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98491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四月甲午,太祖退朝,语侍臣孔克仁曰:“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因感叹久之。五月,太祖御白虎殿阅《汉书》,问宋濂、孔克仁:“汉治何不三代也?”克仁曰:“王霸之道杂。”太祖曰:“咎将谁始?”曰:“在高祖。”太祖曰:“然。高祖创业,未遑礼乐。”

二十七年三月,定文武科取士之法。先是,令有司每岁举贤才及武勇谋略、通晓天文之士,其有兼通书律,吏亦得荐举。至是,乃下令设文武二科。其应文举者,察之言行以观其德,考之经术以观其业,试之书算以观其能。应武举者,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俱求实效,不尚虚文。

洪武元年,上与儒臣论学术,陶安对曰:“正道之不明,邪说害之也。”上曰:“邪说之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战国之时,纵横捭阖之徒,肆其邪说。诸侯急于利者多从之,往往事未就而国亡,此诚何益?夫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焉得而治!”安对曰:“陛下所言,深探其本。”上曰:“仁义,治天下之本也。”

洪武三月丁未,命翰林儒臣修《女诫》。上谓学士朱升等曰:“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夫妇。后妃不可以预政事。至于嫔嫱,不过备职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则上下失序。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卿等纂修《女诫》及贤妃之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
B.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
C.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
D.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是古代庶人的衣服,因此用来借指平民,《出师表》中“布衣”也是此义。
B.三代,既指夏、商、周三朝,也指祖、父、子三辈,文中指汉代的前三位君王。
C.翰林,官名,源于唐代,明清设置翰林院,掌修国史,记皇帝起居,草拟制诰。
D.嫔嫱,旧时宫中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阿房宫赋》中的“嫔”“嫱”属此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孔克仁对话时,太祖认为汉高祖能以宽大之治创业直到称帝,却无暇实施礼乐,使得功业比不过三代。
B.太祖制定文、武举科目设置和考试流程,改变了原来只重文人选拔的举荐制度,力求选出真正的贤才。
C.陶安认为“邪说”危害极大,明太祖予以认可,并指出“邪说”不但害人还误国,仁义才是治国之本。
D.太祖令儒臣修订《女诫》编撰贤妃们可供仿效的事件,以使后、妃、嫔、嫱各司其职,让子孙恪守本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急于利者多从之,往往事未就而国亡,此诚何益?
(2)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夫妇。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靖郭君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带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靖郭君: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君”是封号。②昭阳:楚国令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B.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C.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D.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郭君善齐貌辨”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B.“威王薨”中的“薨”字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的“崩”字含义相同。
C.“且先王之庙在薛”与“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庙”字含义相同。
D.“动于颜色”与“颜色憔悴”(《屈原列传》)两句中的“颜色”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貌辨虽然有缺点,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但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
B.齐貌辨面对齐宣王的讥讽,从容不迫,讲述了靖郭君的两件往事,便打动了齐宣王。
C.靖郭君不惜门客们不满而离去,甚至不听儿子孟尝君的劝告,对齐貌辨优待有加。
D.靖郭君审时度势,从薛地回到都城后,韬光养晦,谢绝了齐宣王请他任国相的好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
(2)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
5.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带其剑”有何用意?
2023-03-13更新 | 4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帝嘉纳之。

②拜监察御史,寻迁殿中侍御史。上疏论: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利。言不由衷而首尾乡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轻儇不庄,慢无礼者,为行己之失。乞大明好恶,申饬中外,各务正其心术。盖有所指也。

③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

④桧铸。时金遣萧毅、邢具瞻来议事,桧言:先帝梓宫未反,太后銮舆尚迁朔方,非大臣不可祈请。乃以铸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为报谢使。铸曰:是行犹颜真卿使李希烈也,然君命不可辞。既返命,桧万俟卨,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材料二:

卢杞恶太子太师颜真卿,欲出之于外。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诏下,举朝失色。

——《资治通鉴》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大业          (2)逮飞大理狱
(3)桧          (4)欲诸岭表
2.为“桧万俟卨”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A.规劝B.暗示C.批评D.鼓励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衷而首尾乡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
4.根据第④段的画线句,并结合材料二,推断何铸这样表达的原因。
5.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请结合全文,围绕何铸“操履劲正”这一特点,为其写一则人物短评。
2023-09-29更新 | 1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入长安,遣使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封宣平侯。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 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数年卒,无子,国除。

(节选自《后汉书》)

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①不培而自长材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灵芝瑞木之不易得如此,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是岂人情哉?自昔国家盛时,才士布列于朝,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况今丧乱之余,斯道之不绝者如发,则才之生于此时者尤不易得,其可不加爱乎?余怪世之士为识不宏,见有才者,位尊则忌其蔽吾名,年少则恶其分吾誉,交排竞讦,伤至公之道。

(节选自明朝宋濂《送会稽金生序》)


【注释】①枥:通“栎”,劣质木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
B.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
C.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
D.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工,官署名。此官所掌有两说,一说为水官,掌水;一说为工官,为百工之长。王莽时期,改少府为共工。
B.徙,是调职的意思,不表示升官。文中宋弘徙封宣平侯,表示一般的调职。
C.郑声,原指春秋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受儒家排斥。此后,与雅乐相背的音乐被斥为“郑声”。
D.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也可表示不惜罢官的决心。文中指宋弘向皇帝致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弘忠贞刚烈,拒绝从贼。赤眉军占领长安后,派人逼迫他做官;无奈之下,他投水自尽,装死避开了赤眉军的征召。
B.宋弘清廉自守,品行高洁。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不贪恋财物;所获得的租俸都拿出来赡养各大家族的人,家中没有一点积蓄。
C.宋弘尽职尽责,直言进谏。皇帝多看了几眼新屏风的美女图,宋弘发现后,严肃进言批评;皇帝当即笑着接纳了意见。
D.宋弘忠于婚姻,不贪富贵。皇帝发现姐姐湖阳公主对宋弘有意,帮忙从中撮合,没想到被宋弘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为由婉言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②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
5.请综合甲材料中桓谭的故事和乙材料中关于对待人才的论述,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人才。
2022-02-22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