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198259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今在深圳,如果你搭乘一辆出租车,它的驾驶座上可能没有司机。81日起生效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规定,智能网联汽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可以上道路行驶;经交通运输部门许可,可以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条例中的这个智能网联汽车,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三种类型。简单来说,也就是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可以名正言顺地上路行驶了。深圳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从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准入和登记、使用管理、数据保护、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全链条,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立法规范。这样的先行先试,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刺激技术创新,也将给乘客带来对自动驾驶的更多信心。一直以来,关于自动驾驶的争议始终存在。其中,交通事故中如何认定责任、乘客的数据安全怎么保障等都是讨论的焦点。《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对此有了明确规定,简单来说,如果有驾驶人,那么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驾驶人进行处理;如果是完全自动驾驶,没有驾驶人,那就依法对车辆所有人、管理人进行处理。如果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存在缺陷,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在承担赔偿责任后,还可以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摘编自张永群《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合法上路,未来已来?》)

材料二: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制定的自动驾驶标准

自动驾驶分级名称定义驾驶操作周边监控接管应用场景
L0人工驾驶由人类驾驶员全权驾驭车辆人类驾驶员人类
驾驶员
人类驾驶员
L1辅助驾驶车辆对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一项操作提供驾驶,人类驾驶员负责其余的驾驶动作人类驾驶员和车辆人类驾驶员人类驾驶员限定场景
L2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对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多项操作提供驾驶,人类驾驶员负责其余的驾驶动作车辆人类驾驶员人类驾驶员
L3条件自动驾驶由车辆完成绝大部分驾驶操作,人类驾驶员需保持注意力集中以备不时之需车辆车辆人类驾驶员
L4高度自动驾驶由车辆完成所有驾驶操作,人员驾驶员无需保持注意力集中,但限定道路和环境条件车辆车辆车辆
L5完全自动驾驶自由车辆完成所有驾驶操作,人类所有驾驶员无需保持注意力集中车辆车辆车辆所有场景

实现自动驾驶需要哪些主要技术?为实现自动驾驶,需要硬件与软件两大领域的技术。

具体来说,自动驾驶汽车首先需要传感器,以识别道路、其他车辆、行人障碍物和基础交通设施。传感器相当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解决车周围有什么的问题。

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传统雷达和摄像头三种。激光雷达是目前较为主流的路线,激光雷达装置在汽车车顶,利用激光脉冲对环境进行距离检测,并通过软件绘出环境3D图。激光雷达胜在识别准确快速,然而造价较高,投入量产困难。传统雷达和摄像头的成本较低,原理是运用汽车周围360°视角的摄像头和前置雷达相配合,从而识别三维空间信息。

自动驾驶需要的另一重要技术是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地图类似于自动驾驶汽车的记忆力,可以通过由多辆汽车拍摄到的素材来重建道路、交通标志、信号及周围环境的3D位置,融合来自其他传感器的数据,最终实现将车辆准确还原在动态变化的立体交通环境中。

同时,自动驾驶车辆还需要V2X技术以实现和外部移动交通控制系统的交互。外部系统包括交通标志、行人、其他车辆、云端等等,最终目的是帮助自动驾驶车辆掌握实时驾驶信息和路况信息,结合车辆工程算法做出决策。随后,自动驾驶车辆还需要以AI算法做出驾驶决策。对于AI驾驶员来说,他们之间的经验是共享的,每一辆车都在积累数据。通过对海量驾驶轨迹的学习,算法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感知和高精度地图信息,做出驾驶决策规划。

(摘编自《自动驾驶是什么?》)

材料三:

自动驾驶确实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且可行的方向,但起码在当前,对自动驾驶的应用必须保持足够的审慎。过往的案例已经能够表明,自动驾驶仍未成熟,当前所谓自动驾驶技术只能当作给予驾驶员便利的辅助手段。人,仍然也必须是操控汽车驾驶的唯一主体。因此,全社会有必要从不断发生的事故中,重新认识自动驾驶技术。在市场推广中,厂商必须明确告知当前自动驾驶技术的不足和潜在危险,不让消费者产生错误认知,避免实际使用中发生不可逆的后果。自动驾驶仍是新事物,只有对其保持客观冷静,才能促使这一新科技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人类想象。

(摘编自陈城《汽车驾驶离自动尚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8月1日后,我们在深圳就可以坐上没有司机的智能网联汽车,这些汽车经过许可可以进行运输。
B.深圳规定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应当由管理者或汽车制造、销售商承担赔偿责任。
C.相对于人工驾驶来说,自动驾驶能够利用其技术优势实现信息的共享,帮助汽车做出正确的交通规划。
D.《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的出台,增强了人们对自动驾驶的信心,关于自动驾驶的争议将不再存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内容可知,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制定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中的所有等级的车辆,均可以在深圳道路上行驶。
B.激光雷达和传统雷达都属于传感器的一部分,二者各有优缺点,其共同作用是发现汽车周围的物体,为驾驶提供依据。
C.自动驾驶是一项综合技术,除了汽车本身之外,道路交通、高精度地图、V2X技术、AI算法等也非常关键。
D.自动驾驶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对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只有保持审慎的态度,才能避免不可逆的后果发生。
3.三则材料介绍的都是自动驾驶问题,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1》《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2月13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栗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联系紧密,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摘编《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9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B.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C.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80后、90后一代人能够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提高。
B.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D.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较强的票房号召力。
3.假如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你自身又会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分别进行概括。
2020-10-11更新 | 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中国北京和张家口联合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为中国冰雪行业带来重大机遇,极大推动冰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1960年加州冬奥会让美国的滑雪人数开始激增,使其成为滑雪大国,1972年的北海道冬奥会也曾在日本全国兴起滑雪狂潮。在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国家目标下,北京冬奥会的正式举办将为中国冰雪运动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潜力。

(摘编自《2019-2020中国冰雪行业白皮书》)

材料二

图1:历届冬奥会拉动就业规模


(摘编自中国旅游研究院各年度《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

材料三

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冬奥申办成功前,是一个低收入村。冬奥申办成功后,村里决定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发展高端民宿产业,于是建成19座现代民宿院,单日可接待300人。2019年后,黑龙庙村58户低收入户全部脱低,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

一个小村落的变化折射奥运会的影响力。有分析指出,2008年奥运会使北京能够跨越中间发展阶段,实现质的飞跃。对全国而言,举办北京奥运会加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从申办到即将举办北京冬奥会,我国冰雪运动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冬夏两季各有特色,冰上雪上全面开花,冰雪产业迸发活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举办奥运会,增进国人对奥林匹克的理解,以及对体育教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举办冬奥会后,北京将成为首座双奥之城,也标志着中国将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到奥林匹克事务中来。

(摘编自中国体育报《评论: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力不可估量》2021年4月27日)

材料四

冬奥会筹办过程中,融入中国元素的例子屡见不鲜。从会徽冬梦”“飞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再到设计灵感为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借助一个个冬奥符号传播开来。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雪看来,利用冬奥会这一传播平台,更有助于世界接受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及文化表达。

在《奥林匹克议程2020》的改革背景下,国际奥委会一直在寻找未来举办奥运会的样本模式。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与实践,正是助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化表达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随着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加深,我们在世界体坛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邱雪说。

相较以往,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冬奥盛会具有更深远影响。北京冬奥会把长期的、可持续的方案纳入不同项目的做法,体现了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危机的精神。巴赫表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郑轶《冬奥会,读懂中国的一个窗口》,《人民日报》2021年2月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冬奥会的举办,将激发三亿人参与其中并兴起滑雪狂潮,可见我国冰雪行业发展机遇难得,发展前景良好。
B.2022年冬奥会将为北京和张家口带来60万的就业机会,与其他冬奥会相比,2022年冬奥会的就业机会最多。
C.我国冰雪旅游行业稳步发展,2020/2021冰雪季旅游行业发展势头猛,如图表显示,冰雪旅游人次达到2.3亿人次,收入规模达到3900亿元。
D.黑龙庙村在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后,依托良好的区域优势和生态环境,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奥会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使北京跨越中间发展阶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北京冬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的契机,冬奥会的筹办,使我们的发展模式、文化自信、精神风貌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C.作为首座“双奥之城”的北京,其可持续发展的办赛理念,体现了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危机的精神。
D.若2022年冬奥会成功承办,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这也无疑会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3.一次世界性盛会,对于举办国将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22-01-25更新 | 3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若是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乡愁,回答可能是这样:乡愁是对于故土地理空间的情感,是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是对家园未来的期望。乡愁一定与我们每个人的故乡相关。故乡是我们出生的地方,也是通常所谓的父母之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文化和精神家园。在这个文化和精神的家园里,我们感觉到了真实的自我,得到了一种身份。以这种身份存在,我们心安理得、自在逍遥。

《说文解字》云:者,也,从心。的本意是心里牵挂着什么。从本质上看,乡愁是一种源自主体体验的情感。当人们的心灵之家遭遇变故、文化受到破坏时,人们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惆怅、失落的情绪。离别的黯然神伤,团聚的归根之乐,侨居的怀念之思……这些具体的怀念,根植于内心。它们在人们内心真情呈现,于是便有了乡愁。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之所以能触动大家,让大家感受深刻,是因为旧时北京的城南,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般地展现出它独有的风采,并且其中蕴含着林海音浓浓的乡愁。

通常而言,对于乡、国,人们皆有一种眷恋。尤其游离于乡、国之外的游子,更是容易产生深切的怀乡之情。一个人若无内在怀乡的情愫,则眼前之物虽视之,却若无所视。只有在内心生起了怀乡的情愫,则于外在客观方面,如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方能于其中兴起怀乡之情!正因为乡愁根植于心,故能随感而发,引发回归精神家园的冲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愁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化是必然趋势,但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物欲的过度膨胀、扩张,导致古朴的乡村及其文化遭到破坏,民德归厚不复存在,民风浇薄,文化记忆、家族观念、风俗礼仪等维系人们情感寄托的乡土观念,日渐式微。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随之破坏,引发人们浓浓的乡愁。城市化与乡愁,就像两根相互缠绕的绳索,在现代人的心灵中起伏。虽然城市化带来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但这并不能安顿好人们的精神家园。所以乡愁中隐含了一种人们带着乡愁追寻自我生存与生命意义、追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的美学意义。

那我们怎样才能既拥有现代化的生活,又保存乡土的脉脉温情呢?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我们要有意识地加进人文的关怀,使人们的乡愁得到疏导。不能只服从社会市场的法则,只关注物质层面的富足,这样对人们的心灵和精神生命,会造成一种戕害。倘若城市化能与人的生命呈现、成长相关联,那在很大程度上就会缓解人们的乡愁之苦。所以在城市化发展中,要赋予其新的人文内涵,重建城市与人类情感桥梁,将世世代代的延续、风土人情的继承,承载于城市环境之中,实现鲜活的历史延续、人类精神家园的回归。这样,在不久的未来,既会有我国城市化的康庄大道的畅通,也会有人们内心深处乡情小路的延续。

(摘编自章伟文《城市化、乡愁与精神文化之原乡》

材料二:

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笔者进行的一项关于乡愁记忆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家乡变迁后人们感觉最失落的是曾经熟悉的街道;当问及是否愿意再回到家乡生活和工作时,只有约30%的人选择了愿意

乡愁不能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普通的小城镇有着巨大的城镇化潜力与转型创新发展机会,应立足不同的主体与客体,深度挖掘乡愁记忆要素,将乡愁记忆资源融入小城镇未来的总体布局中。

坚持守住底线,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守住乡愁的底线。保留好特色老街,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存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

打造创新引擎,在宏观层面的总体布局中,应正确协调好新区与老区、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对乡愁特色资源有干扰影响的建筑、产业或项目,应明确处理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情景模拟分析来详细制定距离、形态、流线、景观等相关规则,以期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将干扰乡愁的载体要素最小化。

乡愁为着眼点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要盲目求快、求大、求高,而要远近结合,量力而行。

(摘编自陆邵明《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让每个人能够感觉到真实的自我,得到身份,因此它是每个人的文化和精神家园。
B.乡愁在本质上是一种源自主体体验的情感,它与外在的客观环境没有直接关系且不受影响。
C.城市化带来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精神心灵问题可以相应得到解决。
D.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人不愿回乡,说明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他们对家乡已经没有感情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与人们的故乡有关系,呈现的是人们内心的真情,具体表现可能是追忆、留恋或缅怀。
B.从《说文解字》对“愁”的阐释来看,乡愁隐含着人们对自我生存、生命意义的追求和寻找。
C.材料二由当前乡愁记忆面临的困境出发,指出要让乡愁记忆在小城镇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D.在城镇化进程中,想要保证乡愁不沦为“乡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挖掘、守护乡村记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环境遭到破坏以及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抛弃等现象,都有可能引发人们的乡愁。
B.在关注物质层面富足的同时,赋予城市化发展新的人文内涵,加强人文关怀,就能消除人们的“乡愁”。
C.材料所述内容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是相通的。
D.以“乡愁”为着眼点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将乡愁记忆化为建设故乡的行动是祛除“乡痛”的一剂良药。
4.要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应遵循哪两个原则?
5.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2021-09-10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