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1976415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律令中是否有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融汇和吸收,学界看法不一。传统认为秦“纯任法术”,与儒家的礼治相互对立。但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秦代不但不反对礼治,而且将“礼”的内容纳入“法”的制度框架之内,在“一断于法”的同时,实质上是将诸家思想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并通过法的强制力贯彻实施,进而实现秦王朝的治理。

众所周知,秦代施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政策,法家认为想要实现壹赏、壹刑、壹教,进而壹民于“农战”,法家之“法”是实现这一路径的关键。在法家看来,“法”应作为一切事物的客观准则,是天下之公器。凡“事皆决于法”,那么民间的异俗、异施自然会获得治理。这正是后来韩非提出“以法为教”的理论逻辑。睡虎地秦简《语书》中说:“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规定,有人在大道上杀伤人,在旁的人若不加援救,以罚款论处。因此,在秦律看来,见义勇为是法定的义务,秦律强制人完成这样的义务,说明秦代是通过法律强制执行道义,“以法为教”附带有法律的强制力。

秦代统治者认为“父慈子孝,政之本也”,要求官吏“除害兴利,慈爱万姓”。这表明秦代对于“礼教”“孝道”等封建伦理的重视,而且,这些思想主张也在秦律中得到落实,如岳麓秦简《徭律》规定,寡子单独与年老的父母居住,当需要承担徭役时,可免去服役。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规定,老人控告子女不孝要立即拘捕子女,不必经历三次还覆的过程。而除了“公室告”(即控告主体对其家庭以外的人所犯罪行的控告)外,子女告父母法律一律不接受,而且要治告者之罪。说明秦律对于维护家族伦理的高度重视。

今湖南出土的秦简说:农忙时,尽量不要征发百姓,官吏征发百姓“可省少弗省少而多兴者”,则据相应的律令论处。岳麓秦简《徭律》规定:农忙季节征发徭役,优先征发富有贤人,农闲时期则优先贫者。这与墨家的“节用”思想相一致。秦代对忠孝、慈爱的个人与家庭,每年将其人选上报,予以表彰或擢用,这些在以往的传世文献中几乎是看不到的。

可见,秦法并没有将儒墨诸家学说置于与法家一种绝对的对立面,其所排斥的只是儒墨诸家学说想要实现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在法家看来,“法”是第一位的,是一切行为规范的准则。秦法只需严密,做到“事皆决于法”,国家自然会获得治理。

然而,通过“以法为教”,法家虽然整合各家思想,将其纳入到法律制度中,进而导民向善,并迅速实现治理,《史记》在描述变法后的秦国时说:“行之十年,秦民大悦。”但问题在于,通过法律的强制来执行礼义道德或价值观等,实质上“严而少恩”,与纯粹的儒家思想仍有本质差异。因此,荀子观秦政,说:“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意思是说,秦政不能纯用儒术,而是杂用儒法,虽然能够称霸,但与王道相去甚远,这是秦国的不足之处。

综上,秦法是礼法结合的产物,其与儒墨等诸家学说并不完全对立。但对其过度解读,认为秦法并不严苛,秦代并非苛政厉法,又是误读,同样会在学界和大众中产生不利影响。

(摘编自齐继伟《由出土秦律令重审“以法为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诸家思想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施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是众所周知的。
B.秦简中记载的老人告子女不孝以及子女告父母的相关内容,体现了秦律的公平公正。
C.在古代文献资料中,极少有对忠孝、慈爱的个人与家庭,上报予以表彰或擢用的记载。
D.荀子认为秦政虽然有儒术的成分,也能够称霸,但是仍比不上儒家所倡导的“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观点突破了传统,认为秦统治者并不反对儒家的礼治,而是“礼法”兼用。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多处引用了各地出土的秦简文字和其他言论,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法,具体阐述了秦政与儒墨诸家在治理方法和手段上的不同。
D.文章使用“可见”“然而”“综上”等词,使文章过渡更自然,论证层次更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认为秦“纯任法术”,与礼治背道而驰,《过秦论》中“仁义不施”就属于这样的观点。
B.法家“以法为教”的理论逻辑是:用法律来规范一切事物,以起到导民向善为善的教化作用。
C.作者认为“以法为教”的秦政和纯粹的儒家思想虽然在本质上有差异,但二者并无高下之分。
D.把秦法与儒家的礼治完全对立,和认为秦法并不严苛,二者都有失偏颇且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2.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3.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2016-11-18更新 | 5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代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后,先进的中国人以为西方的那一套可以救中国,他们认为真理在西方,而不在东方或中国。在这种思想的助推下,中国哲学思想整体上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尤其是古代中国在东南亚儒学话语系统中具有的强势话语权。在21世纪的当代,中华民族应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话语体系的复兴。

中国哲学以其生命智慧、智能创造,凭借3000多年来创造的一整套独特的哲学核心概念、范畴而登上世界哲学舞台。当下我们应发扬中国哲学独特创造的概念、范畴话语体系,在世界哲学舞台上讲好中国哲学自己的话语故事,大声发出中国自己的话语声音。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智慧智能创造的灿烂文明,产生的《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及《墨子》等具有卓越智慧的开创之作,开创了哲学突破。中华哲学思想以特色鲜明、资源丰厚、表达独创的话语体系走向世界,使世界重新体认中华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独特风采。

哲学原属爱智的学问,智慧是生命的觉解状态,热爱生命必然追求智慧,这是中西哲学的共同追求;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热爱生命、追求智慧的心路历程。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的时代,在互联网+的时代,唯有促使中外哲学在对话、交流、会通、互补、互济中共同发出光辉灿烂的哲学火花,才能在共同繁荣发展中推进世界哲学更上一层楼。

要开创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在世界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竞争中,在西方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强势环境中,学人们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既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又要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才能攀登高峰。

中华民族要建构自己的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无既成的样板可依傍,只能根据中国哲学思想话语概念、范畴和其逻辑结构的实际及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发展规则,敢想前人所未想,敢做前人所未做,才能实现建构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学术之梦。

建构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无疑要立足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讲好中国哲学思想话语的故事。立足中华母语话语体系,必须放眼世界,学习、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和话语体系,使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体系和学派建构得甚善至美,使中华民族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在世界哲学思想话语舞台上,显出璀璨的光辉。

(摘编自《讲中国自己的哲学话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古代中国在东南亚儒学话语系统中的强势话语权也随之消失了。
B.中国哲学之所以登上世界哲学舞台,是因为创造并使用了3000多年的一整套独特的哲学核心概念、范畴。
C.具有卓越智慧的诸子著作,继承了“哲学突破”,中华哲学思想的话语体系特色鲜明、资源丰厚、表达独创。
D.中华民族要建构自己的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无样本可以借鉴,只要敢想敢做,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对东南亚有巨大影响为前提,提出了当下应该在世界哲学舞台上讲好中国哲学自己的话语故事的观点。
B.文章列举《道德经》《论语》等具有卓越智慧的哲学开创之作,旨在证明中华民族5000年来凭借智慧智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C.文章指出当下要讲好中国自己的哲学话语故事,体现作者对中华哲学话语体系复兴的热切期待,采用了层进式。
D.文章末段提出了讲好中国自己的哲学话语故事的方法,认为必须立足西方哲学思想和中华母语话语体系,古为今用,中为洋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和近代对世界有不同的影响,中华民族在当代应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并追求复兴。
B.中西哲学都热爱生命追求智慧,我们可以促使它们交流碰撞,迸发出灿烂的哲学火花,共同推进世界哲学的繁荣发展。
C.在中外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强势环境中,学人们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兼容并蓄、坚持不懈,才能开创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
D.要让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体系和学派建构得甚善至美,必须立足中华母语话语体系,学习、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2021-01-21更新 | 8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宇宙是基于VR、AR、区块链、NFT、去中心化等技术,来实现个人在网络世界里身份设定、社交、获得沉浸感、低延时、随地登录、构建经济系统和文明系统的虚拟体系。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产生的虚实相融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元宇宙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举个例子,假设我们从黄山旅游回来,如果家人想知道黄山好不好玩,他最多只能在手机里面看到照片和视频,如果是元宇宙时代,我们可以把所在的位置和相应空间,包括空间里的三维物体全部分享给他,他通过相应设备可以马上进入这个空间,获得和我们差不多的感受。像这样基于扩展现实的沉浸式体验,也可以理解为3D版的互联网。基于区块链构成的经济互联网将成为元宇宙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态。元宇宙的经济系统不再是现实世界的复制品,而是借助区块链的加密算法重新制造的。不同于虚拟货币,区块链搭建的经济体系可以让企业品牌得到货真价实的货币。

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理念和概念,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理论上,我们可以把线下的一切都复刻到线上,也就是达到了元宇宙的终极状态。元宇宙有三种最核心的技术,即扩展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及区块链技术,未来可能会有爆发性、指数级的增长。比如,扩展现实技术由VR和AR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解决手机解决不了的问题;数字李生技术,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虚拟分身。

元宇宙自提出以来,在信息科学、量子科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等的推动下,不断叠加信息革命、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革命、虚拟现实技术革命的成果,为人类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摘编自《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目标》)

材料二:

元宇宙是一个与现实世界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虚拟世界,是一个精神社会与实体社会综合而成的人类社会新形态,本文称之为元宇宙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生产工具的革新是划分生产力各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其所导致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变是社会转型和新社会形态形成的核心。事实上。自信息革命爆发和蔓延以来,元宇宙社会形态已悄然形成。和以往社会形态的生产工具不同,元宇宙将数字信息技术作为新的生产工具,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元宇宙社会的崛起提供崭新的生产工具。这意味着它是一个与以往的社会形态均不同的社会新形态。

随着元宇宙的发展,虚拟劳动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成为生命价值的新承载体。在数字经济范式下,劳动可以定义成两类:一类是符合社会使用价值刚性要求的一般性劳动,即算力。通过算力可以做许多事,算力本身不具有感情色彩,也不是价值判断,只是为了帮助人们完成某种劳动任务。另一类是能够符合人们心理价值要求的准个性化劳动。从劳动社会学视角出发,劳动并不只是谋生的手段,它还塑造着人们的日常轨迹与生活,所以其本身也是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随着元宇宙与虚拟劳动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方式将大大改变,并且试图把所有人变为数字劳工。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下,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的灵活就业形态应运而生,数字劳动就是具体表征之一。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数字劳动现已成为当前劳动市场中的一个新兴就业形式,政策文件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扶持。在数字经济时期,一种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导致传统劳动过程向数字劳动过程的转变。

元宇宙作为科技生产力的集成者,其发展对人类社会原有的文化生活与价值观念会造成新的巨大冲击。随着现实与虚拟边界逐渐模糊,社会中不同群体会出现各种文化冲突与对抗。比如,向元宇宙外探索与向元宇宙内退缩的相互博弈;元宇宙带来的沉浸性与成瘾性相互对抗;元宇宙促发的创新性、奋发性与依赖臆想性相互冲突等。产生这些冲突与对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元宇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寻求心理补偿的机遇。比如,当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缺憾后,梦境将启动对于现实的补偿程序。而元宇宙能够以创新的方式很好地执行补偿任务,使人得到宽慰。但是,这也是一种风险。因为在获得心理补偿后,有人会更加向上奋发,但是有人却会因此依赖成瘾,反而逃避现实世界。

元宇宙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自我呈现与社会互动方式,也使自我认知与人格形塑拥有更多可能性,但是虚拟现实不断丰富互动符号与互动手段加剧了互动过程中的表演性与诱导性,传统互动是借助于面对面式的肢体接触与语言交谈,虽然这类直接接触与交流中存在大量拟戏剧。但是面对面时人想要完全伪装自己并不容易。而传统社会互动是借助大众传媒传播的点对面式,各种媒介符号早已事先拟定与固化,这也降低了互动双方操作符号以控制对方的概率。相比之下,元宇宙中的个体互动与社会互动并不完全是面对面式或点对面式,而更多是点对点式的,这使符号多样性与诱导性大大增加。

(摘编自王卓《元宇宙:时空再造与虚实相融的社会新形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宇宙的经济系统能借助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制造新的经济系统,让企业获得真实的货币。
B.虚拟劳动将是一种新型的劳动形态,成为生命价值新的承载体,它是元宇宙发展的产物。
C.材料二引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观点,说明了数字信息技术是元宇宙社会形态形成的标志。
D.数字劳动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的就业形式,这种就业形式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与扶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用户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元宇宙的含义,因而元宇宙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
B.元宇宙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构建的虚拟体系,它的提出为人类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C.元宇宙能够为人们提供全新的寻求心理补偿机遇是出现各种文化冲突和对抗的根本原因。
D.虽然直接接触和交流的传统互动中存在大量的“拟戏剧”,但人们想完全伪装自己并不容易。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元宇宙特点”的一项是(     
A.人们在元宇宙中可以用一个全新的身份交朋友。
B.元宇宙世界中人们的主体性地位会被慢慢取代。
C.元宇宙既是虚拟世界,也可以是一种投资世界。
D.人们在元宇宙中可以体验到大唐长安的社会百态。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5.元宇宙社会将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2024-02-29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