行一乡(             )
(3)而一国者(           )                                 (4)举世之而不加沮(             )   
(5)犹有所者也(          )
2.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而宋荣子犹然笑之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D.虽然,犹有未树也
3.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之二虫又何知B.而莫之夭阏者
C.去以六月息者也D.奚以知其然也
2020-04-11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为鲲                              名:命名
C.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这只
D.三餐而反,腹果然                              犹:如同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② 则负大翼也无力
③ 天之苍苍,正色邪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下面对选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是一句典型的被动句。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是宾语前置句。
C.“鹏之徙于南冥也”的“之”可视为“取独”。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的“反”通“返”。
4.翻译上述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2)之二虫又何知!
2020-01-07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昔先王之泽,至庄子之时竭矣,天下之俗,谲诈大作,质朴并散,虽世之学士大夫,未有知贵己贱物之道者也。于是弃绝乎礼义之绪,夺攘乎利害之际,趋利而不以为辱,殒身而不以为怨,渐渍陷溺,以至乎不可救己。庄子病之,思其说以矫天下之弊而归之于正也。其心过虑,以为仁义礼乐皆不足以正之,故同是非,齐彼我,一利害,而以足乎心为得,此其所以矫天下之弊者也。既其说矫弊矣,又惧来世之遂实吾说而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也,于是又伤其心于卒篇以自解。故其篇曰:“《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由此而观之,庄子岂不知圣人者哉?又曰:“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皆有所长,时有所用。”用是以明圣人之道其全在彼而不在此,而亦自列其书于宋钘、慎到、墨翟、老聃之徒,俱为不该不遍一曲之士,盖欲明吾言有为而作,非大道之全云耳。然则庄子岂非有意于天下之弊而存圣人之道乎?然而庄子之言不得不为邪说者,盖其矫之过矣。夫矫枉者,欲其直也,矫之过则归于枉矣。

后之读庄子者,善其为书之心,非其为书之说,则可谓善读矣,此亦庄子之所愿于后世之读其书者也。今之读者,挟庄以谩吾儒曰:“庄子之道大哉,非儒之所能及知也。”不知求其意,而以异于儒者为贵,悲夫!

(节选自王安石《庄周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穷发:不毛之地。
B.故夫知一官             效:效力,尽为。
C.渐渍陷溺             渐渍:沾染。
D.然而庄子之言不得不为邪说       比:比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彼其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星火
B.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C.盖欲明吾言有为而作       及其所既倦
D.既其说矫弊矣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言”是假借往圣先贤、先辈宿学之口来替自己说话以增强文章可信度的写法。“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可理解为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
B.在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后,庄子阐明正面主张,惟有“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无所待”的绝对自由境界。
C.王安石认为,庄子把自己的书列于宋钘、慎到、墨翟、老聃诸派之一,是为了说明诸子各家的学说,都有各自的长处,会有适用的时机。
D.对于庄子思想,王安石的看法是认同与批评共存的辩证视角,主张学庄子思想之本意而不拘泥于庄子的具体观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2)夫矫枉者,欲其直也,矫之过则归于枉矣。
2021-07-08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