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0-15 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对这个小地方化民成俗如此成功喜出望外,莞尔而笑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以前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子游的话是对的,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如《子罕》篇中出现了两句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一句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一句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是对于时间和生命流逝的哲思咏叹,后者则是对外境磨砺下的风骨彰显和生命韧性、君子人格的歌颂。正如钟嵘所说,因物喻志,比也。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本质上紧紧关联如何在生命里创造永恒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作为人的有限性,达成卓然和不朽。

总体而言,《论语》的文学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对两千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这些情形,恰恰是因为《论语》真正体现了以化人的力量。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化人》)

材料二:

读书其实从哪本书开始都可以。但是,要思。读书就是去思,读书是学习,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孔子不是告诉你必须如何如何,孔子的语气永远是:我是这么做的,这么想的,你看着办吧。《论语》不辩论,不结论,不指示,不居高临下比你较为神圣启蒙。《论语》是讨论、陈述,是对思的启发,对经验的唤醒。读《论语》要思,要体会。真理在思的过程中敞开,就像在黑暗的洞穴里挖矿,忽然,蹦出一颗宝石。

正是那种谦卑低调的语感,经验之思,之谈,令《论语》成为一部伟大的指示,千百年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世俗化的后现代氛围,解构,调侃,怀疑一切,怎么都行,玩世不恭,新就是好,蔑视传统、经验已经成为常识。《论语》失位已经若干世纪,它本来是汉语的最高之书,现在随便就可以调侃、否定。孔老二、丧家犬,从一个教授的嘴里说出来,磕绊都不会打一下。

《论语》在中华文明中,曾经有着崇高地位: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崇高地位也令《论语》成为令人窒息的教条。所以鲁迅激愤地说: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一个世纪过去,在读书上,拿来主义已经相当媚俗,看看中国的书架就知道。窃以为,温故知新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回到希腊去找思想资源,越来越显得先锋起来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好处是,那种教条化的传统已经被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一切复零,从头开始”“怎么都行”“唯我独尊摧毁,斯文扫地,烟消云散。《论语》的经典地位早已被解构,去蔽。礼失而求诸野,《论语》回到了,可以像它刚刚说出来的时代那样去倾听,去拜读了。完全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颜渊、子路、闪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这个时代,可以读《论语》了。

(摘编自于坚《可以读〈论语〉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阳货》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场戏剧性对话,氛围由轻松到肃穆,塑造了真实亲切的孔子形象。
B.《论语·子罕》篇以水流寄寓生命哲思,以松柏歌颂君子人格,借日常平实之物表达了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
C.《论语》不作结论性的“指示”,却成为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及国民性格的“指示”,彰显了以“文”化人的魅力。
D.《论语》“温故而知新”一说,与西方文艺复兴汲取古希腊文化养料有相似之处,二者均秉持“拿来主义”的原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以“氛围感”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地表达了对《论语》深刻思想性的肯定。
B.材料二中,针对《论语》这一经典被随意调侃、否定的现状,作者以口语化的文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不满之意。
C.材料二以随笔式的语言,论及《论语》成为经典、经历失位、回归生活语境的过程,看似零散琐碎,实则脉络清晰。
D.两则材料都力图拉近《论语》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距离,从不同角度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对传统经典进行创新性阅读。
3.下列选项与材料二的立场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几何原本》是欧氏几何的奠基之作,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张卜天根据数学史家希思的英译本,将其翻译为中文。
B.《史记》涉及许多历史材料,但司马迁并没有照搬史料,而是采用汉朝的语言讲述历史,并于其中渗透自己对文献的当代理解。
C.在公祭孔子大典上,两百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儒生分列曲阜尼山孔庙道路两侧,朗诵《论语》,展现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
D.河南卫视播出了端午特别节目《洛神水赋》,片中“洛神”绝美登场,娉婷袅娜,衣袂翩跹,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的神韵。
4.关于读《论语》等“中国书”这一话题,鲁迅与于坚的观点是否存在矛盾?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5.在传统经典作品研习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需要完成《论语》导读资料的撰写任务,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为该导读列出要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一小件

雷蒙德·卡佛

他走了。她说着,继续轻拍他的肩头。在他的抽泣声中,安能听见厨房里咖啡壶的嘶鸣。好了,好了,她轻柔地说,霍华德,他走了。他走了,现在我们必须适应这点。适应孤独。

就在午夜之前,就在他们处理完了很多事情之后,电话又响起来。

你接,安说,霍华德,就是那个人,我知道。他们正坐在厨桌旁,面前摆着咖啡。霍华德的杯子边上还有一小玻璃杯威士忌。

喂,他说,是哪位?喂!喂!电话断了。

就是他,她说,那个混蛋。我真想杀了他。

突然,她明白了过来:我知道是谁一直打电话来了,就是那个面包师。我在他那儿给斯科蒂订过一个生日蛋糕。他有咱们家的电话号码,一直打电话过来,为那个蛋糕骚扰咱们。那个面包师,那个混蛋。

晴空,星斗满天。他们在面包房门前停下车。他们能看见里屋的亮光,有一个体积很大的男人系着围裙,在那片平静的白光里不时地进进出出。

我们打烊了,他说,这可是大半夜。你们喝醉了,还是怎么了?

安向前一步,迈进从敞开的门漫出来的光亮里。

对于一个面包师来说,你可是够聪明的。安说,霍华德,他就是那个一直给咱们打电话的人。她握紧拳头,愤怒地盯着他。在她的体内,正有一种至深的愤怒燃烧着。

等会儿,面包师说,你想来取走你那个放了三天的蛋糕,是不是?夫人,我可不想和你吵架。我就收你半价。你要吗?

还说蛋糕!她说。她知道自己能控制住正在体内沸腾的情绪。她很镇静。

夫人,我在这地方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养家糊口。面包师说着,现在,别闹事。

他右手拿起一根擀面杖,开始一颠一颠地拍在左手的掌心上。你是要那个蛋糕,还是不要?我得回去工作了。面包师得在晚上加班。

我知道面包师晚上加班,安说,他们晚上还打电话呢。你这个混蛋。

面包师继续颠着擀面杖。他看了一眼霍华德,对他说:小心点儿,小心点儿。

我儿子死了。她冰冷而决绝地说,他周一早晨被车撞了。我们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走了。但是,当然了,你不可能想到这个,是不是?面包师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是不是,面包师先生?但他死了。他死了,你这个混蛋!就如同愤怒突然爆发一样,愤怒同样突然消弱,让位给了别的东西,一种令人晕眩的反胃感。她斜靠在洒满了面粉的木桌子旁,手捂住脸,哭起来,肩膀来回颤动。这不公平,她说,这不,不公平。

霍华德的手放在她腰背上,看着面包师。你真可耻,霍华德对他说,可耻!

面包师把擀面杖放回到台子上,解开围裙,也扔到台子上。他看着他们,慢慢地摇头。

他从桌子下面拉出一把椅子,说:请坐。

安擦干眼睛,看着面包师。我想过要杀了你,她说,我想过要你死。

让我说说我有多抱歉吧。面包师说着,把手伸到桌子上,翻过来,露出他的掌心。

我自己没有孩子,所以我只能想象你们的感受。我不是个邪恶的人。我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男人说,我能问问你们,你们是否能在心里原谅我呢?

面包房里很热。霍华德从桌边站起来,脱下外衣,也帮安脱下了外套。面包师看着他们,看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站了起来。他找到杯子,从一台电动咖啡机里倒出咖啡。又在桌上放了一盒奶油和一碗糖。

你们可能需要吃点儿东西,面包师说,我希望你们能吃点儿我的热面包圈。你们得吃东西,像这样的时候,吃是好事一小件。

他给他们端上来刚出炉的热肉桂面包圈,又在桌上放了黄油和抹黄油的刀子,然后和他们一起坐在桌旁。他等着,一直等到他们都从浅盘子里拿起一个面包圈,吃起来。

吃点儿东西很好,他看着他们说,都吃光啊,想吃多少吃多少。全世界的面包圈都在我这儿呢。

他们吃着面包圈,喝着咖啡。安突然觉得很饿,面包圈又热乎又香甜。她吃了三个,让面包师很高兴。

面包师聊了起来,他们认真地听。虽然他们既疲惫又痛苦,他们还是听着面包师说的话。

他告诉他们自己这些年里无儿无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讲起那些插在蛋糕顶上、象征新婚夫妇的小人。还有那些生日,光想想那些燃烧的蜡烛吧!他是个面包师,他很高兴自己不是个花匠。无论何时,面包的味道都比花要好闻。

闻闻这个,面包师说着,掰开一条黑面包,这是口味比较重的面包,但口感丰富。

他们闻了,面包师又让他们尝了尝,有糖蜜和粗糙的谷粒的味道。他们听着他说,他们吞下了黑面包。荧光灯下,亮得就像白昼一样。他们一直聊到了清晨,窗户高高地投下苍白的亮光,他们还没打算离开。

(肖铁译,有删改)


【注】雷蒙德·卡佛(1938~1988),美国小说家,小说界的“简约主义”大师。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面包师生活艰辛,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养家糊口,即使霍华德和安深夜来包到面包房与他争吵,他回应的同时也始终颠着擀面杖做面包。
B.小说对斯科蒂的死着墨不多,着重刻画了活着的人们的悲剧,开篇写霍华德和安夫妇俩的失子之痛,但小说结尾却使人看到了生活的一缕曙光。
C.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推进,安的心理发生了细微变化,由失去儿子的悲痛到对面包师频繁打电话行为的愤怒,继而转变为面对生活苦难的淡然。
D.“我能问问你们,你们是否能在心里原谅我呢?”一句表明,面包师对斯科蒂的死深怀愧疚,他讲述自己的不幸经历是为了博得霍华德和安的同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将主要场景放在一间透着亮光和浸润食物芳香的面包房之中,这样的精心安排既让情节集中紧凑,又让面包等相关物象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B.小说在表现人物突遭生活重创后的反应时,没有极力渲染悲伤的氛围,而是以传神的细节暗示他们的情感波澜,取得了一种言简义丰的艺术效果。
C.小说的结尾仅是作者观察的结束,而主人公的生活仍在继续,本文打破了传统小说封闭的叙事结构,呈现开放的特点,留下想象空间,余韵无穷。
D.小说体现了作者的简约风格,不重场景上的渲染,以工笔般的文字,对现实环境和情感背景进行极简洁的表达,故事简单,叙述平实,辞约义丰。
8.结合文本,探究“好事一小件”的意蕴。
9.这篇小说叙事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昔者秦之攻宜阳,韩氏急。公仲朋谓韩君曰:国不寸恃也,岂如因张仪为和于秦哉!因赂以名都而南与伐楚,是患解于秦而害交于楚也。公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和秦。楚王闻之,惧,召陈轸而告之曰:韩朋将西和秦,今将奈何?陈轸曰:秦得韩之都一,驱其练甲,秦、韩为一以南乡楚,此秦王所以庙祠而求也,其为楚害必矣。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以奉韩曰:‘不谷之国虽小,卒已悉起,愿大国之信意于秦也。因愿大国令使者入境视楚之起卒也。’韩使人之楚,楚王因发车骑,陈之下路,谓韩使者曰:报韩君,言弊邑之兵今将入境矣。使者还报韩君,韩君大悦,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害我者,秦也;以名救我者,楚也。楚之虚言而轻强秦之实祸,则危国之本也。韩君弗听公仲怒而归十日不朝宜阳益急。韩君令使者趣卒于楚,冠盖相望而卒无至者。宜阳果拔,为诸侯笑。故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者,则国削之患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材料二:

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节选自《战国策·韩一》)

10.材料一中下划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答题卡上写下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韩君弗A听B公仲C怒D而归E十日F不朝G宜阳H益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指结盟的,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吾与点也”的“与”的词义不相同。
B.不谷,是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周室衰落,诸侯霸主也僭用了。
C.听,是听从、听取的意思,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的“听”词义相同。
D.四境,意为四方疆界之内,与《六国论》中“起视四境”中“四境”的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攻打韩国宜阳,公仲朋向韩国国君提出了通过张仪联合秦国,共同讨伐楚国,来缓解危机的建议,韩国国君听从其建议,并派他出使秦国。
B.楚王向陈轸问计,陈轸认为秦国攻打韩国的目的就是要和韩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这必定会给楚国造成伤害,建议楚王主动联合韩国对抗秦国。
C.韩国派使者到楚国,楚国做出已经准备好军队的假象,并对使者说楚国准备带军队进入韩国,使者报告韩君,韩君中止公仲去秦国讲和的计划。
D.公仲认为秦国会对韩国造成实际伤害,楚国只是在名义上帮助韩国,不能听楚国的虚言而轻视秦国带来的实际祸患,这样韩国的危机不能解除。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者,则国削之患也。
(2)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14.材料二中,陈轸就韩国能否听从楚国建议一事做了分析,请简要概括两种情况。
2023-10-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子规

欧阳修

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①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②。

云③垂玉枕屏山小,梦欲成时惊觉了。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④归合早。

[注]①禽啼,此处指子规(杜鹃鸟)啼叫。②杪,树枝细梢。③云,云髻,代指头发。屏山,屏风。④若解思归,杜鹃鸟啼声若“不如归去”,后人常用来写思归之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以“江南三月春光老”的暮春景象开头,奠定了凄凉、伤感的情感基调。
B.杜鹃鸟在月亮落下、天还没有亮时发出凄厉的叫声,为下文写“惊梦”做铺垫。
C.词人将鲜红的花朵看成是子规“啼血”拌和露水染成的,由花及鸟,思绪飞动。
D.这首词看似写杜鹃鸟,实则是借杜鹃鸟起兴,表达了女主人公思人的愁怨之情。
16.有评论认为,这首词的结尾不落窠臼,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的思想和情感意蕴。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以人为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在《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在诗词中借黑发变白的现象,表达对时光易逝、人世沧桑的感慨,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这样,苏轼《江城子》中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也是这样。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