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2055779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寿梦,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国及季子则吴可以兴乃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如故。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则吾与尔为共篡也。卒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君子以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立万石之簴。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偏驳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闇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遂罢谋,无禅意也。

(节选自《说苑·至公》)


【注释】①庶几: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与“私”相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的字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季A子B贤C使D国E及F季G子H则I吴J可K以L兴M乃N兄O弟P相Q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是古代对死亡的一种隐晦说法,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
B.“事”指侍奉,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的“事”意思相同。
C.“捐”的意思是舍弃,与成语“细大不捐”的“捐”意思相同。
D.“将”指将要,与《五石之瓠》中“吴王使之将”的“将”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不得已继承王位,他每次饮食都虔诚祷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传位贤能的季札。
B.季子一直不愿接受王位。夷昧死时,他借出使逃避继位;光让位给他时,他逃到延陵。
C.鲍白令之认为是实行禅让制还是世袭制,取决于君王是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家。
D.鲍白令之以事实为依据批评秦始皇行桀纣之道,令秦始皇哑口无言,面露惭色。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治国者怎样做才能达到“至公”的境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 完成小题。

苏秦为赵合,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己!故愿大王早计之。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 赵代良马,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寡人自料【A】以楚【B】当秦【C】未见胜焉【D】内与群臣谋【E】不足【F】恃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为赵合从”与“约从离衡”(《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B.“天下莫能当也”与“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C.“臣闻治之其未乱”与“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
D.“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与“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五代史》)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都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从地理、外交等多个角度呈现出不同选择的利与弊。
B.楚国是天下强国,疆域广阔、军力充足、粮食丰裕,国君贤能,足以与秦国抗衡,这是苏秦能够说服楚王的最根本原因。
C.苏秦认为主张连横的人都是想通过割地事秦的方式以求自保,殊不知这实则是奉养仇敌,最终会遭到虎狼之秦带来的祸患。
D.楚威王同意加入合纵联盟,一方面是苏秦的游说让他更加看清其中利弊,另一方面也是自己苦心思虑、左右权衡之后做出的选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2)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2024-02-29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感谢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还柱                      倚柱
B.乃引匕首提秦王               还也
C.是寡人过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次进                                身翼蔽沛公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图穷而匕首见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4.下列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群臣
A.太子迟之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吾得兄事之D.函封之
5.下列对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大喜”“见燕使者”,照应前文荆轲所说的献首、献图“必说见臣”的话。说明荆轲料事准确, 突显其“智”。
B.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反衬了荆轲的勇敢,说明荆轲“有所待”的必要性,千钧一发之际,荆轲镇静自若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弭了危机,更突出了荆轲的沉勇机智。
C.廷刺秦王时,秦王袖绝而命不绝,惊、起、绝、拔、操、急,六字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反应敏捷,身手不凡的王者特点。
D.刺杀失败,荆轲两脚张开像箕一样坐在地上,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突出了荆轲蔑视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018-06-24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短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魏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极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之。”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原望干上。”秦王曰:“然。”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B.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C.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D.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止其兵”中的“止”与“则耻师焉”(《师说》)中的“耻”的词类活用相同。
B.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者称为上卿。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社指土神,而稷指谷神。
D.“愿以为子”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向群臣问计,只有姚贾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出使四国,打消他们攻打秦国的念头,秦王于是隆重地为他置办行装。
B.姚贾出使四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打消了四国攻秦的念头,还和四国结交而还,秦王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姚贾,却引发韩非对他的嫉妒和诽谤。
C.韩非诬告姚贾耗费了秦国的珍宝,却未必能把四国真正拉拢住,还揭发姚贾在魏国做过盗贼,在赵国又被驱逐,因此不适宜参与秦国的国家大事。
D.韩非揭发姚贾在魏、赵的污点,秦王因此大怒而质问姚贾。姚贾的辩解有理有据,令秦王信服,秦王于是对他信任不疑,而处死了进谗言的韩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2)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
2023-02-22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