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题型:小阅读-课内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3 题号:2003021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
B.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C.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D.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所以采用这个标题。
2014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来自过去的离别

柳成悬

2205年,你,我的儿子,约翰·路易斯出生了。那时,整个世界乌烟瘴气,环境恶劣。干涸的湖泊随处可见,火山喷发留下的遗迹无人清理,众人都饥寒交迫,温饱成了一种奢望。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呱呱坠地。迎接你的是从全食品合成工厂中合成出来的电子食物。这种食物会依照一个人的个人口味喜好而向大脑发出相应的神经冲动,同时向全身传递能量和营养物质。这是研究员们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不得已才创造出来的一种食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所谓的“食物危机”,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消化系统退化和因食物带来的未来记忆造成的轻微神经系统紊乱。对于我们这些21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现在的人已俨然成为了怪物,而当我看见刚出生的你时,清秀的面孔莫名有种亲切感。

你住在一座宽敞的房子里,基础设施应有尽有。但如果你能理解并看见窗外的事物的话,你看到的一定是人们自相杀戮的场景,只为了从别人的身体上把几乎未使用的电子食物给抢过来。

你是多么的幸福!

只是,对我来说,从这开始一眼便能望到头。

(一)

那是2194年的一天。那时我还孑身一人,待在X城郊区的一间不起眼的小公寓中。由于人工智能的不断强化,像我这样的科学家在各大机关便渐渐没有了容身之所,最后惨遭失业淘汰的命运,留在家中,无事可做。

就在那个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有人要来见我。刚放下电话,敲门声就响起于门口。到访的这两人打扮真是奇特:一位穿着实验服、戴着护目镜,看上去应该是个科学家;而另一位却全身邋里邋遢,不忍直视。

“你好,我是克莱尔·布朗斯特研究员,”我和那位科学家热切地握了握手,并向其自我介绍,“你是……”

“克莱尔研究员,感谢你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接待我们。我叫刘·门捷列夫。”他回答道,“我们的研究所所长特德·路易斯想和你探讨一些有关解决食物资源短缺的事。”

“我们坐下来谈好了。”我回答道。

我们走进书房,特德拿出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的物品,向我展示。据他的介绍,该物品是在处理一架之前捕获的外星宇宙飞船时偶然发现的。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该物品应该是外星人食用的一种食物,同时携有未来的宇宙记忆。

“我希望你能帮助我们解密这个结构,并加入我们的团队,领导我们进行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我们这里的工作报酬将会使你的生活状况大大改善。你可以考虑一下。”特德补充说道。

几分钟的静寂之后,我点了点头,在劳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意了这份工作。

(二)

这次有关食物话题的拜访或许是我人生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拜访之一。意义最重大的那一次拜访,来的人却也仍是刘和特德。到那个时候,家里的境况并没改变多少,我和你爸的矛盾冲突也因如此的境况而接连不断,但当熟悉的敲门声再次响起并听到那个噩耗时,我们之间的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斗争的欲望却在从一刹那起开始消失得无影无踪。

“非常抱歉,你的儿子在进行新型电子食物的最后试验时,因为一个神经冲动触发器的小故障而使大脑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最终因由此导致的全身机能紊乱而不幸去世。”

我和你爸在你27岁那一年的那一天泪如雨下。

(三)

接下来的十年中,我们都致力于破解这个奇特的食品的结构。仅仅过去五年,该装置利用神经冲动的秘密就被破解了出来。这给我们的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开始在实验室内搭建、放置各类容器。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这些容器将伴随着单晶硅与从装置中分离出的物质的复制品一起沸腾。天花板和墙上管道交错,整个实验室弥漫着半导体的气味。

有一天,刘研究员突然冲进我的办公室,把我从睡梦中摇醒了过来并拉进实验室。进去后,他先掀开几个容器的盖子,后又把手指探入一容器泛着冷光的银色液体中,然后拿出手指尝尝味道。接着他走到总控制台跟前,操作了大约五分钟,然后便急不可耐地向着聚四氟乙烯管道的出口望去。当“啪”的声音接连不断响起时,他搓着双手,高兴地笑了起来。每响一声,便掉出一小粒银色金属——至少看起来像一小粒银色金属——落进他的手心里。

“新型电子食物研制初步成功啦!”他大声向我宣告道。然后,他从手心的一把中拿出两粒,一粒自己吞了下去,另一粒让我吞了下去。没有过几秒钟,这个小东西像是极其了解我似的,依照我的个人口味喜好向大脑发出相应的神经冲动,同时向全身传递这些食物原本所具有的能量和营养和来自未来的记忆。我在那一刻感到心满意足。

你,我的儿子,约翰,这时已经成为了团队的一员。你也兴奋极了,又让机器生产了一批新型食物出来,之后便迅速躲进研究室里进行临床试验和最后改进。直到那次事故发生为止,你再也没出来过。

(四)

投身入新型电子食物的研究将改变我的一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我和你的父亲相遇,最终合力研发出了新型电子食物。两者相加,使我和你有机会相识。就在这个院子里,在月光下,许多年后,我将与你分别。那一刻留给我的将只剩下新型食物。

从看到食物装置被解构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未来已定。

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那是未来的必经之路。

(有删改)


小说的标题“来自过去的离别”具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7-13更新 | 220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2】《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两个标题有什么深刻内涵和作用?
2024-01-03更新 | 28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青萍

端木蕻良

我的窗前有几片青萍,它被养在一个磁州窑的钵子里,在阳光的映照下,它在不断地孳生着……

它是来自徐霞客生长的地方:江阴马镇胜水桥畔。

徐霞客家门前有一湾清水,水上有一座石桥,阳光把桥影就映照在这浮在水面碧绿的青萍上。

我一定要带走这青萍的绿色,这青萍,是徐霞客亲眼看过的。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卓越的地理学家,每次出游,或是从远方归来,都得从这桥上走过,他的身影,随着桥影也映落在这青萍上了。到处都有水,到处都有青萍。但是,这座小石桥下的青萍是不寻常的。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记录着徐霞客在哪一天离开家门,徐霞客在哪一天又回来的。

正是这位徐霞客,他有水的活力,他有青萍的生机。我从小就仰慕他。在我跨进七十岁的前夕,来到他故居的门前,我仿佛亲眼看到当年的徐霞客走过这座桥去,而恰恰是他的影子,印落在这一片青萍上面。我看见这青萍,完全忘记我行动不便了,拄着手杖,蹒跚地下到水塘边,便伸手去捞取青萍,可是够不着,我便用手杖把儿把它勾了过来,青萍随着一些漂浮植物来到了岸边。

我们还要访问好几个城市,在路上还要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光。但是,我们就是要把它带回北京去。……只要住下来,我便每天偷偷地为放在茶杯内的青萍换清水。但是,青萍并不体谅这份儿好心,它好像是越来越少了。待到我们离开杭州的时候,玻璃杯中的绿色全都不见了,只有一团像干枯蘑菇色的东西。我拿出放大镜来看,也找不出一点点有生命的绿色了。耀群不知是为了安慰我,还是她有什么起死回生的绝招儿,并不像往常那样干脆地主张丢掉算了,而是命令我绝对不许再换水。到了地方住下后,也仍然首先将它取出,放在杯中养起来,更着重地叮嘱服务员同志,千万不要把它当作茶根倒掉。并把它放在窗台上,使它尽量能受到阳光……

一天两天过去了,三天四天过去了,我们从杭州乘长途汽车到了苏州,又从苏州乘火车到了上海,杯中并没有什么变化,我每次看到的,仍然是那朵干蘑菇,每次都使我感到的并不是愉快……

在上海的第三天清晨,耀群照例也去向杯中观看,突然,她欢叫起来。我连忙起身赶了过去。她欢叫着:“看!绿的!是绿的!青萍又活了!”

是的,这青萍已经不是徐霞客当年的青萍了。但它代表的生机,代表着徐霞客的生机,却比当年更加旺盛,它可以在任何地方表现出来。

现在,不但徐霞客旧居前塘中的青萍,不是当年的青萍了,就是我们从江阴带回来的青萍,也已经不是彼时的青萍了,它已经孳生繁殖,它蕴育着的生机,却因为孳生的繁茂,反而显得更旺盛。徐霞客门前胜水桥下的青萍,已经不知经过多少代了,但它内含着徐霞客不朽的生机,也正和窗前瓷钵里的青萍一样,远隔千里,相映成趣。

水到处都有的,青萍也是到处都有的,青萍把灿烂的阳光,巧妙地织成绿色,把阳光里的热,转化成为绿色。绿色,可以说是生命的本色。每当我写作疲倦时,便向窗外看去,看到青萍的绿色,不但赶走了我的疲倦,仿佛在我心灵深处,更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有删改)


文中“青萍”的内蕴十分丰富,请结合全文理解其含义。
2022-08-31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