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81 题号:201946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陈介眉庶常书

黄宗羲

吾兄与国雯书见及,言都下诸公,欲以不肖姓名陈之荐牍。叶讱庵先生且于经筵御前面奏,其后讱庵移文吏部,吾兄力止。始闻之而骇,已喟然而叹,且喜兄之知我也。

某幼党祸,废书者五年。二十一岁始学为科举,思欲以章句扬于当时,委弃方幅典诰之书而不视。年近四十,蓦逢丧乱;负母流离,退栖陋室,与百姓杂处。又焉得有奇闻异见,下逮于农琐哉?是空疏不学,未有甚于某者也!

今朝廷命举博学宏儒,以备顾问。此为何等,谓之博学?吾意临平石鼓,青州墓刻,有一事之不知,即其罪矣?谓之宏儒,慎、墨得进其谈,惠、邓敢窜其察,即其罪矣!故非万人之英不能居此至美之名也。即以前代博学宏辞科而论:以真德秀处之,尚曰宏而不博:以留元刚处之,尚曰博而不宏。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乃如之人,而欲当是选,是引里母田妇,而坐于平王之孙、卫侯之妻之列也。胡能不骇?

从来士之求知者多矣,往往觌面而无所遇合。以昌黎之贤,光范门下,三上书而不报。某于讱庵未尝有一面之雅、尺素之通;前岁观海于海盐,遇彭骏孙,言讱庵使之问学。去岁正月读所赠董在中诗,其间称许过当。今又云云,其何以得此于讱庵哉?夫讱庵之留心人物如此,向若得道弸艺襮之士而与之,则可以为天下贺矣!无如某仅一愆糇之细民也,孤负讱庵,此某之所以叹也。

某年近七十,不学而衰;稍涉人事,便如行雾露中。老母年登九十,子妇死丧略尽;家近山海,兵声不时撼动,尘起镝鸣,则扶持遁命。二十年以来,不敢妄渡钱塘,渡亦不敢一月留也,母子相依,以延漏刻。若复使之待诏金马,魏野所谓断送老头皮也。嗟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王阳在位,贡禹弹冠;戴逵逃吴,张玄止召。古人或出或处,未尝不藉友朋之力。不然,则山嵇、魏谢,徒以富贵为市耳!非兄知我,何以有是乎!

讱庵先生处,意欲通书;然草野而通书朝贵,非分所宜。陈履常曰:“公他日成功谢事,幅巾东归,某当御款段,乘下泽,候公于上东门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
B.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
C.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
D.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某幼党祸”中“离”,通假字,通“罹”,遭遇,与《屈原列传》“‘离骚’者,犹忧也”的含义不同。
B.陋室:简陋的居室,唐代诗人刘禹锡担任和州刺史时建造的居室,因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而为人所熟知。
C.尺素: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文中“尺素之通”指书写的信。
D.漏刻:古代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一孔,壶中立一刻度的箭形浮标,水滴漏而显示箭上的度数而知时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宗羲看到兄长和国雯的书信后知道自己被写在推荐人才的文书上,并且得到了叶讱庵先生在皇帝面前的当面推荐。
B.黄宗羲遭遇迫害,他荒废学业五年,二十一岁才开始为科举学习,想凭诗文扬名而抛弃文献,黄宗羲空洞浅薄,实际上没有学问。
C.黄宗羲列举了真德秀宏而不博、留元刚博而不宏的事例,说明自己不能应博学宏词科,这是他谦逊地推辞。
D.黄宗羲说如果又让他做官,就是让他像魏野所说的“断送老头皮”一样了,虽不做官,但可以像陈履常那样在你辞职后驾车马恭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非万人之英不能居此至美之名也。
(2)古人或出或处,未尝不藉友朋之力。
5.黄宗羲在回信中阐述了自己不能应征“博学弘儒”的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材料二:

某之才之学不逮于足下远矣,而且以是来,盖将警省其昏懦,鞭驱其驽怯,真不屑之教诲也。奉教以还,三复吟诵,初跃如其喜,且惕然而惧,故迟而不以书对者,有所不敢也。今足下以此为疑,盖深惜暗投其珠耳。姑诵闻之于师者以复足下。

昔文公(朱熹)初登延平①之门,务为朧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小延平皆不之许。既而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而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朱子感其言,故其精察妙契,著书立言,莫不由此。足下所示程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之两言,固学者求道之纲领。然所谓致知,当求其所以知而思得乎知之至,非但奉持“致知”二字而已也,非谓知夫理之一而不必求之于分之殊也。朱子所著书,盖数十万言,巨细精粗,本末隐显,无所不备。方将句而诵,字而求,竭吾之力,唯恐其不至。然则举大纲、弃万者,几何不为释氏之空谈也?近日学者盖不免此失矣。吾侪其可踵而为之乎?

抑愚又有所闻:圣贤之学,知与行两事耳。讲问辨诘,朋友之职也。至于自得之妙;力行之功,他人不得与焉,非自勉无所得也。某虽愚钝,然不可谓无志于此。足下于斯两者,涵泳从容,精修力践,旦旦有得。幸明以告我,赐中流之一壶②,则感责善之德深矣。

(节选自许谦《答吴正传书》)

【注】①延平:字愿中,号延平,传二程之学于朱熹。②中流之一壶:典出《鹃冠子·学问》:“中流失船,一壶千金。”比喻可贵难得。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务为朧侗A宏阔之言B好同C而恶异D喜大E而耻小F延平皆不之G许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指得到,与《劝学》“神明自得”中的“得”词义相同。
B.庶人,指平民、百姓,唐以后逐渐为“民” “黎庶”等所取代。
C.学者,材料二中指求学的人,与现在所说的“学者”词义不同。
D.目,指条目,与《论语》“请问其目”中的“目”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在古代即“大人之学”,“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B.许谦认为获取知识,力行实践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与他人无关,所以他迟迟没有回信。
C.延平认为,儒家学说的特点是理只有一个,但它所处的位置、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
D.《大学之道》把“致知”作为“八目”之一,许谦则进一步强调了要“知行合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方将句而诵,字而求,竭吾之力,唯恐其不至。
5.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修身”的具体做法。
2024-03-15更新 | 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有二人之论: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乐无事者,以谓守祖宗成法,独可以因人所利据旧而补其偏以驯致于治此其所得也至昧者则苟简怠惰,便私胶习,而不知变通之,此其所失也。喜有为者,以谓法烂道穷,不大变化则不足以通物而成务,此其所是也;至凿者则作为聪明,弃理任智,轻独用,强民以从事,此其所非也。

(节选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

材料二:

戊申熙宁元年二月乙卯,上谓文彦博等曰:“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彦博对曰:“譬如琴瑟不调,必改而更张之。”夏四月壬寅朔,诏新除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上曰:“方今治当何先?”对曰:“以择术为始,陛下每事当以尧舜为法。”上曰:“卿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安石退而上疏,极言累世因循末俗之弊,且谓理财无法。丙寅,命司马光看详裁减国用制度。光登对言:“国家所以用不足者,在于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安石曰:“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箕敛以尽民财。”安石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二年二月庚子,王安石参知政事。甲子,命安石别为司,名曰同制置三司条例,辛巳,光上言:“今士夫沸腾,黎民骚动,请罢制置三司。”安石曰:“光好为异论,异论之人倚以为重,则是为异论之人立赤帜也。”光曰:“安石性不晓事而愎,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吕惠卿以为是,天下皆以为非也。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耶?”三年三月甲午,光移书安石,请罢条例司,安石答书但言道不同而已。书凡三返。五月甲辰,诏:“近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本以均通天下财利。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趣成效。”光知言不用,遂乞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上乃从其请。光自是绝口不复论新法。

(节选自《宋史全文·卷十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独A可B以C因D人E所F利G据H旧I而J补K其L偏M以N驯O致P于Q治R此S其T所U得V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指变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权,然后知轻重”的“权”意思不同。
B.肆,指恣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相同。
C.更张,改换琴弦,重新张设,比喻变革;与“改弦更张”的“更张”意思相同。
D.箕敛,指苛敛民财;其中“敛”与《促织》中“科敛丁口”的“敛”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于无事的人主张固守成法,喜于作为的人则认为旧法不足守,需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B.皇上认为国家之事弊病丛生,非改革不可;文彦博表示支持,王安石则建议从择术入手。
C.针对国用不足的问题,王安石主张任用善理财的人,司马光则认为应节约用度、增加赋税。
D.司马光请求废除条例司,既不被王安石接受,也不获皇上支持,从此闭口不再谈论新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
(2)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趣成效。
5.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位改革家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3-05-13更新 | 4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昔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之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于天下,而为燕尾生。苏秦相燕,燕人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主臣二人,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昔者司马喜髌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蒙而强威、宣。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阿偏之辞哉?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义,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称,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能不说于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复就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仇,强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节选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材料二

夫以四海之广,士庶之众,岂无一二可信之人哉?盖信之则无不可,疑之则无可信者,岂独臣之过乎?夫以一介愚夫,结为交友,以身相许,死且不渝,况君臣契合,实同鱼水。若君为尧舜,则臣为稷契,岂有遇小事则变志,见小利则易心哉?此虽下之立忠未能明著亦由上怀不信待之过薄之所致也。此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乎?以陛下之圣明,以当今之功业,能博求时俊,上下同心,则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汉,夫何足数焉?

(节选自魏征《论治道疏》)

【注】①駃(jué)騠(tí):良马名。②《狱中上梁王书》是西汉文学家邹阳下狱后给梁孝王写的一封书信。梁王,即梁孝王刘武,文帝窦皇后的幼子,汉景帝的同母弟。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此虽下之A立忠B未能明C著D亦由上怀E不信F待之过G薄之所致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指信任。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中的“信”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恶,指说坏话。与《屈原列传》“短屈原于顷襄王”中的“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捐,是舍弃的意思。这与“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中“捐”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诚,指的确、确实意思,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中“诚”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阳以樊於期为例来阐释“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原因:君臣之间能否推心置腹、深信不疑。
B.邹阳认为即使凭孔子、墨子的辩才,仍旧一个被放逐,一个被囚禁,是君主偏听不明所造成的。
C.圣明的君主因其心地仁慈,情意深厚,真诚对待人,就会善待仇敌,并且实施善政才会永不满足。
D.魏征认为君臣之间的默契要如鱼和水的关系一样,需要国君用信任的态度去选择人并且以礼待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2)夫晋文公亲其仇,强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5.梁王读罢邹阳的上书,深受感动,就释放了邹阳,拜为上宾。你认为是哪一句话打动了梁王?为什么?
2024-01-18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