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 题号:1997027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年春,穆叔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枋,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节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修A于身矣B而C不施D于事E不见F于G言H亦可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指去,与《屈原列传》“使使如秦受地”中的“如”意思相同。
B.废,指废弃、停止,与成语“废寝忘食”中的“废”字意思相同。
C.所以,表原因,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中“所以”含义不同。
D.诗书,指《诗经》《尚书》,与《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宣子认为句之祖世代不绝,可谓不朽,而穆叔则不赞同,认为这只能算世禄,不能算不朽。
B.穆叔认为保姓受氏,守护宗庙,祭祀不绝,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是“禄之大者”。
C.在欧阳修看来,虽然圣贤与草木鸟兽-样,终究化为腐朽,但是圣贤的德、功、言将会不朽。
D.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2)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5.穆叔与欧阳修对“不朽”的认识有哪些相同之处?
23-24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节选自《左传·展喜犒师》)


【注】①齐孝公:齐桓公的儿子。       ②公:指鲁僖公。       ③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名旦,鲁国始祖。大公:即姜太公,齐国始祖。“大”同“太”。       ④盟府:掌管盟约文书档案的官府。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节选自《左传·秦晋殽之战》)


【注】①秦郑结盟后,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三个秦国大夫帮着戍守郑国。三年后,杞子派人密报秦君,计划里应外合偷袭郑国。       ②孟明:史称孟明视,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秦穆公的主要将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B.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C.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D.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辱”在此不是侮辱自己、使自己受委屈的含意,而是相当于“枉顾”“屈尊”等词,是对对方来访的客气谦词。
B.“执事”,即办事情、执行某项任务,文中是指自己接受命令、犒劳齐师,以充分表达对对方的敬意。
C.股,即大腿;肱,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意为得力的助手,在文中作动词用,意为辅佐。
D.“乘”,在文中是“四”的代称。“韦”,指加工后的熟牛皮。“以乘韦先”,指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奉上的礼物。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选文都是写以言辞使对方退兵的故事,着意描绘人物语言,辞令引人入胜,很能体现《左传》长于叙事、善于记述行人辞令的特点。
B.甲文中烛之武的说辞委婉曲折,有理有据,从亡郑无益、存郑有利,到秦、晋历史关系,再到晋灭郑之后必然犯秦,层层深入,有说服力。
C.乙文中展喜指出,齐孝公之父齐桓公正是因为遵守盟约,广修仁义而终成霸业,而现在的诸侯各国对齐侯也寄予了同样的期待。
D.丙文中弦高是个见利忘义的投机商人,言辞中尽显对秦军的谄媚之态,而皇武子则用含蓄的外交语言表明了郑国的态度,下了逐客令。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22-06-10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乃遂之狄。公子在狄十二年,狐偃曰:“初,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齐侯长矣,而欲亲晋。”众皆以为然。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而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必获此土。二三子志之。”再拜稽首,受而载之。遂适齐。齐侯妻之,甚善焉。有马二十,将死于齐而已矣。曰:“民生安乐,谁知其他?”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败不可处,时不可失,怀不可从,子必速行。”公子弗听。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遂行。过卫,卫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礼焉。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公弗听。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复晋国,晋、楚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③,以与君周旋。”秦伯召公子于楚,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秦伯归女五人,怀赢与焉。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赢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秦伯见公子曰:“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听。”十月,晋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济河归晋。狐偃及秦、晋大夫盟于郇。

(节选自《国语·晋语》)


【注】①狐偃:公子重耳的舅舅,字子犯。②象:征兆。③櫜鞬:箭囊弓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
B.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
C.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
D.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往,到。它和《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中的“适”意义用法相同。
B.再拜,指拜两次。这和《鸿门宴》中张良所说“再拜献大王足下”的意思一致。
C.乘,古代一车四马叫“一乘”。文中的“有马二十乘”意即二十辆车、八十匹马。
D.三舍,九十里。古时行军三十里则驻扎,日行三十里则一宿,故三十里为一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重耳在狄国流亡了十二年,狐偃认为这时已经具备了远行的条件,建议到齐国去寻求机会。
B.路过五鹿时,农夫拿土块给公子重耳,子犯不以为忤,说这是上天的恩赐,是夺得政权的征兆。
C.公子重耳到齐国后,贪图安逸,想要老死于齐国,齐姜氏深明大义,在齐姜氏极力劝说下他马上离开了齐国。
D.公子重耳到秦国后,秦伯将五个女子嫁给他,女儿怀嬴也在五女之中,并护送他渡过黄河回到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
(2)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5.文中哪些情节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联?请简要概括。
2023-04-04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鄙:边疆、边境
B.唯君图之                      图:考虑、谋划
C.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郑既知亡矣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行李之往来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D.①无能为也已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得以智退秦师。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使得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箭双雕。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②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2018-11-22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