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200249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种子是一种最主要的种质材料。贮藏种子的目的在于延长种子寿命、保持活力并保存植物固有种质(基因),而延长种子寿命是最为基本的目标。种子的寿命问题就是种子生命力控制问题,而种子的贮藏寿命与种子含水量及贮藏温度密切相关。哈灵顿认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1~50℃),温度每增加5℃,或种子含水量每增加1%,则种子贮藏寿命减半。罗伯茨根据对种子贮藏特性的研究,把种子分为正统型种子和顽拗型种子两类。他进一步研究发现,正统型种子的种子含水量能被干燥至5%以下而不受伤害,并且其贮藏寿命随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的降低而加长,大部分栽培作物的种子属于此类型。这一研究使人们开始进行种子的低温干燥保存,从而产生和发展了植物种质保存的基因技术,也即是种子库或种质库技术。

(摘编自植物百科:植物种子和组织的保存技术)

材料二:

绝大多数种子在经过清理、干燥等常规处理流程后,就可以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但是不少种子比较娇贵,一失水就会失活,被称为顽拗型种子,传统上要保存这类种质资源,科研人员往往要先剥栗子,将胚从种子里挑出来,经过处理后,放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进行超低温保存。如何破解这类植物种质资源保存难题?科研人员将目光瞄准了植物胚性细胞诱导体系的构建。与传统的组培相比,胚性细胞诱导技术所需的材料不一定是成熟的种子,植物细胞或组织分化旺盛的部分,以及茎尖、顶芽等部位都可以。通过诱导出来的胚性细胞系可以在试管等离体条件下培养出许多胚,从而快速繁育更多植株,并且苗木不带有病原体,未来在农艺、园艺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摘编自杨文明、李茂颖《用科技解决野生植物种子收集、保存难题》)

材料三:

从2001年起,钟扬每年在西藏进行野外科学考察,利用最现代的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上的植物。长时间的野外科考让他意识到,随着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很多物种正在消失,保存种质资源已经成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西藏独有的植物资源一直未获足够重视,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为国家打造生态屏障,建立起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基因库,这不仅是应对当下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这一代生物学家留给未来的一份礼物。在16年里,他带着学生走遍藏北高原和藏南谷地,多次深入阿里无人区和雅鲁藏布江流域,收集了一千余个物种,四千多个标本,四千多万颗种子,占到西藏物种总数的五分之一。

(摘编自李乃清、蒯乐昊《钟扬:种子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子的贮藏寿命与其含水量及贮藏温度有关,哈灵顿认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种子的贮藏寿命与含水量和温度成反比。
B.与传统组培方法相比,胚性细胞诱导技术所需的材料包含植物细胞以及茎尖、顶芽等部位,放弃了对成熟种子的使用。
C.钟扬通过长时间的野外科考,深刻意识到青藏高原独有的植物资源一直未被人们予以足够重视,物种数量也被严重低估。
D.无论是对于现在还是对于将来而言,这二代生物学家都有必要为国家打造生态屏障,建立起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基因库”。
3.从钟扬的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关于科学研究的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说明。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凭借38金、32银和18铜位居奖牌榜第二位,战绩辉煌,而成功出圈的中国体育明星也不少。

来自广东的苏炳添跑进了东京奥运会的决赛圈,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短跑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中国队直落3局,3-0击败德国队获得冠军。

人们惊叹运动员的天赋与努力,实际上,他们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体育科研力量的进步。

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在一篇名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的论文中,作为第一作者的苏炳添如此透露自己成为亚洲飞人的秘诀。同样,中国乒乓球队屡屡夺冠也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的结果。

8月1日晚,在东京奥运会的男子100m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斩获第六名。虽然憾失奖牌,但在这项几乎由黑人运动员垄断甚至形成所谓人种优势的运动中,苏炳添的闯入打破了有关百米竞赛的人种论偏见,其意义不在夺得一块金牌之下。历史性的突破,苏炳添的成功,其背后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现代体育科技的运用。

苏炳添能够成功,除了其天赋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训练的科学化。8月9日,安徽省体育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不仅仅是短跑,中国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是采用师傅带徒弟模式,教练学的是什么,就教给队员什么,全靠经验。中国体育的训练主要就是三从一大,即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这种训练原则本身没有错,而科技的支持使训练如虎添翼。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体育各个项目才开始加强对科技的应用。苏炳添透露,自己的教练是科研型教练,运用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据此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全面提升竞技能力。经过科学的、系统性的训练,进步非常之大。

在过去几年,广东省体育局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领导下的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作为科技平台先后与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与研究机构开展了科技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等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支撑了广东省乃至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乒乓球队背后有浙江大学乒乓球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支持。7月29日,在东京体育馆,孙颖莎和伊藤美诚的半决赛正在紧张地进行中。伊藤美诚的每一次发球、挥拍、移动等,都被这个部署在东京的AI云平台记录。这些数据,以平均100Mbps的速度被传送到离体育馆2442公里外的浙江大学乒乓球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技术团队手中。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技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巫英才和教育学院体育学系主任张辉领导的浙江大学体育大数据创新团队,近年来一直为中国乒乓球队提供数据分析和技战术研究服务。

原来,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员和科研人员需要在现场或观看比赛视频,对运动员的击球质量进行人工评估,再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和分析。但是,如果有100场、1000场视频该怎么办?这样的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从2020年开始,巫英才通过和南京学的周志华教授团队合作,使用反绎学习的理论框架,开始攻关这个技术难题,并在2021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原创性的成果。只要在乒乓球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上输入比赛视频,视频中球员每一拍的质量都能自动得出。这项分析技术,也将逐渐被运用到国乒队备战比赛的日常训练中。

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奥运攻关项目中,浙江大学体育大数据创新团队是唯一入选的非体育类科研院所团队。实际上,浙江在东京奥运会能够获得7枚金牌、2枚银牌和1枚铜牌的成绩,既有经济基础的支撑,也同样离不开科研力量的支持。

这些经验启示,中国竞技体育的再发展、新启航需要科学技术这一关键动能,特别是在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充分发挥科技助力的作用更加重要。

(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材料二:

打破奥运会纪录夺金的举重选手吕小军,上了多条网络热搜。就连他脚下极具个性的金色战靴,也受到网友们的关注。很多人不知道,这并不是普通的运动鞋,而是安踏研发的吨位级举重鞋,可以承受一吨以上的重量。安踏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推出的吨位鞋采用超耐磨纤维,耐磨性能达到普通材料的2.5倍,能承受超过14个成人的重量;鞋子具有足弓避震特性,能吸收足跟的冲击力,降低运动员受伤的可能性。此外,安踏提供的举重比赛服还应用了独特的腰部支撑系统,可减轻因过重导致的肌肉损伤,虽然并不能完全避免。

奥运会是竞技体坛的顶级盛会,也是尖端科技比拼的舞台。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有着梦之队称号的中国跳水队,技巧优势领先世界,但他们依然想借助新技术让动作精益求精。在跳水运动员无法穿戴任何传感设备的规则下,百度技术团队利用3D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攻关,突破了跳水运动数据量化评价和数据分析的难题。

这套基于百度智能云的国内首个3D+AI跳水辅助训练系统,也被形象地称为国家队AI教练。资料显示,AI教练通过超高清图像采集端对运动员跳水过程进行全方位记录,并抽取关键动作进行多帧融合,多视角查看运动员的动作瑕疵,最终自动提出优化方案,以此来提高整体动作的流畅度和精准度。在赛前两个月的封闭备战训练中,所有跳水运动员在AI教练的执教下都有所提升。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他们的出色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高科技几乎无处不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中国赛艇队,就用智慧餐盘将高科技武装到了牙齿。据媒体报道,中国赛艇队餐厅里的餐盘下面是智能称重系统,上方屏幕可以显示热量,将打进餐盘里的每一勺菜、每一份主食连接到大数据分析系统。运动员刷脸和餐盘绑定后,当天摄入食物的热量、重量就会及时得出并传输到营养师和保障人员的手机上,便于他们分析饮食,帮助运动员既保持良好的体能,又可以科学控制体重。

(摘编自姜永斌《中国科技助力决胜奥运》)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代表团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38金、32银和18铜的辉煌战绩,不少中国体育明星在这届奥运会上成功“出圈”。
B.苏炳添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男子100m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斩获第六名,他在自己独立撰写的论文中透露了相关秘诀。
C.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发挥科技平台作用,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等课题,支撑了广东省乃至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D.“浙江大学乒乓球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技术团队在东京部署的AI云平台,可以记录比赛中伊藤美诚的发球、挥拍等。
2.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科技助力竞技体育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一项是(     
A.浙江大学乒乓球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乒乓球队日常训练提供数据分析和技战术研究服务。
B.举重选手吕小军穿的安踏研发的举重鞋,可以承受一吨以上的重量,具有足弓避震特性。
C.中国射击队传承优良传统和奥运精神,刻苦训练,不辱使命,在东京奥运会上再创辉煌。
D.中国跳水队的“AI教练”提出优化方案,以此来提高整体动作的流畅度和精准度。
3.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他成功的意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3-01-03更新 | 9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展示中国文化中的普世价值

叶朗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其实也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然而总体上是健康的,美的。
B.某些以偏概全、以丑为美的作品,不是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不是不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的。
C.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担负起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的责任。
D.我们的文化产品要向世人展示中国各种文化遗产后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的东西,特别要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中那些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是中国文化中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东西。
B.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中,从青州佛像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C.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展示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是中国文化产品的重要任务。
D.软实力的提升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化产业,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要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要能引导整个社会。
B.如果我们的文化产品能够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就可以让中国文化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C.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就能提升我们的软实力。
D.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我们的文化产品应当力求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展示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
2020-05-06更新 | 2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艺术教育与美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因此,艺术教育一直被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从我国美育的实践看,通过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艺术课程的方式开展美育,有力地推动了美育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在认识上将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在实践上直接用艺术教育代替美育。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在美育实施的过程中,过度注重艺术知识的学习和艺术技能的训练,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审美的体验和兴趣的培养。

美育即审美教育,其目的是激发人对美的兴趣,提高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使人在美的体验中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因此,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过程,强调的是情感和精神上的体验。具体到艺术领域来说,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否能够通过艺术作品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审美的兴趣,二是审美的能力。前者决定审美主体是否能够通过作品激发审美意识、获得美的体验;后者则影响着体验的程度和效果。另一方面来看,前者也是后者的基础,如果审美主体意识得不到激发,审美能力也无从谈起。

对于提升审美能力而言,艺术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通过艺术教育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对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兴趣也是有帮助的,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举例来说,一个不会唱歌甚至五音不全的人,并不一定就不喜欢音乐,也不妨碍他能够从音乐作品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愉悦。反之,如果过度强调艺术技能,甚至以应试的压力强制学生学习,这样非但不能激发兴趣,反而会扼杀兴趣,起到相反的效果。正因为此,有学者提出,作为以美育为目的的艺术教育,其任务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让学生通过各类艺术活动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享受情感和精神上的“纯粹快乐”,从而激发和培养对艺术和审美的兴趣,使之成为“业余的艺术爱好者”。

关于“美育之用到底为何”这一问题,近代美育思想家王国维提出的“无用之用”思想影响深远。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王国维指出,“益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在他看来,审美在物质和现实层面上是完全去功利的,而美育正是通过审美对于现实功利的“无用”,来实现其对人的精神提升和促进全面发展的“功用”,最终造就“完全之人物”。王国维所倡导的美育“无用之用”,恰恰“可为大用”。美育不能成为实现功利的工具,而是应该摆脱技能化、功利化的束缚,充分发挥好在涵养道德、丰富情感、美化心灵、提升心境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从高尚纯粹的审美体验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和人生乐趣。做到这一点,美育的实施者应及时更新美育观念,依据美育规律,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构建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并重、技能训练与审美体验相容、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美育课程与其他课程融通的美育教育体系。

(摘编自杨明《重视并解决好学校美育的两个问题》)

材料二:

中华美育传统认为,美育和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其意义最终归结为一点,就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提升人生境界。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要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这一思想在今天非常有现实意义。

中华美育传统十分重视遵循教育规律,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所以一定要注意使他们自由、活泼地生长,充满欢乐,蓬勃向上。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瘘。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露被卉未,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王阳明这段话讲的就是教育规律。我们现在常常听到家长埋怨,孩子们放学回家老是想玩,不想坐在那里做作业。其实小孩喜欢游玩是少年生长的自然规律,和草木萌动是一样的。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感到作业压力太大,每天放学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精神十分疲惫。这就是违背了教育规律,就是王阳明说的“摧挠之则衰瘘”“生意萧索,日就枯槁”,而不是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日长月化,其进自不能已。

(摘编自叶朗《以美育培养时代新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教育与美育有联系又有区别,就我国的美育实践而言,不能将二者等同,但让艺术教育成为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还是非常可行的。
B.一个人能否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主要取决于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这两个因素,二者相辅相成,其中前者起着基础性作用。
C.王国维提出“无用之用”的思想, 他认为美育通过审美对于现实功利的“无用”,实现其对人的精神和心灵的“大用”,最终造就“完全之人物”。
D.从传统而言,美育和审美活动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不断提升人生境界,也就是一个人要去追求有意义、有价值、有情趣的人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艺术教育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也一定能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但如果以考试为导向强制学生学习,就会适得其反。
B.学生在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享受到“纯粹快乐”,从而激发和培养对艺术和审美的兴趣,使之成为艺术爱好者,这也是以美育为目的的艺术教育任务之一。
C.办教育就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学校美育也不例外,开设美育课程,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学校美育就该如此。
D.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体,是学校开展美育的主要途径,教育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通过艺术竞技比赛来衡量学校美育效果是要大力提倡的。
3.结合材料,为你们学校刚成立的美育工作室提几点建议。
2021-05-24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