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 题号:19782977

马先生钧,宇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人不知其为巧也。

博士,居贫,旧绫机丧功费日,先生患而易之。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其后有人上百戏之偶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冀能动之且益其巧,钧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跳丸、掷剑……舂磨、斗鸡,变巧百端。

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发石车,石不能连属而至。乃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首尾电至。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闲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同。傅子说其试之,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又马氏之巧名已定,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

裴子者,裴秀。安乡侯者,曹羲也。武安侯者,曹爽也。

(选自魏晋傅玄《马钧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
B.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
C.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
D.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豫,在古代指帝王出巡。春巡为“游”,秋巡为“豫”。也可以指游乐。还可以解释为“犹豫”、“迟疑不决”。在本文中是“游乐”的意思。
B.博士,在古代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以备顾问,负责经学和技艺传授的官职。文中即指此。唐以后也指对精于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
C.百戏,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起于秦汉曼衍之戏,项目和内容逐渐丰富,包括杂技、角氐、幻术、游戏等,尤以杂技为主。
D.上国,在春秋时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也可以是诸侯或蕃邦对中央或中心大国称呼。本文是指裴子即裴秀的职位。
3.下死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定(     
A.马钧家庭贫寒,地位不高,不善辞令,但却用自己的奇思妙想作出了种种创造发明:改良织机,制作指南车,发明翻车,改造杂技偶,改进连射弩机等。
B.文中写裴秀对马钧的刁难,先写裴秀是上国之士,精通见理,意在透过这一个人物代表,突出主人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受到当权者轻视的不幸遭遇。
C.文中借傅子对裴秀所说的话,表达了作者对马钧的同情,他认为马钧是优秀人才,但不善于表达,拙于口舌之争,希望他在发明制造之外,培养口才。
D.本文通过对机械发明家马钧生平事迹和境遇的记叙,表达了作者对马钧聪明才智的钦佩和创新精神的赞扬,以及对官僚统治者轻蔑科技和人才的批判。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劝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月出东山之上
B.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秦王与群臣相视
C.君子生非义,善假于物也 师道之不传久矣
D.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邻之厚,君薄也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义也,善假于物也”表面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旗帜,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作者再对偶中适当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2019-09-29更新 | 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上池州李使君

杜牧

①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足下也。

②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③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④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⑤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之于上古                           参:检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饰温慎                      予人
B.向者仆期足下之心     成,则可待乎
C.有国者成败废兴        无忘乃父之志
D.能不亡失思念至也     察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020-10-10更新 | 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然
B.或师焉,或                                不:同“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同“耻”
D.士大夫之                                      族:类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不“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021-10-21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