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高适(700-76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2014880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重阳

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南北朝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惊”“空”二字,让一腔幽怨透纸而出,奠定了本诗低沉抑郁的格调。
B.诗的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年近半百,仕途坎坷,家田荒芜却身处天涯的近况。
C.诗的颈联“乌帽自欹斜”,既是诗人对自身状貌的描绘,也暗含对官场黑暗的无奈。
D.诗人善于借景抒情,如写菊花未开,表达心情的寥落;借乌鸦鸣噪,烘托内心的烦闷。
2.这首诗多处化用陶渊明的典故,传递出诗人复杂的心绪。请结合全诗分析。
【知识点】 高适(700-765)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别韦司士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韦司士,司士:官名。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②无那:无奈。③曲里:拐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馆舍夜宴,其中上句写馆舍张灯,酒清香冽,由此可见待客之殷勤;下句则写夜景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
B.颈联通过联想和想象的虚写手法,描写出了韦司士的行程:这一联写景,只用淡笔轻点,不施浓墨重彩,不加渲染刻画。
C.尾联的“暂离别”,是希望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是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有对朋友前路的祝愿,情调乐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
2.诗歌颔联常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020-11-18更新 | 8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醉后赠张九旭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注]①张九旭:即张旭,排行第九。以草书著称,人称“草圣”。又喜饮酒,时称“张颠”。②青云:指玄宗召张旭为书学博士一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张旭的与众不同。
B.“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从“草圣”张颠的称号着笔来刻画友人形象。
C.“白发老闲事”写出了诗人对张旭过去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不满与愤怒。
D.“能更几回眠”语带调侃,使题目中的“醉后”二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刻画了张旭怎样的形象特点?
2018-07-17更新 | 11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董判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既悲且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同时,诗人还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
C.诗人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诗人实写塞外的景物特点。
D.诗的三、四两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在一起写,运用了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E.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的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17-11-16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