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2029799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注】

王寂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注】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词人王寂,善写他人故事,本词即隐括杜牧故事而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词人表达虽相隔久远,但期待重返湖州、与故人相逢。
B.词人觉得“春事成空”是因为自己回得太晚,词句中流露出自责之情。
C.词人使用“懊恼”两个字,意在强调岁月弄人、命运无情、空留怨愤。
D.词人以春为喻,来阐述他的情感体验,使其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虽化用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但两者词意迥异,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是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是作“缺少”讲。
B.颔联上下联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词,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2023-02-01更新 | 8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1】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2】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朝来又绝倒,谀墓【2】得霜竹。

可怜先生盘,朝日照苜蓿。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注释:【1】组诗作于与可亡故后。在最后一诗后,有作者自注:“吾旧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2】春蚓:出自《晋书》,形容书法作品中的字无筋骨。【3】谀墓:为人作墓志所得报酬的戏称。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可画竹时”四句描述与可作画时达到了身心两遗、物我两忘的境界。
B.“若人今已无”四句慨叹与可故去,而今世人只知画柳树,不再懂画竹。
C.“君看断崖上”两句描写与可笔下之竹,“蛟蛇走”形象地写出霜竹特点。
D.“晁子拙生事”四句写晁补之家境贫寒,却“谀墓”得画,可见其品性。
2.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传达出丰富的意蕴,含蓄而富有表现力。
B.第二首诗描绘霜竹时,由远及近,在反复对比中咏叹,曲折有致,情思邈远。
C.第三首诗描述晁补之藏画之事,语言质朴而风趣,蕴含着深厚、复杂的情感。
D.三首诗以“竹”为核心意象,在诗意上层层推进,揭示与可画竹的艺术魅力。
3.诗人借组诗表达了自己对画家和藏画者的丰富情感,请结合组诗具体内容简析。
2023-01-03更新 | 23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孙莘老见寄

王令

高门鞍马日光荣,势力纷纷起共争。

偶以不能聊自便,敢于兹世独求清。

生无人愧宁非乐,死有天知岂待名。

客食官居同是苟,何须称别异平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刻画了趋炎附势之徒奔走于权贵之门,自以为荣,又党同伐异,纷争不已。
B.颔联“偶”“聊”的委婉语气与“敢”“独”的坚决语气,形成对比,相得益彰。
C.颈联“宁”“岂”两个同义词与“无”“有”两个反义词照应,加强了疑问语气。
D.这首酬答诗,词气慷慨激昂而情致苍凉郁勃,充分显示了作者耿介孤高的人品。
2.这首诗中间两联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01-25更新 | 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