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7 题号:202449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疫情之下,健康码的后台服务器是永不停歇的大脑,不断计算着每个人的健康状态。健康码背后包括四大数据: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自己申报的健康数据、行程数据和由卫健疾控部门提供的就诊信息。过去,中高风险区域往往以城市为单位,通信管理局将有过这些风险区轨迹的人员悉数推送来,人数多,范围广。但现在提出了“时空伴随”概念,

“时空伴随”主要靠手机信令来定位。它的规则是,在方圆800米的范围内,与风险人员的手机信令共同停留大约10分钟时间,就会被判定可能会有接触,会被标记为风险人员的时空伴随人员。时空伴随人员的计算不属于地方,由国家工信部信管局牵头,几大运营商根据基站和信号进行综合定位,这需要更多的算力。最终的目的是,方圆几十甚至几百千米的封锁范围缩小至几百米。

在大多数地方,除了要亮健康码,还需要亮出行程卡。行程卡由工信部推出,基于运营商的基站数据,判断人14天内的行程,如果有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区,城市名称上会用星号来标识。

疫情之下,,让人们能安心复工和通行于公共场所。

1.作为人称代词,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对于网友的谴责,他坚称自己并无主观恶意,仅仅只是措词不当,产生了一些误解。
B.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C.流星燃烧自己,只为瞬间升华,它从未流泪。
D.看到公布栏上自己的成绩后,她不动声色地走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依然还在无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1.下列各句中冒号与文中划横线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B.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C.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D.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动;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加点的“家”字,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2024-03-04更新 | 21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4)
名校
【推荐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学习汉语的各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 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 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 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 白字连篇,出尽“洋相”。
A.①随着 ②因此 ③然而 ④甚至 ⑤却是
B.①因为 ②就 ③所以 ④总要 ⑤就会
C.①因为 ②更 ③然而 ④只要 ⑤就会
D.①随着 ②更 ③但 ④总要 ⑤却是
2016-11-18更新 | 10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     )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并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     ),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檁、门、窗、墙、瓦、槛、阶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     ),有大文章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     )作点缀装饰用的。,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是中国建筑,共同具有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世世代代             千变万化             命题             纯粹
B.生生世世             变幻莫测             命题             单纯
C.生生世世             千变万化             问题             单纯
D.世世代代             变幻莫测             问题             纯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引号,和文中“文法”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B.“”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C.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D.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所以它们是中国建筑,彼此具有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B.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而组织起来的,所以它们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C.它们之所以是中国建筑,彼此具有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而组织起来的。
D.它们之所以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4.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请对第一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
2021-07-10更新 | 2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