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评价思想内容
题型:小阅读-课外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2041540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劳劳亭

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②,朗咏消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③,今来何谢袁家郎④。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注】①劳劳亭:又名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②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文学家,以山水诗著称。③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五章:五首诗。④袁家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有咏史诗。一次,袁宏在舟中讽咏,时谢尚镇牛渚,微服泛江,闻之,遂往听之。谢尚佳其有兴致,邀其谈话至旦。自此袁宏名誉日茂。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劳劳”一词值得玩味,在此虽指亭名,却又容易使人想起“举手长劳劳”的诗句,诗人意在借此突出送别时的忧愁伤感。
B.诗歌巧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而“古情不尽”句则以“东流水”比喻离别之情长久难断。
C.“我乘……飞夜霜”说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舟,霜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素舸”“清川”“夜霜”等意象突出诗人的清高脱俗。
D.“昔闻”两句运用袁宏牛渚咏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整体形式体现出“绘画美”,诗行的排列富有层次感,两行一个层次,句式整齐又有变化。
B.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人不同的感觉。
C.诗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用“气息”“体温”“呼吸”等词语,赋予大海以生命,将大海写得很有人情味。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使人读起来有一种安然、苍劲的感觉。
2017-03-14更新 | 50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2】因事说理,是古人记游的共性,也是宋诗的共性。阅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说一下这首诗所阐述的道理与本文中的观点有哪些相似之处。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19-11-22更新 | 33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夜过邵伯湖

李东阳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注:①行役:因服军役、劳役或公务而在外跋涉。

本诗运用了什么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7-29更新 | 2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