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墨子(约前468-前37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0 题号:201236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贡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天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诸侯四邻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社稷不血食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为路寝,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故曰‘政在节财’。”

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叶民有心,而说之“悦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惠。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而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进而来远,是舍吾势之所能禁而使与下行惠以争民,非能持势者也。夫尧之贤六王之冠也舜一徙而成邑而尧无天下矣。有人无术以禁下,为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明君见小奸于微,故民无大谋;行小诛于细,故民无大乱。此谓“图难于其所易也,为大者于其所细也”。今有功者必赏,赏者不得君,力之所致也;有罪者必诛,诛者不怨上,罪之所生也。民知诛赏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太上,下有之。”此言太上之下民无说也,安取怀惠之民?上君之民无利害,说以“悦近来远”,亦可舍已。

(节选自《韩非子·难三》

材料二: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也,而旧者新是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

(节选自《墨子·耕柱》

【注】①叶公子高,楚国大夫,姓沈,名诸果,字子高,封地在叶,所以称叶公。②路寝;君主居住的正屋,此指建有齐景公正室的高台,即路寝之台,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尧A之贤B六王C之冠也D舜一徙E而成F邑G而尧无H天下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是“使……到来”,“烛之武退秦师”的“退”是“使……退”,两者用法相同。
B.倍,指背弃,背叛,与(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倍”词义相同。
C.恃,依靠,依仗,与现在所说“有恃无恐”“恃才傲物”两词中的“恃”词义不同。
D.智,通“知”,知道,了解,与《老子四章》中“知人者智”中的“智”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公子高、鲁哀公及齐景公均向孔子请教治国的方略,同一问题孔子给出不同答案。子贡对此不解,后经孔子解释,才知三国人心向背不同。
B.圣明的君主善于在细微处发现小的坏事,在小事上实行轻罚,所以民众没有大的阴谋与动乱,这值得那些只知依赖效仿舜的君主们学习。
C.墨子认为叶公子高不懂的是如何达到“近远者,新旧者”这一目的的方法,但其提问时并未让孔子明白自身的疑惑,故其没有恰当提问。
D.面对孔子对叶公子高有关政事的回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有的人认为孔子的回答属于亡国之言,而墨子则认为孔子属于无效作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知诛赏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
(2)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
5.有人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请结合材料一阐述其为何有此论断。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君谓子墨曰:“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昔者,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说忠行义,取天下;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雠怨行暴,失天下。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侯驱国而以事齐患可救也”。齐将伐鲁,子墨子谓项子牛曰:“伐鲁,齐之大过也。昔者,吴王东伐越,西伐楚,北伐齐,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也。昔者智伯伐范氏与中行氏,兼三晋之地。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用是也。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子墨子见齐大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大王曰:“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并国覆军,贼杀百姓,孰将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伐其小家,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节选自《墨子·鲁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侯/驱国而以事/齐患可救也/
B.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侯/驱国而以事/齐患可救也/
C.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侯/驱国而以事齐/患可救也/
D.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侯/驱国而以事齐/患可救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等。用于姓氏前有“老师”之意,如子墨子。
B.三晋,战国时期韩、赵、燕三国的合称。他们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自立国。
C.家,先秦时期卿大夫所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的采地食邑。诸侯的封地称“国”。
D.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王侯或士大夫自谦之词。唐朝以后唯皇帝才能自称寡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录了墨子与他人的几则谈话内容,体现了其“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
B.三代圣王讲忠诚,行仁义,终得天下;而桀、纣、幽、厉施行暴政,最后失去天下。
C.文章引吴王、智伯史实,指出攻打鲁国可能会导致齐国灭亡、百姓遭受杀戮的结局。
D.墨子以拿锋利之刀砍人设譬,意在告诫齐王不要兼并别国领土,否则将祸及自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2)并国覆军,贼杀百姓,孰将受其不祥?
5.请简要概括墨子劝阻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
2022-01-18更新 | 1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墨子·尚贤上》,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的人。
B.远鄙,指远方边邑;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国,指诸侯国;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
C.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
D.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3.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地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2)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5.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
2022-11-16更新 | 1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中》)

文本二: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

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不悦,往见孔子,曰: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廩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注】 ①于:为“迂”之假借字。②牂羊:母羊。③韦:熟牛皮。
1.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B.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C.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D.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2.下列对两则文本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鳏寡,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泛指老弱孤苦的人。
B.晋文公,“文”为其谥号。谥号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与“文”同属于美谥的还有“庄”“武”“怀”等。
C.穑人,即农夫,也叫穑夫。穑,本义为收割谷物,亦泛指耕作,由此而洐生出穑地、穑事等与耕作相关的词。
D.由,即仲由,字子路。“由”为名,名一般用于自称,而“子路”为字,字一般用于他人称自己。
3.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探讨的重心在于如何落实“兼爱”,墨子强调了君王在“兼爱”实施上的榜样作用。
B.在墨子看来,君王想让自己的国家富庶起来,治理有序,就应引导人们“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圣王的法则。
C.在墨子看来,臣子对君王的效仿能够帮助君王纠正自身的错误,而臣子的不作为也会令君王为所欲为。
D.子路在做蒲宰的时候,不仅率领民众提前修建沟渠,还主动给修建沟渠的百姓每人一筐饭食、一壶汤水。
4.把两则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2)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2022-10-20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