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柳宗元(773-819)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20561697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伏波:指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汉武帝时,南越相吕嘉反,武帝派路博德前往征讨。又东汉马援也称伏波将军,他去交趾也经过湖南衡阳一带。伏波故道:伏波将军昔日曾经走过的道路,此处喻指柳宗元与刘禹锡南行赴任所经的道路。②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久谪返京后再度被远谪,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禁心生奋勉之意。
C.第五句正话反说,表面说因为官慵疏而招来非议,实是为奸人所谤的愤激。
D.刘梦得返秦京后因写诗嘲讽新贵而再度被贬,第六句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唐诗,然后填写空白处。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ǎn):吹动。③薜荔:木莲,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④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本诗颔、颈两联写景角度有变化,由近及远,_________
(2)颔联描写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________
2019-11-15更新 | 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柳宗元

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

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赐环留逸响,五马助征騑。

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

【注】①朗州,今湖南常德,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此地;刘二十八即刘禹锡,与窦常均为柳宗元好友。②环, 圆形玉器,谐音“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酬和之作,身在朗州的窦常员外同时给两个人寄了书信。
B.前两句中“投荒”“一纪”“荆扉”等词,点出诗人偏居一隅和贬谪生活的艰辛。
C.诗人写“赐环”“五马”,既含感激之情,也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心境。
D.诗人不羡慕冬止衡阳、春则北返的雁,这表达了他居于偏地却旷达自适的豪情。
2.本诗颔联用典抒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烂柯人”的典故同样抒情,处于相似境遇的两位诗人借以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07-24更新 | 10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注】①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②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③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
B.橘柚在林中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
C.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
D.本诗与陆游《书愤》皆“北望”,陆诗是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
2.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
2022-02-23更新 | 13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