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0 题号:200881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子规

欧阳修

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①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②。

云③垂玉枕屏山小,梦欲成时惊觉了。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④归合早。

[注]①禽啼,此处指子规(杜鹃鸟)啼叫。②杪,树枝细梢。③云,云髻,代指头发。屏山,屏风。④若解思归,杜鹃鸟啼声若“不如归去”,后人常用来写思归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以“江南三月春光老”的暮春景象开头,奠定了凄凉、伤感的情感基调。
B.杜鹃鸟在月亮落下、天还没有亮时发出凄厉的叫声,为下文写“惊梦”做铺垫。
C.词人将鲜红的花朵看成是子规“啼血”拌和露水染成的,由花及鸟,思绪飞动。
D.这首词看似写杜鹃鸟,实则是借杜鹃鸟起兴,表达了女主人公思人的愁怨之情。
2.有评论认为,这首词的结尾不落窠臼,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的思想和情感意蕴。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发银树林

杨万里

莫过溪桥银树林,溪深未抵路泥深。

清风一阵掠人面,晴色半开关客心。

远岭惹云秋里雪,淡天刷墨晓来阴。

几多好句争投我,柳夺花偷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感叹道路泥泞难行,路上泥水的深度甚至超过了溪水。
B.颔联写清风拂面送来清爽,天气转晴,引出了异乡之客的思乡之情,融情于景。
C.颈联中的“惹”字突出了云的动感,“秋里雪”“刷墨”写出云色、天气之变。
D.诗人以热爱自然之心于常见事物中发掘出盎然诗意,用语活泼,通俗晓畅。
2.有评论说杨万里的诗“常于结尾处逗出奇趣”,请结合本诗尾联简要分析。
2023-03-10更新 | 11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陆游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注】①陆游二十岁与表妹唐婉成婚,二人琴瑟和谐,却被陆母拆散。此后,两人沈园重逢,陆游于壁上题《钗头凤》一词,唐婉读后郁郁而终。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冬十二月二日,八十一岁的陆游做梦,梦中来到城南沈园。②蘸:把物体浸入水中。此指寺桥在水中的倒影。③鏁(suǒ):古同“锁”,封住,封闭。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十一岁的陆游梦游沈园,依然内心忐忑,因害怕触动心中伤痛而不敢前行。
B.梦中沈园梅香直透衣袖,春水倒映寺桥,以乐景写哀情,倍显诗人心情之凄楚。
C.第二首前两句中“又”“只”二字,既蕴岁月无情之感慨,又含物在人亡之悲叹。
D.第二首结尾句写陆游梦中再次在壁上题诗,表达对九泉之下唐婉的深切思念。
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这两首记梦诗在内容、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4-02-25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过旧学山寺

文同

当年读书处,古寺拥群峰。

不改岁寒色,可怜门外松。

有僧皆老大,待客转从容。

又下白云去,楼头敲暮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诗人怀着深情向读者点明,眼前之地正是自己早年读书的地方,照应了题目。
B.次句展示了广阔而富有立体感的画面,一个“拥”字真切地写出了寺院房屋之多。
C.颈联隐含对比,当年寺中的僧人如今年纪都已变大,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与以前不同。
D.本诗空灵中含幽思,淡雅中见深沉,语言省净浑然,具有独特的风格。
2.诗歌颔联为什么要写到老松?请简要分析。
2022-03-07更新 | 2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