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3 题号:200586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废弃的工厂、关停的煤矿、古老的作坊……这些曾经的“工业引擎”承载着城市记忆,见证了历史风貌,如今却因各种原因沉睡,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中被遗忘。如果能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让其由“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变,不仅能传承工业精神、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还能唤醒沉睡的价值。如何变“锈”为“秀”,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

首先,需要对工业遗产进行甄别区分。所谓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不同的工业遗产之间,其价值千差万别。对于各方面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应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同时,既要防止因过度开发而保护失当,也要尽量规避因过分限制而难以改造利用。

其次,要挖掘历史底蕴,赋予文化内涵。这些年不少改造完成的老旧工业文化项目,除了工业遗存各有不同外,在形象与内容上都普遍趋同,难言特色。工业遗产的重新开发和利用,需要充分发掘其背后凝聚的独特文化理念,各地宜从自身实际出发,不可照搬照抄。位于成都的立巢航空博物馆,就被设计成航空科技与历史综合展馆、城市候机厅、多媒体学术报告厅、模拟飞行厅、航空主题餐厅等功能区,让民众“看得到航空,听得到航空,摸得到航空,甚至吃得到航空”,把高大上的航空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专业人士前来参观,并成为“2020年成都八大消费新场景” 之一。

工业遗产是城市的固体记忆,让其不再“沉睡”,需要审慎、巧妙地进行加减法设计,留住工业时代的“锈色肌理”,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方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并呼应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吴徽平《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

材料二 :

工业遗产最基本的形态是厂址、厂房、设备以及相关的史料。近年来工业遗产的概念在持续扩大,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都已纳入工业遗产的范围。工业遗产的意义首先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人类所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护历史,保护城市记忆与国家记忆。

然而作为需要被保护的工业遗产,仅仅有历史价值是不够的。如果仅仅着眼于“历史记忆”,那么工业遗产大可以通过别的成本更低的方式,如照片、影片、文字等等来呈现,而不必保留那么一大片厂房与厂址。工业遗产在历史价值之外还要具备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工业遗产应该是多重价值的相得益彰。

长期以来,人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普遍缺少重视,世界各地的工业遗产一直面临着毁坏遗弃以及掠夺式开发导致的严重威胁;在我国,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在工业遗产拆与保、遗弃与利用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如今这样的局面正在逐渐好转,国家与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对于“工业遗迹”的保护工作。然而很有必要提醒的一点是,即便以前不少工业遗迹遭到了破坏,但其现存数量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全部纳入“保护”之列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因而必须要有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什么是“芜”?什么是“菁”?应该依据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这五个指标来判断。它们是“遗产”,同时又活在当下与未来,是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不应该被看作后人甩不掉的包袱,而是可以继续发挥功用、

创造价值,甚至融入创意空间、数字经济的潮流之中的。而去芜存菁的过程,也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简”,才可以凸显精华,才可以节省保护的成本。

(摘编自翟春阳《保护工业遗产要去芜存菁》)

材料三:

将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园相结合的“以用促保”模式,是当前国内较主流的一种工业遗产开发模式。如上海M50创意园、广东中山岐江船厂改造等等,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有赖于所处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氛围与消费人群。

就山西省阳泉三矿工业遗产的开发而言,因不具备这些经济、文化及区位优势,所以不能简单地模仿和跟风。而应在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不断挖掘自身的特质,确立符合本区域发展特点的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打造出一套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保护和再利用方案。

“以用促保”的保护模式,需要先期高昂的资本投入。除一些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之外,许多地方遗产保护工作都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方面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是遗产保护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省、市两级政府 可以在财政规划方面给予阳泉三矿保护项目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还需制定一整套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民众加入到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阳泉现阶段正处于城市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时刻。鉴于此,阳泉三矿的遗产保护工作应纳入阳泉市总体规划的部署和安排之中。否则,在未来的城市变迁中,这一保护项目极有可能与未来的建设产生抵触。因此,从城市发展的大局出发,应将这一保护项目上升到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的高度。只有做到了系统化、前瞻化,这项工作才能真正与城市发展融合起来。

工业遗产“以用促保”最重要的目的是重点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艺术、文化价值,而不是将工业遗产通过“经济开发”的方式变为盈利的工具,使工业遗产的开发充溢商业气息。此外,阳泉三矿是山西省首个“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该项目的顺利建设与推进还需尽快出台与此相关的保护、开发、再利用的地方性法规,以免在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因法律法规的缺失而导致保护主体不明、技术规范缺失、责任主体不确定等问题的出现。

(摘编自李钺《因地制宜留住文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工业遗产之所以被遗忘,是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存在价值。
B.并非所有的工业遗产都需要被保护,对于一些价值不高的工业遗产可以拆除或遗弃。
C.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上,应该保护优先,绝不能因开发而对工业遗迹进行改造。
D.工业遗产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应挖掘自身的特质,制定符合本区域发展特点的方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文化氛围等条件,“以用促保”的开发模式才可能取得成功。
B.对工业遗迹“去芜存菁”,有助于节省保护成本,重点保护各方面价值较高的工业遗迹。
C.阳泉三矿工业遗产保护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D.工业遗产既是城市与国家的记忆,又是当下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和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意大利都灵工业遗址被改建成公园,原工业区域中的有些机器设备被清走,金属冷却塔被保留在遗址公园中,成为工业时代的纪念。
B.曾经是连片的采煤塌陷区的江苏徐州潘安湖,通过对采煤塌陷破坏的土壤进行重构,恢复土地生态调节功能,脱胎换骨为“城市之肺”。
C.德国慕尼黑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由旧有工业区改建成的公众休闲、娱乐场所,保留下来的原有工业设施,似乎向人们诉说着钢铁厂曾经的辉煌。
D.由原粤中造船厂旧址开发成的中山市岐江公园保留着不少造船厂房和设备,见证着那个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沉淀为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4.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目前约有4900万人面临紧急水平的饥饿,每晚约有8.11亿人饿着肚子睡觉。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上周表示,俄乌冲突加剧或加速了先前就已存在的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的趋势,这些趋势是由一系列相关因素引起的:疫情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由此产生的供应链、就业和运输问题;与极端天气和气候危机有关的产量下降;能源成本暴涨;以及世界各地发生的其他许多持续不断的冲突。

随者粮食危机的临近,人们担心,这种剧痛将迅速向全球食物链上游扩散。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波及整个饥饿世界的政治动荡、人道主义危机、动乱和地缘战略对立。

(摘编自《天启来临?全球粮食危机的惊人影响》,英国《卫报周刊》2022年5月27日)

材料二: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只有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主动,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坚强支撑!当前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为大国筑底”的战略高度推动“三个转变”,努力构建新时代粮食安全发展新的格局。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从过去的“吃得饱”“吃得好”,向着现在的“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加速转型,对于粮食的认识应顺应新时代居民食物消费不断升级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从传统狭义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等“口粮观”,拓展到与粮食消费具有直接替代性的肉蛋奶、果蔬、油糖茶等重要食品,树立“大食物观”。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速度滞后于食物需求结构转变速度,导致农业存在产需偏离的结构性失衡,这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口粮有余与饲料粮短缺并存的状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战略层面,适时从保障口粮供给向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转变,以保障居民消费升级对高品质、差异化粮食及粮食制品的增长性需求。

当前,我国粮食加工水平不断提升,粮食产加销环节和空间布局日趋分离,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必须从保障生产供给端安全向保障生产、加工、贸易、流通与消费全链条的系统安全转变,以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构建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新的格局。

(改编自《推动“三个转变”构建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新的格局》,《光明日报》2022年5月11日)

材料三:

2022年6月10日,南通市新型合作农场里马达轰鸣,一台台收割机穿行田间,翻起滚滚麦浪。但是收割机驾驶位空空荡荡,驾驶员不见踪影。再仔细一看,无论是收获的麦田还是等待插秧的水田,几乎都看不到人的身影。

“现在都用无人农机,不需要人工下田啦!”合作社负责人李汉清笑着说,通过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互联网数据传输系统等,将普通农机改造成无人农机,操作手提前编辑好程序、设定好路线,无人农机在卫星导航、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联合指挥下,自动行走、自动规避障碍物、自动切碎秸秆还田,实现小麦耕、种、管、收生产环节智能管控。

过去1100亩地,纯人工收麦需耗时20多天,现在无人收割机5天就能全部搞定。当农业机械足够智能,农民面对着电脑或手机终端,控制机械完成农业生产。那时,农民这一职业也许会像现在的“码农”一样,成为21世纪最时髦的工种。

(摘编自《农民变“码农”“三夏”更从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德鲁·贝利认为俄乌冲突加剧定会加速先前就已存在的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的趋势,这些趋势是由一系列相关因素引起的。
B.只要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就能赢得主动,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坚强支撑。
C.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主要矛盾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速度滞后于食物需求结构转变速度导致的农业产需偏离的结构性失衡。
D.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已经完全改变了我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实,农民变身为时髦的“码农”。
2.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材料三中“码农”特点的一项是(     
A.59岁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抖音开启了东方甄选的首场直播助农活动,直播间上架了几十种农副产品,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B.在山西巨盔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内,29岁的刘晓在温室大棚智能监测控制系统的大数据指导下嫁接黄瓜苗。
C.山东官庄镇富士康智慧物联网农业产业园内,67岁的王桂芝一个人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对整个园区的浇水施肥远程控制。
D.在杨梅种植基地,“亲农在线”系统很快为应良呈智能匹配到首席专家王康强,“线上药方”直接收入囊中。
3.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构建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新的格局需要推动哪三个转变?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
2022-07-14更新 | 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

1.下面是几篇流行于某些新媒体文章:《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5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指出这类文章的错误与危害。
2.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
2021-08-22更新 | 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是指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商品线上展示、咨询答疑、导购销售的新型服务方式,具体形式可由店铺自己开设直播间,或由职业主播集合进行推介。

一方面,直播带货互动性更强、亲和力更强,消费者可以像在大卖场一样,跟卖家进行交流甚至讨价还价;另一方面,直播带货往往能做到全网最低价,它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直接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对接。直播的本质是让观众们看广告,特别是对网红主播而言。直播需要通过秒杀等手段提供最大优惠力度,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黏住消费者。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当前,直播带货形成了包括消费者、主播、商家、机构等在内的完整生态链,已经成为新的消费潮流。但是,直播带货仍存在泥沙俱下现象,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创新发展路径,走出低价促销的简单逻辑,在整合产业链、推动品牌成长,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探索出成熟可行的发展道路。

直播带货在主播、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崭新的桥梁,不仅激活了消费市场,还在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销售效率,拉动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带货内容来看,行业更加齐全,老字号直播、非遗直播、文化旅游导览直播、教育公开课直播等纷纷涌现,争相抢夺这片新蓝海。从参与者身份来看,主播、明星、商家、官员……各界人士纷纷走进直播间推荐特色产品,加强供销对接。

直播带货为何一直热度不减?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直播间购买商品,不仅价格更便宜,还能节省大量挑选试错的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借用明星或网红直播带货,能迅速增加品牌曝光度,以及产品转换率,从而加快资金循环速度,拓宽营销渠道,提升销售效率。

部分直播带货利润空间低,利益相关方为了寻找新的利润点,会出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行业进入门槛低,有的主播素质堪忧,过度追求利益。直播经济也是口碑经济”“信任经济,从业者的诚信守法是其发展壮大的持久动力。

专家表示,相关部门应在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监管框架下,尽快明确主播、平台、商家等各方主体责任和适用法律法规。同时,平台也要下足治理功夫,加强合规管理,建立高效的用户反馈机制。

(摘编自大众网《直播带货,带活了消费市场》)

材料三: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尤其是直播带货的异军突起,让直播业态迎来新的流量入口。然而,直播行业内不少顽疾并未彻底消除。例如,诱导未成年人高额充值打赏,网课直播间推送低俗内容,直播带货中夸大宣传,数据注水、售后欠缺等行为仍不时发生。有一小部分人利用机器审核漏洞,直接在平台眼皮底下散播违法违规内容。对此,国家网信办提出研究制定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这不失为应对良策。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直播账号信用评价体系,让失信者、违规者淘汰出局,直播行业才能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摘编自新华网《分级分类给直播戴上金箍》)

1.下列对直播带货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播带货”直接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对接,它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能做到全网价格最低,给消费者提供了最大的优惠力度。
B.直播带货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商品线上展示、咨询答疑、导购销售,形成了包括消费者、主播、商家,机构等在内的完整生态链。
C.直播带货的内容丰富齐全,不仅仅包括特色产品等实物,还可以是老字号直播、非遗直播,文化旅游导览直播,教育公开课直播等。
D.随着直播带货的异军突起,直播业态迎来新的流量入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夸大宣传,数据注水、售后欠缺等不良行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直播的本质是让观众们看广告,直播带货有更强的互动性和亲和力,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商品,价格更便宜,还能节省时间和成本。
B.直播带货激活了消费市场,加强了产业链的整合,提升了销售效率,拉动了消费,也实现了主播、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巧妙对接。
C.明星或网红直播带货,能迅速增加品牌曝光度,以及产品转换率,从而加快资金循环速度,提升销售效率,因此明星和网红成为直播主力军。
D.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个别主播为了利益,利用平台直播时散播违法违规内容,亟待解决。
3.如何促进直播带货行业规范有序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01-06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