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变换句式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200923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又到了世界读书日。一波呼吁公众多读书的热潮必然会到来,但那个核心问题恐怕还是没解决: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成功,这本来        ①        。但这不应该成为读书的全部意义。我们带着这样的预设和前提去读书,会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因为,此读书和彼读书并不是同一个读书。

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的一份国民书房报告显示,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 65m2,不足一个马桶大小。这个数字简直令人        ②        :人们不是不想追求诗和远方,只是眼前的苟且不允许罢了。既然如此,世界读书日真的只是走走过场、喊喊口号?等这一天过去后,一切又恢复如常?其实不然。读书的用处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在        ③        中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这些能力可能无法量化,但读书带来的变化,每个人一定能看到。

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但书本里有无限宽广的世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说到底,读书关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关怀。生而为人,所以有比物质利益更高级的追求,这正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假设关系的反问句,并分析修改后句子的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丰村三面环山,南面水口,形成天然圈椅,洙溪河蜿蜒穿村而过。村中的古宅由西北的高地向东南的底地依次而建,      ①       。整个村落古宅群村西多而集中,村东少而分散。村中古道均为青红两种石板铺成,纷繁而又有序,由南向北缓缓上升,台阶、石栏依山而建,依势而构,独具匠心。

这里历史      ②       。此处聚居了曹、苏、杜三大姓氏家族。永丰村的历史多半便是三大家族的历史,如今村民的祖先,也多是三大家族中人。这里      ③       ,英才辈出。别看村子小,却曾孕育出一些风云人物。这里也是革命老区。1934年12月,中共洙溪区委书记曹祥麟在这一带成功组织领导了打击土豪劣绅、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史称杜家村暴动

想不到吧,这处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村落,也曾风云激荡,汹涌澎湃。

小巷里的石板路,轻轻踩上去,仿佛能够感受到石缝间苔藓的呼吸。巷子窄窄的,仅能容一人通过,只怕那时的情侣也羞于并肩同行。路边的沟渠里是缓缓流过的溪水,还有鱼儿时不时扑腾一下,斑驳的墙上旧时的痕迹依稀可见,满是记忆。你不禁会猜,几百年前的此刻,是否也曾有人如自己一般,一步步走过这些石阶,不经意间,触碰过墙上的粉漆。那时,他会想什么,又会怀着怎样的心情。

时光啊,就像在路上堵了车,便也摇下车窗,悠然欣赏起这里的风景来。昨天和今天,这么近。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整句。
3.请指出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3-30更新 | 27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咱们老北京的传统里,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吃月饼,拜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彩塑的一种,有400多年历史了。原型是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兔首人身,身穿金甲,或着官服,背插小旗,,又不失威严。

兔儿爷按照先制泥、再制坯、最后彩绘的流程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可每个环节的讲究都不少。就拿制泥来说,要在泥土中混合一定比例的棉花。至于棉花占比有多少、黏性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最合适,就靠手艺人的手和眼对泥料状态的感知了。

彩绘上色是关键一环,从上往下画,颜色由浅到深。最难的,是给兔儿爷“开脸儿”。兔儿爷有没有神采,就看眉眼鼻嘴这寥寥几笔到不到位。想画好这点睛之笔,全靠长期练习,我干这行五十几年了,还不敢说已经   

我曾经带着兔儿爷,到国外参加一个民俗展览,几位八十多岁的老者看到满桌的兔儿爷,顿时。我一问,才知道是“老北京”了。我想,对老者来说,兔儿爷不仅是儿时的回忆,更是连着故乡与他们之间的那根“线”。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3-01-13更新 | 14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劳动光荣”,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题目是不是过分陈旧呢?是的,我们历来就提倡劳动光荣。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就强调劳动光荣,“劳动光荣”这四个字,永远不会褪色,永远不会过时,这是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不可      ①      

(2)广大青年学生,不但在讨论会上讲劳动光荣,而且真正地      ②      ,把“劳动光荣”四个字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天津的王培珍是一个例子,郑州的荆焕云又是一个例子。劳动,丰富她们的感性知识;与劳动结合,她们的理性认识得以深化;劳动,令她们的思想观念得以改造。

(3)人的觉悟程度总有高下之分,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的青年朋友们都像王培珍、荆焕云那样。由于一小部分青年朋友认为自己是有文化的人,把热爱劳动不放在心上,也不参加体力劳动。

(4)不,青年朋友,有了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是说可以从此不用参加体力劳动,而是说,可以从此更有成效地去劳动。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使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以过去任何社会所      ③      的速度极大地丰富起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调整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句,做到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3-06-05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